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四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由课文题目联想开去,提出学习问题,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根据课文中的三组关键词对比联想,根据人物动作“衔”丰富联想,感受精卫填海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的画面,体会精卫坚忍执着的形象。
  3.能结合神话文体“神奇”的特点和《山海经》资料,产生阅读联想,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及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题联想,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精卫填海》是一篇经典的中国上古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它,齐读课题。
  1.读了题目后,由题目联想开去,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把你想到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学情预测:学生提问主要是这五类:精卫是谁?精卫长什么样?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是怎么填海的?精卫填海的结果怎么样?
  2.在文中找到上述问题答案的语句,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些语句。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故事内容: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朗读课文。
  师小结:首先由题目联想开去,带着问题在阅读中找答案,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中的精卫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精卫”。
  二、根据关键词句对比联想,体会人物形象
  1.出示三组词语,进行对比联想。
  (1)合作学习:
  对比女娃与东海这两个形象。
  对比西山与东海这两个方位。
  对比精卫用于填海的西山之木石与东海这两个形象。
  结合课文插图,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精卫填海的困难是什么?
  (2)交流汇报。
  通过对比联想学生体会:女娃“弱小”,东海“强大”;西山离东海“遥远”;西山之木石“渺小”,东海“巨大”。
  2.抓人物動作,展开联想。
  (1)找一找,表示精卫填海动作的词语。(衔)
  (2)想一想,精卫“衔”木石填海时会遇到
  怎样的困难呢?选择一种精卫“衔”木石填海时会遇到的困难,联想画面,它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环境:①酷暑寒冬
其他文献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小说有过一定接触,在阅读文章时,能够从人物的语言等描写中初步感受人物的品质,但对于如何抓住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认识比较模糊,大部分学生对船长的认知,只停留在敬佩的层面,理解比较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文为什么主要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言行,特别是语言进行描写?这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年轻的伙伴们:  大家好!  见字如面。请允许我用这一略显陈旧的方式,带你回到我的从前,我把我的成长故事说给你听。  一些重要的人,一定是成长中绕不开的,这不是套路,是规律。我遇见他们不是在我最好的年华,反而因为他们,我遇见了我专业成长中的最美年华。  2014年是我专业成长好年华的开始。那一年的9月,我评上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更重要的是,我突然被镇江市小语教研员张晨晖老师相中,参加了为期三年的全国
亲朋好友都说我特别适合做教师,仿佛我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这个说法,我欣然接受。从1996年走上小学教师的岗位,我就一直沉迷于这份让我欢喜、眷恋的职业。回首20年来的语文教学之路,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师傅——于永正老师。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于老师的弟子中最幸福的一个,因为在我成长的每个重要节点,都有于老师的身影和声音。  一、一盏温暖的明灯,照亮我的为师之路  1996年的9月份,我师范毕业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姆咪谷的神奇与快乐。  2.精读书中精彩的段落,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阅读姆咪系列书  籍的兴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交流分享中阐述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姆咪谷的神奇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猜人物导新课,知其意悟其神  1.导入:最近,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了《魔法师的帽
阅读可分为理解性阅读和审美性阅读。罗森布兰提出:“理解性閱读,指的是读者的阅读目的是获取信息,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可量化的知识学习。审美性阅读则指阅读过程中读者因文本而产生的情意和感受,是很个人化的,讲究质感的。”审美性阅读一般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下面以审美性阅读的视角来解读《鹬蚌相争》。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我国一本著名的古书《战国策》。改编的课文《鹬蚌相争》,篇幅短小,内容通俗易懂,结
【教学目标】  1. 认识“婴、毅”等8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细读文本,体会父亲顽强坚毅的精神,勤劳朴实、执着自信的品质。【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我走进了四(7)班。学生各个端坐,俨然胸有成竹的样子,仰着小脸期盼地看着我。我没有忙着开始上课,首先调查了一下字词预习的情况。因为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我出示需要认识的8个字“婴
作为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合唱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而童声合唱,一直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为了改变学生活泼有余、儒雅不足、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现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走好学校合唱特色之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城小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教学。而当务之急便是开发、编辑年级校本合唱教材。“合唱
一、写作主题课程的核心意蕴  统编本教材的习作编排,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从强调内容趋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趋向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单一的教材趋向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等。  单元整体架构下的统编本教材教学,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写作能力不是孤立的,真正的写作滋养来自于日常语文学习的累积和渐进。以这样的观点来设计写作活动就绝不会限于单元作文,而是需要将写
一、遇见夏目漱石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我总能从阅读中得到慰藉,不断遇见新的自己。  小学的时候我是小飞侠,在梦幻岛上冒险。我的童年很快乐。  中学时发现成不了神仙,于是我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剑客,用浩荡的“内力”和奇异的“功法”,掩盖了矮小瘦弱、手足无力的事实。  进了师范学校,班里只有六个男生,仍发现自己不英武。总得显示自己的存在,尤其是和一群美丽的女孩子在一起。于是便更爱看书了,并且满口拽文,故作
【教学目标】  1.熟读儿歌,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奥妙。  2.认识一些常见的姓,并学会用多种方法介绍姓。  3.正确认读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会写3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书写3个生字。  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一些常见的姓并学会用多种方法介绍。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耳朵竖起来  1.播放《百家姓》歌曲(一小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