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履以往r——北京大学图书馆榜样人物刘素清

来源 :大学图书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k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不居,弹指芳华.转眼间刘素清已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了28 个年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奔波忙碌的中年,她经历了中国高校图书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的过渡,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飞跃,她的成长经历是中国高校图书馆近30 年发展的微缩影.rn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北大图书馆正引领中国高校图书馆从手工卡片目录向机读目录转型.在沈正华、林明和谢琴芳等前辈的悉心指导下,她潜心学习,很快掌握了著录、主题标引等关键业务.1995 年她被派前往夏威夷大学短期学习,回国后她将掌握的 HTML、USMARC、WebOPAC、Z39.50 协议等最新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恰逢北大图书馆引进UNICORN系统,她承担了编目模块系统需求撰写工作,为引进当时较为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贡献了力量.
其他文献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2.0阶段。教育信息化2.0的基础是“数据”,但目前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依然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技术应用不规范、智能化应用不够等问题。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关键就是在保持已有教育数据投入的基础上,从数据协同、数据精细、数据开放三个层面创新,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在建设思路上,平台要从需求、问题和目标三个导向出发,按照从“能用”到“好用”迭代推进,以省内应用为要点,突出本地教育特色。在实施策略上,平台应该以数据仓库为中心整合省内教育资源和教育各
学术热情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根据魏斯曼的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理论模型,认为博士生学术热情的变化是个体、导师和组织三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基于《Nature》杂志2019年针对全球6812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从读博动机、师生关系和院系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博士生学术热情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读博动机对学术热情具有显著影响,秉持学术动机的博士生更容易维持或提升学术热情;第二,不同师生关系下的博士生学术热情具有显著差异,师生关系愈和谐愈能维持或提升博士生的学术热情
摘 要: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和表现形式。对社团文化进行研究和建设,能够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群体性、社会性和多样性,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水平。本文从高校社团功能特征入手,采用实证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高校社团做了类型划分,探讨了其功能表现形式和具体作用。当前,社团文化建设加强了高校管理育人的能力;多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和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摘 要: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双创”人才,创业教育成为大学育才的重要教育内容,围绕相关内容进行管理,旨在推动创业教育活动科学发展。如何做好创业教育管理工作,成为需要大学院校探讨与解决的育才问题之一。项目管理理念作为利于教育管理的思想观念,值得在创业教育中应用与发展,有助于从思想上解决育才问题。本文通过探析项目管理理念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方略,以期提升大学院校“双创”人才培育水平。  关键词:
水彩史论课程以长期绘画实践经验为基础,强调水彩微观史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手绘与口述等能力,通过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和由内而外的学习成果展示方式来开展多维教学探索,以引导学生完成对艺术作品从感性欣赏到综合鉴定再到深入分析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通过对水彩画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来撬动庞大的绘画理论体系,专攻微量而精华的部分,直接切入水彩领域必要的、关键的技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其教学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问题。教师本科教学工作投入既包括客观教学工作量上的投入,也包括课外自主性教学工作的投入。本研究以湖北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为例,主要从教师个人资源分配的角度,考察了不同个体特征教师在备课、课时量等课堂教学工作的投入情况,以及课外学生交流答疑、教学交流讨论和教学研究等课外自主性教学工作的投入情况。结果显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量整体适中、备课时间较为充分,但在课外自主性教学工作投入中存在结构性不足等问题。
面对基础设施公司、跨国公司等主体,继续将其视为私主体已不能完整归纳其性质,亦无法有效规制其行为。本文从相关主体法律行为的特质出发,将此类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民事主体进行了区分,在尊重公法规定的基础上,尝试论证宪法基本权利条款与国际法人权规则调整私主体法律行为的可能性,从而为基础设施公司、跨国公司等特殊主体法律行为的规制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工具,以加强对人权的保护。
摘 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育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念,又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载体。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有了新的发展,所具有的育人客观优势也逐步凸显。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有机结合红色文化育人的四个主要阵地,着力构建“思政课堂”主渠道、充分利用“校园活动”新渠道
摘 要:全球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为培养社会急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终身导师制下,完善我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体系,是切合当下形势的一项重要改革。本文旨在探索在终身导师制的指引下,使高校创新创业在线课程通过改革迸发出其强大生命力和伟大应用前景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终身导师制;高校;创新创业;在线学习;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高校育人工作带来全新挑战,也带来变革契机。本文选取我国17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案例,分析总结其在疫情期间的育人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各案例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抗击疫情的宝贵现实素材,创新党建工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等育人形式,基于学科特色、学校优势将育人工作有所侧重地融入人才培养诸环节。在此期间高校育人的核心思想主题包括榜样教育、舆情引导、我国制度优势与大国责任等等。在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建议各高校以新思政观为引领,构建高校内部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跨校共享资源的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