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创新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s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心理动因,它是和创新思维、创造性活动紧密联系。它对激发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唤起情感体验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的创新学习兴趣,从而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所进行的思考和尝试。
  激“疑”促趣
  首先,兴趣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只要对某种新事物有兴趣,就会去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学习的过程是由无疑到存疑,再到解疑的过程。人总是乐于探寻新的知识,体验和尝试新的经验,在解决疑问中获得提升自我的成就感。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社戏》,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围绕看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②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③详写部分为什么要详写?④详写部分最精彩的情节是什么?⑤为什么它最精彩?⑥请你复述最精彩的情节。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紧紧地抓住了学生,激发了探究兴趣,引导深入思考,使他们很快理清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情节。
  最有价值的是学生的质疑。教学《羚羊木雕》时,有人问:课文顺叙中有插叙,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有人问:本文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还有人问:作者的观点是怎样呈现出来的?然后通过讨论去探疑、解疑,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决不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把思考的权利交给他们,才能激发探索的积极性,提高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是培养创新学习能力的关键。
  创“新”激趣
  不仅以“疑”能引起兴趣,新颖的事物也能引发兴趣,因为兴趣首先由新奇的刺激和新鲜的事物引起。教师要在“新”字上做文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最佳场所,笔者着重突出:
  导入创新 导入设计必须新颖,拨动学生的心弦,以最佳切入点,很快进入对课文的认知境界。我主要通过导入语达到这一目的。《济南的冬天》的导入语:“提起冬季,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白雪皑皑,玉树琼枝’的画面和毛主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但在祖国北方一个城市,它的冬天却是独特的,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去领略济南的冬天独具魅力的景色。”《社戏》的导入:“播放《童年》,我深情地说道:这首歌曾风靡一时。除了它优美的旋律,还有就是抒发了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金色童年是我们一生最美丽的回忆。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去领略他对童年如诗如画的描述吧。”精当的导入,不但能很快把学生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而且对于调动思维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是引爆学生创造力的美好开端。
  设计创新 创造学实验研究证明: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需要更强烈,探究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增,创造性思维的效率要高得多,竞赛活动就是设计创新的重要方法,笔者曾开展过朗诵、复述、写作等多种竞赛活动。教学《狼》,笔者让学生先复述,学生大多是按照课文的字面意思,思维未完全打开。笔者进一步要求:把课文改编,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时学生创新的火花被点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象丰富离奇,创造的情节让人捧腹大笑,把一篇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说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笔者还开展过“秋天的放歌”朗诵比赛、“清明寻春”作文比赛等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诗意与美丽,文学的深广与浩瀚,体验到创造教育的无穷魅力。
  审“美”激趣
  “新”的刺激能引起兴趣,美好事物的刺激更是激发兴趣的心理动因。对美好事物的探索,就是使心绪愉悦的心理过程,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因此,教学要重视审美心理因素,让学生成为“审美主体”,萌生出创造的欲望,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审美情趣。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审美效应。
  教学《春》,笔者引导欣赏“春的五幅画面”,一个同学朗诵《春雨图》,以《春之声圆舞曲》为背景音乐,其他同学闭目聆听,构思自己心中的春雨图,这就是通过审美手段,给学生以美的陶冶和感染,在朗读美与音乐美构建起来的想象世界中,触摸作者传递出来的精神信息,学生既在感受美,更在创造美。以美激趣,就是要将学生带入审美的境界,触发情思,震撼心灵,启迪思想,使学生心旷神怡,把学习当作美的享受和体验,不仅渴望欣赏美,更渴望创造美。这种渴望就会成为热爱语文的强大心理动因。
  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激发创新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学习能力的关键。在整个过程中,应以“疑”为先导,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以“新”为催化,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以“美”为突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质疑是基础,求新,求美是手段,以此培养学生多层次、高层次的创新学习兴趣,开掘永不枯竭的创造之源。
其他文献
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去做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但当今,为了应对各类考试和竞赛,按照“模板”套写的“宿构作文”、胡乱填充游离主题内容的“馅饼作文”、把他人好文章套入文题的“套题作文”,在学生作文中依然占比巨大。大行其道的“假作文”,侵蚀着学生心灵与人格,滋生了“假大空”的陋习,严重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生长
一个从江南水乡走出来的青年,在短短三年内,抓住中华民间文化和古文化相融的历史契机,孜孜以求“技术创新与进步”,并在“打造高价值文化品牌”的历史定位上,创出了“大唐公主”这
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当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框架尚处于构建之中。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滞后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现行财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紧密,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竞争空前激烈,在国家"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下,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必将在对外投资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除了自觉做教育的愿望外,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正确的方向,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有理性思考、不盲目跟从的品格。这就需要每一个老师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和批判质疑的思维,能接受他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谦虚地向一切可学资源学习,而不是唯我独尊。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当人们从过去那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休闲与娱乐;当人们从繁琐的记忆与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就有了更多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