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双手操作及胶贴固定留置针。改良组采用单手操作左手固定患儿头部并绷紧穿刺血管处的皮肤,利于软管的送入,穿刺成功后用弹力帽固定。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优于传统组,利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78-1
  
  小儿应用留置套管针是浅静脉输液患儿接受药物治疗和急救及供给营养的最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1]。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小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并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2]。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2008年我科改进了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儿年龄为1天~18个月,传统组100例,改良组100例,两组均选择粗、直、弹性好的头皮血管。材料:两组均选用BD公司生产的24G小儿静脉留置针。
  1.2穿刺方法
  1.2.1传统组:备齐用物,剃净穿刺血管周围毛发,用安尔碘消毒,由家长或一名护士协助固定患儿头部,头皮针穿刺于留置针的肝素帽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轻轻转动针芯,使针芯针尖斜面向上,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呈5°~10°进针,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1毫米左右,操作者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右手持针翼向后退出针芯,用透明透气敷贴固定,再用纸胶布环绕头部2圈,输液完毕,缓缓推注3~5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1.2.2改良组与传统组不同之处有:操作者左手一直按住患儿头部,绷紧穿刺处头皮,右手持针翼直接刺入血管,右手拇指指尖顶住外套管Y形处向前全部送入血管内,右手食指向后退针芯,见点滴通畅后,再将针芯全部拔出,常规固定好,输液完毕封管后,用外科术后用的弹力网状帽将患儿的头部连同静脉留置针一起固定。
  2结果
  传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5%,留置时间平均为3天;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9.5%,留置时间平均为6天。
  3讨论
  传统组操作者左手离开患儿头部,皮肤不易绷紧,见回血后送外套管时,因外套管软易造成扭曲打折使送管失败。由于小儿好动哭闹、家长照看不周全,使小儿将留置针拔出,有时出汗胶布松动,也可造成留置针脱出,使留置时间缩短。
  改良组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头部,绷紧穿刺处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利于外套管送入血管而不易发生扭曲打折。静脉留置针避免在皮下走行一段再进血管,应直接刺入血管,保证外套管进入血管内的有效长度,不致于引起液体外渗从而延长留置时间。用弹力帽固定,胶布不易脱落,患儿的手不易将留置针拔出,夜间家长较易照看。因此,改良后的留置针操作方法及固定方法简单易行,使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留置时间延长,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便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桂英,闫光霞.小儿应用留置套管针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2-663.
  [2] 饶庆华,元凤,李宝丽,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其他文献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有害的血管重塑,还可引起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功
目的:综述近年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研究现状,浅谈其对新药发现的指导意义.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既往研究基础进行提炼和总结.结果:总结了植物次生代谢物(PSM)与中药新药研究的关系,归纳出PSM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其重要生理作用.首次提出“中药配伍代谢物”和“中药体内代谢物”的科学命题和观点,指出中药分子主题库的构建在寻找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中具有重要作用.讨论:筛选中药复方配伍及其体内外次生代谢化合物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双极股骨头半髋关节置换(Bipolar hip arthroplasty,BHA)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探讨适合老年股骨颈骨
老年人骨丢失明显,且破骨细胞增多,加之情感障碍,故骨折愈合缓慢,且老年人各脏器机能逐渐衰退且体弱,容易发生并发症。我科从2006年6月-2009年5月共收住老年股骨骨折病人31例,由于
三颗针,又名豪猪刺、九连小檗、刺黄柏、刺黄连。具有抗菌、消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成份:小檗碱、小檗胺、药根碱、掌叶防己碱。其中小檗碱属于抗菌药,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均具有抑菌作用,特别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霍乱弧菌、脑膜炎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菌作用,对流感病毒、阿米巴原虫、钩端螺旋体及某些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我国多用三颗针为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睾丸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48例2岁至40岁急性睾丸扭转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左侧睾丸扭转30例,右侧扭转1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小时~5天,48例接受手术,38例为鞘膜内扭转,10例为鞘膜外扭转,其中42例睾丸已坏死,行睾丸切除术,6例手术探查复位后血运行良好而避免于睾丸切除。结论:睾丸扭转是阴囊急症,及早手术是避免睾丸坏死的关键。  【关键词】:睾丸扭转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锁骨钩钛板对NeerⅡ型锁骨外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13例新鲜NeerⅡ型锁骨外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后,均采用锁骨钩钛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通过骨折的愈合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活动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按照Lazzcano标准,疗效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未发生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无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彩超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0例小儿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并将观察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小儿阑尾炎的超声诊
目的:对葡萄醋进行初步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95%乙醇对葡萄醋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提取液,将浓缩液再用萃取法分为石油醚(30-60℃)、氯仿和乙酸乙酯层。最
目前,广谱抗生素未结合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大量临床应用所致细菌多重耐药经常出现,特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