空蒙敛艳,山色波光

来源 :首席ELIT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地冰寒与火山喷发,极夜中的旷世孤独与云端外的梦幻光影,带来了生灵的狂欢,冷峻的面孔,疯狂的灵魂。
  
  当代音乐的世界充满了叛逆、躁动,电声合成、用不同的混响解构古典元素,营造宏大、空灵而梦幻的场景,重新演绎Ladygaga等音乐潮人的炫动符号,Kleerup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很拘谨,很严肃,他在幕后操纵着人群的躁动、欢呼和哀伤。面孔冷峻,内心狂热,大概是多数瑞典艺术家的特色。这个只有900万人口、相当于中国一个地级市容量的地方,出产了ABBA、Mamma Mia、Kent、Labrador等,数不胜数的音乐家。是因为它气候寒冷,远离赤道,火山频发,置身在非常态的空气中吗?古代中国有莫邪剑在这块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形式的艺术节、音乐节,培养着一代代的优异歌手、音乐人、设计师,在极地自然所散发的梦幻光束中,似乎答案蕴含其中,似乎又烟消云散。
  金星舞蹈团为瑞典一组时尚设计师Dianna Orving等,用舞蹈诠释时尚符号,进行了一场跨界的视觉盛宴。黑色系宽松富于弹力的材料,造型多变的款式在诉说着对命运的不屈抗争。舞蹈和设计之间正在进行着无缝拼接。金星作为视觉的跨界,传达了设计师的轻盈、飘逸、神秘的创作情感。
  而Kleerup正是这场炫舞秀的氛围营造者,音乐作曲人。
  一袭黑色,目光锐利,不苟言笑。但是一谈到音乐,瞬间满溢着激情,他回归到他的王国,在那里,可以纵情万里,可以引吭高歌,可以拨动蜿蜒山川的琴弦。
  从他的跨界合作到音乐编码,从瑞典风格到北欧艺术,那里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他对自己的土地深深地爱着,深深地自豪着。他坚持认为他们是属于具有顶尖文艺基因的民族。
  北欧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带,地处极地生活圈,经常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而类似不眠之夜Nuit Blanc就可以在这里24小时阳光下真正上演不眠的疯狂。在这样土壤中滋养了艺术和设计的灵感,并使得他们之间互动共融。
  Kleerup,作为瑞典的新锐音乐人,在为数不多的唱片中一直给人质感神秘、内涵丰厚的感觉。正如他自己给人的印象一样。于1979年4月2日出生在斯德哥尔摩,是瑞典著名唱片制作人,鼓手,同时也是瑞典乐队The Meat Boys的成员。2006年,与他人合作创作过另类结构的音乐题材,涉及拉丁音乐与DISCO的融合。2008年,Cyndi Lauper的专辑中收录了歌曲"Lay Me Down",由Kleerup作词作曲。
  Kleerup作为独唱歌手到作曲家到音乐制作人经历了层层蜕变。第一张专辑开始的时候毁誉参半,后来随着单曲的遥遥领先,他个人的知名度也随之在欧洲闻名遐迩,成为短时间内雄踞排行榜的热门曲目和热门音乐人。Kleerup用适度节奏营造特别的空间,重金属的微量点缀,如同浓妆淡抹,快节奏的渗入,柔美和弦的搭配,在奇妙合成的混音中,散发着郁郁葱葱的冲击力,键盘上飞舞着撼动听觉的特殊体验。懒洋洋的,孤独无助的,散漫的,忧郁的,间杂着澎湃激情,在音符的悠远飘渺中,如同惊涛拍岸,向我们袭来。
  
  对话瑞典音乐家AndreasKleerup
  E=《首席ELITE》 K=Kleerup
  
  EL:对金星的舞蹈感觉如何?
  K:舞蹈非常精彩,很好地展示了时装设计师的精神。我的音乐作品本来是有画面的,但是因为要突出舞蹈的主体,就去掉了。整体音乐的节奏、顺序与舞蹈之间有了很美妙的结合联动。去掉的视频部分是很抽象的碎片,比如布料等不同材质,比如斑驳光影,有点像英格玛的Video,很感觉派的那种。
  
  E:你是如何开始创作前的概念规划的?比如与服装设计师的合作?
  K:我会事先与设计师的沟通,并研究他们的设计风格、概念,看他们的面料、特点,规划出8个声轨,然后让那些特质的视觉的素材一一对位,这样视觉就与听觉融合了,并产生跨界共鸣。最重要的要满足舞蹈团队的节奏感,在中间会融入停顿,类似设计中的留白,通过时间空白造成空间感和张力。
  
  E: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特别体会?
  K:我是在过程中作曲的。因为过程会被完整记录,也可以完整再现,因为都已经智能化了。但是要表达一种情感,要模拟一种声场,还是要求音乐家自身的创造力与即时反应,比如这个地方要加入打击乐,这个地方要加入自然的天籁人声等等,都是需要考虑整体的有机统一性与表现力。虽然是电声的,但感觉自己置身在交响乐的现场,要组合不同的部分发声,维持风格的一致,并传达声场以外的东西,要触动自己。
  
  E:跟其它类型的艺术家有过合作吗?
  K:是的,我曾跟瑞典的装置艺术家有过合作。很怪异的那种,类似传统的电影胶片放映机,有机械转动的声音。比较另类。
  
  E:会由此联想到虚幻的世界或者未来的一种状态,音乐是无形的视觉,如果在一定的场景里,会衍生出新异的体验。你怎么看待瑞典艺术的特点?
  K:很多艺术形式之间会有相通性。设计、绘画、音乐、电影,瑞典出产了很多这方面的艺术家,很优秀。
  我们每年会留出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去旅行,去体验不同的生存状态,这是我们的灵感来源。有些时候会发现内心的冲突,会想着用音乐去宣泄和表现。在我旅行的时候,比如在非洲,有时会吸收当地的传统元素。像这次的音乐灵感是来源于巴西的奔放欢快用宁静和神秘来进行调和,就会产生奇特的效果。现在艺术特点就是融合后的重组发展吧,我觉得。
  
  【首席评论】
  
  我们微弱的声音呼唤着东方文化的复兴,仅靠美好的意愿恐怕难以达成。一个民族的掘起,恢复数千年前的荣耀,需要教育形态的变革。更多地激发想象力,更多地投身艺术,会使得感知力更敏锐,创造力更丰盛,自然引发内心多维空间的依次洞开,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山色波光,空蒙敛艳,通过不一样的视角,创造不一样的新时空。我们需要激活民族的艺术细胞,才能复兴民族文化。艺术可以拯救我们的灵魂,可以升华我们的生命。从城市规划的整体审美到局部色彩,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未来文化的持续,从国民素养到伟大艺术家的诞生,我们到了抉择的时刻,在仓廪丰足之后,迎来文艺礼节的时代。
  
  
  LINKS
  瑞典音乐
  
  瑞典之所以能够以一种全身而动的姿态引领世界流行音乐潮流,除了它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音乐的贡献之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极具活力的音乐氛围环境。
  目前的瑞典,每年大大小小的音乐节有四、五十个,这些音乐节涵盖了众多的音乐领域:瑞典本土早期音乐、歌剧、室内音乐、合唱、民谣、爵士、管乐、风琴等等。可想而知,这样一种空前繁盛的音乐交流氛围是瑞典流行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经过各种不同流派音乐的碰撞融合,使得瑞典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这在时尚流行愈发变得短暂的主流音乐界显得尤为重要。
  首都斯德哥尔摩集中了瑞典90%的音乐工业,它已经成为世界流行音乐中心之一,很多乐队的世界巡回演出都设有斯德哥尔摩这一站。斯德哥尔摩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音乐制作中心,这里有多达40家的专业录音工作室,其中不乏有像Cheiron这样曾经为小甜甜制作过畅销单曲的世界级录音室。很多其它国家的音乐艺人在此创作音乐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国际间的流行音乐创作交流,这使得瑞典本土的流行音乐有更多的机会把脉世界流行音乐的趋势走向。
  在瑞典,人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音乐节目,很多时候,这些电视节目也经常是大大小小的各种音乐比赛,就像卡拉OK一样,不需要你有专业的音乐素养,只要你会唱歌,每个人都可以参加,这些电视节目和上面提到的各种颇为专业的音乐节,恰好形成了一种面向不同审美层次的涵盖全国的音乐生活体系。
  之所以将以上这些称之为“神经网络”,其实是说在这样一种音乐氛围环境中,任何地方、任何细微的流行音乐气息都能够经由这样的网络被瑞典音乐人敏锐察觉,其实这同样也是为什么很多瑞典流行音乐艺人迅速走红国际乐坛的秘密所在。
  
  
  
  我的音乐很难用言语表达,我的音乐旋律在北极极光的神秘和令人欣慰的篝火的温暖之间舞动着。生我养我的土地和人民给予我神奇的灵感,我的音乐融汇了大自然的力量。”
   ——瑞典女歌手Sofia Jannok
  
  瑞典音乐家
  
  Jakob Adolf Hagg
  雅各布布布•阿道夫•黑格 1850-1928
  瑞典作曲家。就学于斯特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Stockholm Musikkonservatorium)。黑格是瑞典重要的作曲家,他在瑞典音乐史上的地位,就象格里格在挪威一样。
  
  Lars-Erik Larsson
  拉尔斯-埃里克•拉松 1908-1986
  瑞典作曲家。是一位新古典主义作曲家,坚定地继承古典传统,根据这些原则创了一系列知名的器乐协奏曲。
  
  Johan Helmich Roman
  约翰•赫尔米克•罗曼 1694-1758
  瑞典作曲家。他是第一位可以与德国、意大利作曲家相媲美的瑞典器乐和声乐作曲家,因此被称为“瑞典音乐之父”。他一生创作了400多部作品,包括奏鸣曲、协奏曲、独奏曲、三重奏、瑞典弥撒等。
  
  
  Swedish electro-pop producer Andreas Kleerup made a big splash, gradually rippling outward, in late 2006, when he collaborated with the resplendently resurgent Robyn on a strangely structured, string-laden, emotive disco-pop.
  Andreas Kleerup's first album as a solo artist/producer bears the mixed blessing of having had its lead single and standout track become a sizable international hit...for another artist. "With Every Heartbeat," known to U.K. listeners as a chart-conquering comeback smash for the highly deserving Robyn, was initially presented in Sweden as Kleerup's debut single, nearly a year and a half before the album's eventual release.
  The good news is that it still sounds as phenomenal as when it first began making waves in late 2006, perhaps even more so in this sympathetic context than tacked onto reshuffled re-releases of Robyn; if there's nothing else here that can touch its glorious heights, there's plenty that comes close, though admittedly by following very similar pathways.
  Kleerup can certainly be accused of repeating the same tricks over and over, but at least he has some remarkably effective (if not immensely distinctive) tricks -- essentially, moderately paced and genially thumping robo-disco beats wedded to majestically buoyant chord progressions, played on synths that somehow manage to sound lush and punchy at the same time, with some bonus keyboard flutters for icing. And, of course, sweetly emotional pop melodies, often performed by female guest vocalists -- this album has six, all Swedes, each of whom injects some of her own personality (they all co-wrote their contributions), which helps add some welcome variety to the proceedings.
  Hence Lykke Li's "Until We Bleed" is languid and forlorn and Neneh Cherry's "Forever" is R&B-inflected and vaguely sociopolitical (complete with a tastefully deployed children's choir), while Marit Bergman's "3AM," with its ABBA-esque circular melody and club-friendly electro glide, is the album's brightest, sprightliest moment.
  The several instrumentals -- "Hero" and "Tower of Trellick" in particular -- demonstrate that the same basic approach can be just as effective without the vocals, and "Thank You for Nothing," essentially the backing track from Cyndi Lauper's Kleerup-produced "Lay Me Down," is nearly as good even stripped of its melody. Finally, Kleerup saves one of the best vocal tracks for himself, the touching, treble-filtered pop of "On My Own Again," which takes a slightly different tack, piling on the acoustic guitars and vocodered harmonies.
  Sweden shares the tradition of Nordic folk dance music with its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cluding polka, schottische, waltz, polska and mazurka. The accordion, clarinet, fiddle and nyckelharpa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Swedish folk instruments. This instrumental genre is the biggest one in Swedish traditional music. In the 1960s, Swedish youth sparked a roots revival in Swedish folk culture. Many joined Spelmanslag (folk musicians' clubs) and performed on mainstream radio and TV. They focused on instrumental polska music, with vocals and influences from other traditional genre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since the 1990s.
  Swedish music has also included more modern and pop influences.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Scandinavian death metal bands became very popular with the international heavy metal community. Swedish pop bands like ABBA, Roxette, Army of Lovers, Ace of Base, Alcazar, A*Teens, E-Type, The Cardigans and Swedish singers Meja, Carola Häggkvist, and Robyn have had international success. A number of bands with less emphasis on pop and rock music but still have international success have come out of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The Sounds, The Hives, Jos¨¦ Gonz¨¢lez, The Knife, Refused, Millencolin, The (International) Noise Conspiracy, Sahara Hotnights, The Hellacopters, Backyard Babies, Broder Daniel, Mando Diao, The Soundtrack of Our Lives, The Ark, Kent, September and singer Jens Lekman.
  Sweden's most classic troubadour was Carl Michael Bellman. More contemporary troubadours include Evert Taube, Cornelis Vreeswijk, Fred Åkerström, and Povel Ramel.
  The Consulate General of Sweden states they are the third biggest exporter of music in the world,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1]. ABBA was a bigger success abroad than in Sweden.[citation needed] Another Swedish artist, DeDe, was so successful in Japan in the late 1990s that she inspired a collectible doll. Sweden has also historically dominated the Scandinavian music scene, with Danes and Norwegians listening to music in Swedish rath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其他文献
【白桦】知名作家,代表作有叙事长诗《孔雀》、《山涧铃响马帮来》、电影文学剧本《今夜星光灿烂》、《苦恋》、话剧《曙光》等。     热芭人     我在尼西第一次看到热芭人。他们不是另外一个民族,仍然是藏族,信仰喇嘛教,只不过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一般藏族人不同罢了。通常是一个小家庭,一对配偶或一对情人。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一座黑色的牛毛帐蓬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唯一的求生手段就是用闲熟的歌舞向村民乞讨。一头
期刊
【周加华】知名画家,《首席ELITE》杂志艺术顾问,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生活记事》、画册《周加华作品集》、《我的图画故事》等。     倘用“茫然与畸形”的词汇来形容概括今日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窘境及其精神气象,特别是针对社会大众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片面与盲从认识,应该是最为恰当的表述。  回望“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流行,这不得不追溯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
期刊
【陆春涛】1965年生于上海崇明岛,1984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班,现为上海书画院副院长,《美术天地》杂志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谢海曾经告诉我,熟人的文章难写,非常熟悉的人更难写,一个年轻的“老评论家”如是说,我呢?  “重出江湖”十年多,海兄为我做了不少事,我的画他倒是老鼓励,甚至赞美,可就是看不上眼,还是以文还文吧!说实话,一个人身处
期刊
我们再也不会拥有2011年。回味这一年,不管觉得平淡无奇,还是刻骨铭心,在岁月时空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或者只是激起一闪而过的激情,或许面对过往而哑然失笑,抑或幡然醒悟而有所得。  被徐克誉为五十年才能出这样一位大美人的林青霞,华丽转身为一个文字工作者,追忆起曾经的过往;苹果如今已被视作这个时代的神话,这倒不是产品一定如何完美,而是背后永不枯竭的创造力,以至于乔布斯的离去不能不令人怀疑,是因为他
期刊
【袁岳】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A,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任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财经节目金牌主持。    爱好,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若干种可能性中在心理上有倾向性的选择,但是如果我们加上了行动经验,爱好就更可能变成了具体的决策依据,而当有了常规的行动经验或者说是技能,那么爱好就可能与特长结合,成为我们稳定的选择趋向。在我们个人的主观世界中,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认同标志与依
期刊
有这样一种说法,讲上海是国际抽象之都,我不敢苟同。但确实在上世纪“85美术新潮”之后,在上海出现了一批抽象艺术家群,虽然群体中多数是表现主义、形式主义而非当代的抽象主义,但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抽象艺术家,丁设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员。     丁设平日里讲话不多,但往往能点中关键。对于艺术创作他具有不同常人的视角,站在丁设的作品前,我们不难发现,丁设希望与旧有的抽象语言拉开距离,试图在新的角度和方式中寻找到
期刊
冯峰的年龄并不算大。但是,他两鬓花白、老态龙钟,常使人误认为已近耄耋之年,从而对其打躬作揖,以“老爷子”相称。每每这个时候,冯峰都会泰然处之,“嘿嘿”一乐,便笑纳了这个称呼。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归功于艺术“江湖”,认为是“江湖”给他带来了安康,所以他转而以“野草”自居。     说冯峰是个画家,不如说冯峰更象一个“传统文人”,琴棋书画对于传统文人不是吃饭的职业,而是陶冶性情的爱好。对于冯峰,画画也只是
期刊
五彩经幡在随风摇曳,漫天雪花在空中飞舞,雪霁冰晶在晨光中闪耀,原始松杉在湖光里绽放。天光云影,树影婆娑,国画般的水墨质地,弥漫在晨光暮霭的山谷。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在滇藏川的边界兀自散发着神话般的色彩。  冬日午后,抵达云南边陲的这片世外桃源,为了体验原生态的质朴自然,为了聆听造化灵秀的云际天籁。  开阔的视野,极目远眺,遥远的雪山在那里巍然屹立,记录着绵延千年的时间流动。全然忘记了尘世的喧嚣和都市
期刊
城市的智慧其实很简单: 知道得更多些、反应得更快些、协同得更好些……但是,城市管理者们怎样把现有的流程和技术整合起来,给出中国式的答案,不光需要智慧,还需要创新。杨浦区五角场作为上海副中心,随着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创业型企业的陆续入驻,本区域正在迅速掘起成为上海东北部一个新兴的商务中心。创智天地素有“上海的智库”之称,目前创智天地园区活跃着众多创投机构和IT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环境。
期刊
长期于海外孤军奋斗、终成大器的华裔艺术家可谓屈指可数,我们比较熟悉的只有赵无极、朱德群、潘玉良等人。贺慕群出国时间比他们稍晚,年龄上也略微轻些,虽然她在海外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国内有很长一段时期对她的了解并不多。  1960年代的巴黎各种现代艺术思潮层出不穷,贺慕群女士在绘画创作上并不追随所谓的时代风潮,反而是静守一隅,回归心灵,以独特而凝练的具象表现手法描绘现实生活中目光所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