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提低:专家对“公务员薪酬改革”的意见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al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务员工资收入是社会的焦点。一边是基层公务员为收入低对媒体大吐苦水,一边是公众对公务员优厚福利的“吐槽”。国家公务员局相关领导表示,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而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也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是把重心放在“限高”、“提低”上。
  提高普通民众收入
  今年我从“北上广”到基层工作,有着真实的感触:大部分公务员工资收入确实偏低,应该涨工资,但普通民众收入水平增幅更低。因此,公务员涨工资不能“盲人摸象”,只看到公务员收入偏低,而忽略广大民众的收入水平,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解决问题方式,只能造成更大的社会割裂,公务员涨工资的前提应该是,大力提升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
  据2014年2月份媒体报道,因其查询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有网友从“湖南省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网站查到该市公务员的绝大多数财政统发工资水平在2001元至4000元之间。网友大呼意外,并称“好低哦,靠这工资买房,要到下辈子吧。”实事求是地说,冷水江市的情况是真实的,而且我国绝大多数公职人员收入大致是这个水平。以我为例,博士毕业引进到西部一家地级市的事业单位工作,全年所有收入平均每月大约3000元出头。县一级水平更低。这工资水平能够维持电话费、食宿、正常人际来往等费用就已属不易,如果想要买房子、养家糊口,就必须要“啃老”、或者增加一些其他收入来源。而“北上广”公务员工资相比当地的物价水平也不算高,靠工资买房子也是奢望。因此,201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说,“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公务员工资偏低不假,但为什么民众如此强烈反感公务员涨工资呢?有专家认为少数公务员腐败突出,导致老百姓以偏概全;公务员收入分配不透明,导致普通老百姓不了解情况,产生误解错判。还有就是“公务员热”仍不降温,形成反差。但我认为这都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根本问题是我国普通民众收入更低。如果只是公务员涨工资,而普通民众收入不增加,或过高于普通民众收入增加幅度,那么普通民众必然会产生不公平感。
  民众的公平感到达一定阈值必将会影响社会稳定,要想消除公务员涨工资的不公平感,仅仅靠沟通、公开透明是远远不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千方百计提升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长水平和幅度、减轻负担、增加民生福利(医疗、教育等),别无他途。
  (盘和林)
  理当向基层倾斜
  一直以来,公务员都是按照行政级别确定工资标准,这就导致那些行政级别低的基层公务员,收入长期难以得到提高,许多基层公务员兢兢业业工作至退休,收入水平与那些工作时间短但行政级别高的公务员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而公务员薪酬改革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则有利于促进公平、公正。
  其次,政府服务工作绝大部分都是由广大基层公务员直接承担,广大基层公务员直接与民众打交道,不少公务员还需走乡串巷,深入到群众当中提供服务,相比之下更为辛苦。而“公务员薪酬改革”向基层公务员倾斜,提高基层公务员的收入水平,能够体现出对于基层公务员的体恤与关爱,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政府服务民众水平提升。
  另外,在公务员按照行政级别确定工资标准情形下,公务员要想提高收入水平,只能谋求提高行政级别。而由于领导职位数相对有限,这样也就难免会有部分公务员为了谋求收入水平提高,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行政级别提高,从而诱发钱权交易行为与人事腐败。而“公务员薪酬改革”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公务员即便行政级别不高,只要兢兢业业工作,同样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水平,则有利于公务员安于基层职位与岗位,从而有利于减少人事腐败的出现与发生。
  由于能够发挥前述诸多积极效应,显然也更加容易得到广大民众与纳税人的支持,从而有利于促进公务员薪酬改革得到更快的推进。
  (魏文彪)
  提低工资同时限高福利
  公务员工资为何令人关注?恐怕最关键的原因是公务员在收入分配格局中地位的优越性,与社会职业靠劳动来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保障不同,公务员更具身份化与福利化的特性。比如,工资之外的津贴、奖金、福利房以及令人充满遐想的职务消费等,这些统统被称为工资之外的“灰色收入”;又如,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还能拿90%、95%的原工资,在职和退休两头不吃亏。此外,还有职务腐败的种种猜想。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公务员一直沿袭着“低工资优福利”的分配制度:干部终身制,公务员是“国家的人”,包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公务员制度改革滞后的固有弊端被凸显出来。一方面,低工资优福利,不仅造成了政府不小的负担,也使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被权力用以自肥,如住房,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并且,由于职务、区域、行业的差别,福利也有天壤之别,公务员“同人不同命”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公务员、低级别公务员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福利”成色不足。
  另一方面,工资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公务员内部薪酬差别的固化。严格的职务与职级的工资制度,高工资对应着高官位,一直都是公务员薪酬的天花板。而基本工资加地方性津贴的设计,客观上造成了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同类公务员的收入差距。
  显然,工资不是单纯公务的薪酬问题,既包括公务员在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也包括公务员管理体制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稳定队伍,提高效率。
  一方面,要变“隐性分配”为“显性分配”,清理和取消公务员福利与补贴,建立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机制,让“提低工资”建立在“限高福利”的前提之上;另一方面,要加快公务员养老的并轨,让公务员以职业者的身份参加社会保障,消除养老包办这一“最大社会福利”。只有解决好了这两大问题,公务员工资改革或者说“涨工资”,才具有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设计,建立比照增长机制等,都只是破除工资结构性矛盾的技术问题。
  (房清江)
  抓准公众不满原因
  大家对公务员群体带有以偏概全的情绪,突出反映在对其腐败案件频发和收入不透明的质疑,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地准确预估公众情绪。公众较为反感公务员涨薪之处更在于“主次不分”和“缺失民主评价机制”。
  大家普遍以为“有权调整涨工资的都是公务员,先涨工资的也是公务员”。正是如此“不怠慢自己”,才导致了公众反感情绪的不断升级。我们可以想像,假如公务员涨薪不再总是这样“享受在前”、“先己后人”,而是让企、事业人员先调,加上其涨幅再与企、事业人员相差不大,公众对公务员每有涨薪还会吐槽翻天吗?
  由于近年来公务员涨工资步伐的停滞,现在给予适当的调整也是可以被公众接受的,尤其是真的不再以职务论高低,而是向基层公务员和艰苦岗位倾斜,应该是调整的正确方向。但前提是,公务员涨工资何人说了算,尤其是在考核考绩时,如果仍然沿袭现有的“关门考核发放”,那必然还是会引起公众的不满。
  公务员涨工资政策虑及到公众情绪,这是国家机关和政府机构应有的谦卑,值得肯定。但在分析公众反感情绪时,最好还是要把准脉搏找对药方,别总是以为公众不满公务员腐败,应该相信绝大数公众还是支持公务员涨工资的,只要完善相应制度,做到分清主次,不再总是“甩开企事业人员”。倘若再能让公众对公务员获取薪酬高低有权做出评判,特别是被服务对象也能参与到公务员涨薪的评价体系中,那所谓的公务员每次涨薪公众都有负面反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周稀银)
  (摘自《北京晨报》 )
其他文献
2012年的一天,晚上10点,长沙友谊阿波罗商场打烊了。作为现场部经理,唐曼巍下班的时间一般都要到零点以后。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前,她看到当天的营业额数字,这天是接近1000万元,而二十年前要完成这样的营业额,需要整整三个月。  在唐曼巍的记忆里,这个商场的故事其实还要从更早的1980年说起。那年唐曼巍来到了友谊商场站柜台,每月挣18块钱,可她觉得很满足,因为在她看来,国有企业毕竟是铁饭碗,进了商场
期刊
数学老师张继伟的书架上有3层武侠小说,从金庸、古龙、梁羽生到声名稍逊的温瑞安、卧龙生、柳残阳、诸葛青云……一应俱全,只是脏、旧、破,多是盗版,且几乎找不出一部是完整的。偶尔能凑出上下两册,旨趣迥异的封面也显示出它们绝非一家所出。还有的干脆没封面封底,只是不足100页的残章,夹在其他的书里……  “这就是怕被发现,撕成几份儿夹在课本里看的。”张继伟说。这个异常多元而又残缺不全的武侠世界,全都是他在高
期刊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在1942年5月召开的。被邀请的文艺家约70余人,加上会议规定的部分文化艺术和宣传单位必须参加者,全体正式与会代表约100余人。由全体与会者参加的讨论会共3次: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始,毛泽东做了《引言》演讲;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与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休会期间,与会代表比较集中的单位,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等均召开了小组讨论会;在3次全体会议讨论中约
期刊
毛泽东抵达武汉不久即遭遇“七·二〇”武斗事件,东湖宾馆充斥着紧张的氛围。很少乘坐飞机的毛泽东,不得不从空中紧急“撤”往上海。  钱嗣杰跟随毛泽东来到武汉之后,发现毛泽东一直在找人谈话,一刻也不休息。毛泽东不出门,每次睡醒总是穿着睡衣就开始忙着和人谈话,一谈就是半夜,白天连散步的时间都会用来谈话。如此一来,钱嗣杰拍摄的时间也少了许多,忠于职守的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始终等候拍摄主席的通知。本以为毛泽东要在
期刊
涂鸦  从巴西圣保罗市机场开车到市中心大约需要45分钟到1小时的光景,我贪婪地看着车外的景物。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踏足南美洲的土地,也是我梦想已久之旅。我对巴西的第一个印象,并不是那在香港已久违了的蓝天白云,也不是在11月份可以在空气中嗅到的浓浓初夏气息,而是沿途无处不在的涂鸦。  初抵圣保罗市中心,把车放进一个小小的停车场,然后步行到旅馆,短短几条街,不论大街小巷的指示牌,建筑物的外墙大门,报纸杂志
期刊
“我们球队的座右铭是什么?戒指。”我边说边拨弄着2002年我们赢得的那枚总冠军戒指。“戒指,这就是我们的座右铭。它绝不仅仅是单纯的金块,它是一个将所有球员凝结在一起的圆环,是对每一个人伟大的爱!”  许多球迷可能并不以这种方式来理解篮球运动。不过,在这项运动的顶级联赛中,我已经摸爬滚打超过40年了,其间既做过球员,又当过教练,仍然找不出一个更真切的辞藻来描述这种神奇炼金术——它把球员们汇集到一起,
期刊
没有人能感受那个幼年的我站在自家阳台眺望西方红色天空的心情。那是一种奇幻而绮丽的体验。  当那轮熟悉的红日照例地变大变红,我嘴角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笑意。愁云在我脸上被火红的光芒暂时吞噬,阴郁在我心头被夕阳的味道染成了幸福的味道。  这是我的幸福时光。在黄昏中,短暂而崭新。  一天中最喜爱的时段,因人而异。有人喜欢露水蒙蒙的清晨,尤其山间海边旅行的时候,晨间,窗下闻鸡后,苍茫映远林的意境,天际霞光入水
期刊
当塞尚把苹果画成蓝色以后,大家对颜色突然开始有了奇异的视野,更不要说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毕加索“鲜红色的人体”、夏卡尔“绿色的脸”了。  艺术家们都在追求绝对的真实,其实这种绝对往往不是常态。  我是真正见过蓝色苹果的人。有一次去参加朋友的舞会,舞会上不免有些水果点心,我发现就在我坐的位子旁边一个摆设得精美的果盘中间有几只梨山的青苹果,苹果之上一个色纸包扎的蓝灯,一束光正好打在苹果上,那苹果的
期刊
当下养生信息火爆,各种养生节目、养生书籍竞相出炉,众说纷纭,让很多人不知所措。一些老人常常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吃。  “‘养生热’反映了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但将某个养生之道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就有失偏颇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保林说。  不能生搬硬套。现在一些所谓的养生,很多是把过去的说法拿来,冠以“养生”的帽子。杨保林说,比如老话说秋天是进补的季节,于是很多人吃狗肉
期刊
被邀参加印度婚礼  因为之前去恒河漂流,结识了向导印度小伙子Sanju,后来我们和这个热情奔放的小伙子成为了好朋友,于是他姐姐结婚的时候,Sanju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参加他姐姐的婚礼。  婚礼举行的季节是在初冬,此时的瑞诗凯诗,早晚温差已经比较大了,但是感觉依然很温润,如春天般舒服,所以印度人也喜欢选择在这个季节里结婚。印度的婚礼全部集中在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之间举行,因为这段时间无雨,天气晴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