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丁《蝇王》语言风格探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蝇王》,即具备古典文学浪漫气息浓郁,同时象征意蕴非常强烈,充满了神秘色彩,并饱含深刻的寓意。无论是背景的设置、情节的选择和人物的安排,语言风格的运用,都是别具匠心,彰显了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绳王》最大的成功在于极好的运用了象征手法,同时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采用具有深刻寓意的叙事手法,运用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和对话,对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进行很好的诠释。
  关键词:《绳王》;戈尔丁;语言风格;探析
  作为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品,《蝇王》以其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艺术创作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备受学术界的推崇和广大读者的喜爱。作者用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表现人性恶的主题,同时反差非常鲜明,对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起到了很好的揭示作用,让人读罢不免掩卷沉思。这部作品被称为是“现代寓言”,作者别具匠心,对每一个物品,每一个情节的设计,都绝非偶然,都有相对应的“指代”。特别是在人物品质及人物语言的设计上,指代也非常显著,其宗旨是服务于小说的主题[1]。为了能更真实的表现这种儿童的世界、使小说情境更加具有可信度,戈尔丁做了多方努力和尝试,而在这部作品中最为成功的,是人物语言的设计。从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分析,《绳王》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荒岛冒险小说价值。因为戈尔丁有过当中学教师的经历,所以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和语言,有着较为深刻的研究和体验,作为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描写儿童题材的小说,戈尔丁将儿童语言技巧运用的非常娴熟,可以说,这部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小说中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运用[2]
  1《绳王》故事梗概
  《绳王》讲述的是在一次核战争之后,一群英国男孩,因为飞机受到攻击而困守孤岛。在小说中,作者设计了几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拉尔夫(Ralph)代表希望和正义,皮吉(Piggy)代表智慧、西蒙(Simon)代表神秘。孩子们在海螺的招引下,在海滩聚集,通過民主选举,拉尔夫当选为领袖。首先他们在荒岛上燃起了求救之火,并搭建棚子躲避风寒的侵袭。但在毫无任何章法约束的情况下,在这群天真烂漫的儿童身上,也开始逐渐显露出人性的恶。杰克带领着几个孩子进入丛林里捕获野猪,由于无人照看,那堆救援之火逐渐熄灭,孩子们也因此和救援擦肩而过[3]。在海岛上,处处弥漫着各种恐惧和危险气息。由于迷信海里有鬼怪存在,所以无论是降落伞还是飞行员的尸体,都被当成了怪物。而在调查真相的过程中,西蒙被失去理智的孩子们活活打死,这个时候邪恶占据了上风。为了争夺象征着文明的火种,杰克自立为王,同时对其他的孩子,采取野蛮而又原始的方式进行统治。在野蛮和文明的对抗中,野蛮占据了统治地位。拉尔夫带着镜片逃进密林,而杰克下令放火烧林,追杀拉尔夫。在燃起的熊熊火光中,一艘英国巡洋舰赶到,将孩子们救出。
  在这个现代寓言故事中,并没有安排过多复杂、离奇的故事情节,戈尔丁成功的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写一群英国孩子是怎样被恶所引诱,最后互相厮杀,将天堂变成地狱。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对现代文明的脆弱进行大胆影射,通过对人性善恶的探索,批判和揭露了西方社会的种种假文明的表象。正是由于这部《绳王》的巨大成功,也因此奠定了戈尔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蝇王》的语言风格分析
  根据语言学家们的研究,语言代表了“言内意义”,具体是指语音、语义、语法等具体意义的范畴。然而在理解和分析语言的过程中,即便是具备了语言的内部条件,已经能够知其音、明其意、懂其规律,但可能还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为了能够真正全方位的理解语言,善用语言,语用学理论应用而生[4]。它通过超越语言自身的形式,限制外围因素,同时对自身的功能和意义进行扩展和修正,利用外界因素,使语言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在《绳王》这部小说中,戈尔丁通过对儿童语言的设计,向读者客观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效果,已经完全超越了文字表现能力之外。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具有和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语言风格。要想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再现生活,就需要对语言有驾轻就熟的能力。而究竟什么是儿童的语言,它具有哪些特征?如何才能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再现这种儿童的语言交流呢?通过对戈尔丁《绳王》的儿童语言设计进行研究,可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2.1儿童语言非礼节性
  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和成年人的世故和成熟相比,儿童多了几分稚嫩、几分天真。相应的,也少了几分虚伪、几分寒暄。他们对语言的功能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并不懂得语言除了字面的意义之外,还在语气口吻、字里行间具有交流和传达的使命。所以儿童的语言,没有多余的客气、寒暄、累赘,没有含沙射影的讽刺,他们的语言中,处处能表现出儿童的那种纯真和坦诚。在对小说中小主人公的对话进行设计时,戈尔丁就注意到这一点。故事的开篇,两个小主人公见面时,“嘿!”,“等一等”,语言设计就别有特色,在成人之间的见面大概不会有这样的开场白,而在儿童之间,不需要太多的客套和寒暄,所以这样的语言设计,合乎情理之中,读者也不苛求。而在这里,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一种潜在的默契,只有在孩童之间,才会发生这样的对话[5]。分析整篇小说,从开篇到结尾,有这样一个事实存在,而这种事实绝非偶然性。那就是在整篇小说中,完全没有西方人常用的“多谢”、“对不起”、“劳驾”等代表礼貌和和谐的字眼。而孩子们之间即便少采用这样的用语,也能实现一种正常的往来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显而易见的看到,孩子们之间的语言具有非礼节性,而在《绳王》这部小说中,戈尔丁艺术的再现了这种现实的语言技巧。
  2.2儿童语言非准确性
  因为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孩子们在讲话时,往往存在着一些语言错误,如用词不当,语法不严谨等等。换言之,儿童语言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语言的非准确性。为了与儿童的语言特征相吻合,满足儿童语言的特殊性,在《绳王》小说中,作者刻意的编造和安排了一些具有明显语言错误的对话。而这些语言出自孩子们口中,有的是违背常规的顿句和断句,有明显的语言表达障碍;有的是非正确句,显示语言知识的欠缺;有的是否定的重复,显示的语法概念的模糊不清。但因为在中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达结构,不能表现译本的语言特色,所以在中文翻译中,往往都修正了这种语言的错误,中文读者也因此失去了更深体会孩子气的机会,这样使小说中的小主人公看起来有些成熟[6]。   2.3儿童语言非逻辑性
  通过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所有结果都验证了儿童思维的特点是松散性、随意性和跳跃性,而语言作为对儿童思想进行表达的主要工具,自然而然的随着儿童思维形式的变化而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而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儿童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同时也不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7]。在《绳王》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尽管从表面上看,有些荒唐、不合乎情理,而实际上,却是真实而又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儿童的理智和心智状况。
  2.4儿童语言粗俗性
  儿童语言的共性特征便是非礼节性,而作为男性儿童,粗俗性是其儿童语言的个性特征。男性儿童由于后天教育和生理特征,使其具有了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而语言表达上,则具有粗俗、不雅等象征雄性特征的显著标志。同时由于在《绳王》这部小说中,戈尔丁所设计的是一个男性的独立世界,没有任何女性存在。这样这些故事的小主人公们可以无所顾忌的表现自己,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谩骂、咒骂和攻击,更有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和谩骂[8]
  从上面对《绳王》中儿童语言的分析来看,非礼节性就是指不懂礼貌;非准确性是没有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非逻辑性是指尚处于较为低级的思维能力;粗俗性是指没有足够的道德修养。而在真实的再现这些儿童的初级或低级语言现象的同时,戈尔丁是否还有着其他创作意图呢?换言之,通过这种语言表现形式,是否实现了其他的艺术效果,超越文字范围之外呢?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这也是《绳王》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
  3结语
  在《绳王》这部小说中,戈尔丁多层次、多角度的将象征意义运用得恰到好处。戈尔丁通过人物特有的语言、动作和思维行为,对人物的语言和形象进行设计,向读者准确的传达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以达到一种深刻的表达效果。在这部文学巨著中,戈尔丁有着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将人类幼稚的童年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行意旨,将人类的早期不成熟的文明用儿童不成熟的语言来意旨。儿童中不雅和粗糙的、尚未成熟的语言象征着人性的“劣”,儿童之间那种无人管教的争斗象征着人性的“恶”。而在语言设计上,不仅真实的表达了作者的主旨,同时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和作者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朱雁芳,尹静.戈尔丁的人性救赎之路——兼论《蝇王》透视下的“悲观的乐观主义”情怀[J].求索,2011(01):223-224.
  [2] 李文艳,齐媛媛.理想王国的幻灭——威廉·戈尔丁《蝇王》评析[J].名作欣赏,2011(12).
  [3] 陈中秋.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蝇王》的象征艺术[J].名作欣赏,2011(25).
  [4] 刘妍,张颖,胡珊珊.看《蝇王》中的人性善恶[J].群文天地,2012(02).
  [5] 李莹.浅析《蝇王》的人物象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2).
  [6] 刘新元.从《蝇王》的象征手法看戈尔丁的小说主题[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18-120.
  [7] 李道全.《蝇王》:海岛文学实验与生态寓言[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1).
  [8] 李源.论《蝇王》中象征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49-153.
  作者簡介:刘文敏(1972—),女,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现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得到了健康稳定地发展。为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稳定动物及畜产品供应,建立健全与“健康中国”战略相匹配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已成
“股东异质”体现了股东的差异性,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股东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利益需求和治理行为。作为公司外部治理重要主体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存在不同的资金来源、持股比例
信息科技学院是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以及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信息学科
在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的变化从未停止过,高职教育作为21世纪初国务院提出作为重要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来,众多高职院校未能在高职教材上跟上发展脚步,导致教材落后
摘 要:近年来,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动画从传统的黑白二维膜片转化为立体三维彩色动画的工艺创新改革。众所周知,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色彩的多样化。我国的传统动画在色彩上和国外动画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传统动画在色彩运用上,主要是为了突出中国的文化特征民族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外动画的色彩比较,进一步研究我国动画的发展优势。  关键词:动画色彩;文化特征;比较研究  一部动画片中,叙事手
约里奥·库卡波罗,是斯堪的纳维亚功能主义传统的重要继承者。目前,中国国内家具设计界对其设计思想的认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本文首先对其设计思想的来源进行概述,然后
摘 要:电脑二维动画是一种有着丰富动画效果的表现形式,在提升整个动画的表现技巧、打破以往三维动画独立局面等角度有着很大的作用,是现代动画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将围绕电脑二维动画照与其他动画形式相比较,分析电脑二维动画照的优势与劣势,更好的推动动画的发展。  关键词:电脑二维动画照;动画形式;劣势;优势  电脑二维照在整个动画艺术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卡通动画的发展历史中,经过长期的创新
新研制成功的VXI总线发动机自动测试系统,与原系统相比,它具有快速 ,高效,准确,集成化与智能化等显著特点,并能实时画出示功图,供油规律图和主轴转 速均匀性图。因而十分便于现场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压迫止血法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肝癌行介入治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照组采用绷带
对某重型机械设备公司所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措施后,企业绩效未能得到持续改善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应用"ITHINK"软件(一个BPR软件包)对公司的实际运作进行了模拟,发现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