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否应来一场“如厕革命”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托宾教授近二十年来对中国、日本和美国三国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跟踪比较研究。记得托宾教授曾多次和我谈起这样一个问题:“在我看来,这二十年来,三个国家的幼儿教育,中国的变化最大,但有一件事我一直不明白。中国的幼儿园为什么二十年来一直都是让幼儿不分男女同时上同一间厕所?”每每听到这番议论,我就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因此,总是一笑了之。
  然而,近日,我读到了一份联合国2006年公布的有关儿童遭遇暴力的调查报告,不由得重新思考起托宾教授的问题来。该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全世界有1.5亿女孩和7300万男孩遭遇性暴力。这其中儿童性教育的缺失,尤其是有关性保护、性防范教育的缺失,是性暴力事件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男女幼儿同时上同一间厕所这样的问题就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了。正是带着这样的一种思考,那以后,我每到一所幼儿园,就比较注意观察他们的厕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我们的很多幼儿园不仅男女幼儿同一时间上同一间厕所,而且男女厕所位没有任何间隔。图1所示的是一所托幼机构的厕所,条件不算差,但男女幼儿如厕时没有任何间隔。我不由得就此想开去了:每天这样如厕,会给男女幼儿带来怎样的心理影响?这样的如厕环境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性保护、性防范教育吗?
  近期,我在香港参观了几所幼儿园,感觉到香港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的“性关怀”教育工作走在内地的前面了。
  在香港的幼儿园,幼儿也是同一时间上厕所的,但教师和保育员借此开展幼儿的性教育(包括性别认知和性别认同等),要求幼儿在如厕前先按性别排队(见图2)。当幼儿按性别排成两列走到厕所前时,他们会看到相应的指示牌(见图3),然后分别进入厕所。
  
  香港的幼儿园不仅男女分厕,而且如厕环境也整洁温馨(见图4)。我由此认识到,如何安排幼儿如厕,如何创设幼儿园的如厕环境,其实也体现了相应的教育理念。至此,我才深感托宾教授的问题并非是小题大做。
  记得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曾说过,女孩的自卑产生于她们不能像男孩子那样站着小便。为了女孩的自尊,更为了能将对所有幼儿的“性关怀”教育落到实处,使孩子们将来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在此,我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尽快改建厕所,做到男女分厕;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幼儿园,至少考虑安排男女幼儿错时如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红细胞花环直接法 ,对 5 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复感儿 )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结
文化传播学派的“文化圈”视野,有助于重释中越文化交往的著名例证《金云翘传》。作为东方文学三大文化圈中心之一,历史上华夏文化向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辐射与扩散,
徐訏(原名徐传琮,字伯(讠于))1950年由沪抵港,是一位“南来作家”。但他一住三十年,直至1980年不幸病逝,成了不折不扣的香港作家。他的成名作《鬼恋》、《风萧萧》等是中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