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音乐如何更好地辅助中职舞蹈课堂教学

来源 :戏剧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_sm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舞蹈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舞蹈课堂的活跃性,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还能增加舞蹈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音乐如何更好地为中职舞蹈课堂教学服务呢?本文通过增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多用流行音乐来进行舞蹈创编并结合边唱边跳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激发中职生的想象力、构思力和创编能力。
其他文献
为响应新课改和创新教育理念的要求,高校在芭蕾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学生的素质创新教育和专业创新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新课改实施的背景,站在学生视角,梳理归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给予一定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方针,以全面推动高校芭蕾舞教学的教育创新。
和声学是音乐专业核心课程,它以基本乐理为基础,又为音乐学的作品分析、复调、即兴伴奏等诸多课程打基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可以说,和声学是音乐专业领域的“高数”,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和声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四部和声写作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对音乐作品进行和声分析的能力。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非常重要,因此,努力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是重要的教学理念。本文探讨高校和声课的痛点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考,为新时代高教改革提供参考。
在西方音乐史中,巴洛克时期与后三个时期的音乐风格迥异,从古典主义开始,音乐越来越能够表达人性,越来越能够体现作曲家本人的个性,而巴洛克时期,由于教会的影响,音乐像是被囚禁的野兽,只能在笼子里抒发情感,正是这个所谓的“笼子”,让这个时期的音乐变得让人着迷。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被誉为“古奏鸣曲式之父”的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关注度也颇高。但是本人通过他们二人的作品发现,虽然他们同处于一个时期,但是音乐风格和各自的特点不太一样。巴洛克时期是一个音乐
歌曲《长相知》是石夫老师以汉乐府民歌《上邪》为依据所创的一首民歌,它完美地结合了中国古典诗词深邃精粹的语言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极具艺术性,是中国民歌和声乐教学中的经典作品。本文从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曲式分析结合音乐特点以及演唱技术的运用,对歌曲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为表演者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作品的演绎。
20世纪西方音乐在创作上完全打破了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模式,使人们从音乐创作的条框中获得解脱,并且出现了诸多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创作技巧,标志着西方音乐创作从此翻开全新的一页。对这一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与传承进行深入分析,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音乐,还能促进我国音乐创作的发展。
手风琴伴奏教学,对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积小巧灵活、方便携带,更容易走到学生中间去,实现“边走边弹边唱”,进行户外教学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大自然中的音乐.
本文以中国钢琴作品为主线,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与钢琴艺术实践的融合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希望能让当代大学生切实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使他们能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五四运动”是由青年学生发起而后涉及全民的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群舞《茉莉芬芳》以一捧茉莉花为五四精神的寄托,塑造了一群满腔热血、不屈不挠的五四青年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视唱练耳被视为一门最基本的音乐素养课程,是学习其他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学生开展视唱练耳训练,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钢琴乐谱的识记和运用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表现力与音乐综合素养。因此,本文从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出发,对视唱练耳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分析,并对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更好地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民族民间舞是重要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需要,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但是艺术高校与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差别,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首先就要增加师生互动。本文将以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为例,简要探讨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