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恶性胶质瘤中的临床试验进展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y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与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过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据此开发出的靶向治疗药物如RTK抑制剂、RTK下游信号通路抑制剂和多靶点抑制剂等能在分子水平上对恶性胶质瘤进行靶向性治疗,其中部分已通过临床试验,并取得良好疗效。

其他文献
癌性恶病质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在晚期进行干预,以增加营养摄人为主,并且多以体重做为判断疗效的标准,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效果并不理想.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恶病质早期即以蛋白酶体为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并与传统治疗相结合,治疗后核因子-KB(NF-KB)水平降低,肌纤维蛋白破坏终止,血浆蛋白及瘦体数量升高,功能好转。
在非兴奋型细胞中,钙库调控性钙通道(SOCC)是胞外钙离子进入胞内的最主要途径,可调控多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黏附、分泌、运动、基因表达、增殖、分裂与凋亡等.基质交联分子1(STIM1)和Orail是SOCC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过表达或抑制表达STIM1/Orail可调控SOCC活性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而SOCC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却自相矛盾,既可促进肿瘤进展,又可抑制肿瘤进展.SOCC有望成
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15%~25%提高到70%左右[1],少部分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受到放疗界的重视。
期刊
家族性胃癌(FGC)成因包括E-钙黏蛋白(CDH1)基因突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FGC患者中位年龄50~65岁,男女性别比约2∶1,肿瘤多位于远端胃,组织学类型以弥漫型多见.有胃癌家族史,特别是父母为胃癌者患胃癌风险增加.当前的技术手段较难早期发现FGC,预防FGC的方法包括根治幽门螺杆菌、预防性全胃切除术等。
外周血基因表达谱代表了外周血细胞所有基因表达的格局.通过比较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以及不同种类肿瘤患者之间外周血基因表达的不同,可以得出差异表达基因,从而进一步分析其特征性基因表达谱进行辅助诊断和治疗.目前,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已在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腔肿瘤、泌尿及男生殖系肿瘤、妇科肿瘤等多种肿瘤领域研究成果显著,给未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的 探索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VEGFR)在人类肿瘤细胞的表现特征.方法 将123 I-VEGF165和123 I-VEGF121标记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类肿瘤细胞株(HMC-1、A431、KU812、U937、HEP-1、HEP-G2、HEP-3B、Raji)、多种人体肿瘤及邻近的非瘤组织和外周血液细胞.统计特异性结合位点最大结合容量(Bmax)值、解离常数(K
乳腺一侧发生癌变时,另一侧乳腺癌变的风险明显增加.当双侧乳腺出现癌变时,医生需要确定对侧乳腺癌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双侧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受体情况、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了解哪些特征的乳腺癌易发生对侧的乳腺癌,以便加强随访,使对侧乳腺癌在早期被发现,最大程度保证生活质量和提高治愈率。
适宜的微环境可以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提供支架和屏障、产生免疫豁免区域、诱导双向分化和形成许可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肿瘤又形成组织缺氧、pH值降低、营养缺乏和肿瘤血管生成等特点的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既是肿瘤发生的原因又是肿瘤发展的结果.理解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培美曲塞是一种新型叶酸代谢拮抗剂,在欧美国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案中的疗效取得了肯定.研究表明,培美曲塞对放射线有一定的增敏效果.在培美曲塞联合放疗治疗NSCLC的临床试验中,其表现出与其他第3代化疗药物类似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更轻微,耐受性更好。
溶瘤腺病毒治疗具有肿瘤特异性、安全性和反复表达治疗基因等特点,通过溶瘤腺病毒治疗胶质细胞瘤已获得令人鼓舞的成果,但局部应用溶瘤腺病毒无法作用于散在分布的肿瘤细胞,影响了治疗效果.干细胞对脑胶质瘤具有内在趋化作用,介导溶瘤腺病毒治疗胶质瘤可进一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