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双维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首当其冲,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双维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新时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迅速壮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直接对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企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了贯彻党中央精神,我校在四届一次教代会中指出:强化校企深度融合,积极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构建校企双方协同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双维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双维度”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通过校企[1]合作,双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校外实践实训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音乐学专业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可以从企业获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可以让企业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对人才进行“双维度”培养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实地培训相结合,使企业与学校“双维度”承担培养人才的职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精神,缩短就业适应期,有利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转型背景下实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此外,校企之间建立有效的长期合作,不仅对合作双方有利,还对国家、对社会有利,是校企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精神要求的实际行动,也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生存发展、特色办学的内在诉求。
  二、构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双维度”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增设任选课程门类,寓教于“乐”
  设置丰富的任选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趣味互动,每人从中选择自己乐于学习的任选课程,在学习任选课程中体验乐趣。
  (二)加強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寓教于“做”
  依据“专业表演、编创、传播、研究”相互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理念,建设功能齐备的实验、实训教学设施体系,为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提供课外技能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专业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寓教于“练”
  设置“班级音乐会”、“音乐专场”、“专业汇报”,参加校外合作单位的“节目排练、文艺汇演”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中“练”,通过“练”,提高专业技能素养。
  (四)组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寓教于“竞”
  通过校企合作,“双维度”指导学生参各种艺术表演大赛,形成“课程、培训、实训、竞赛”相互衔接的四段式培训形式,着力艺术竞赛的“竞中学”,提升各项赛事的育人内涵和育人效果。
  (五)构建“四元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教学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接受和记忆,而是要在掌握音乐学一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转化成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技能。构建“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艺术实践”“四元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注重培养学生“三层次”的应用能力。一是基础层次,即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二是提高层次,即由校外企业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和行业实际,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突出人才的“应用型”;三是综合层次,即由校企双维度引导学生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探索、实践和科研,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探索性的能力为主,培养人才的“创新性”。
  此外,加强校企合作,严格按照双方协议中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实践。对学生的考核,既重视过程考评,又重视结果考核,做到过程有监督,考核有标准,形式有不同。实践结束后,由校企共同组织相应成果展与总结汇报,检验效果,并及时进行总结。
  二、构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双维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通过校企合作,“双维度”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旨在不断提高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谋发展,不仅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还能缩短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使学生能获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效果,更快地适应企业,为企业提供可用之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立互动平台
  地方院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互动平台。利用校友、行业资源, 推动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互惠双赢,满足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要,形成社会实践、生产实践、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双维度”协同育人。
  (二)现见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再实习
  由院系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见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实习。院系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合格人才。为确保实习、实训效果,严格按照协议中规定的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进行实习。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
  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四)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校企之间要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确保校企合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成果共享
  校企深度融合,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一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社会服务,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的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可以有效解决理论课与实践二元分裂的局面,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工作等岗位能力;三是方便企业直接培养对口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实际需求。如此,实现了校企互惠融合双赢,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成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Z].光明网,2014.
  [2]教育部.加快本科高校转型发展[Z].北方新报,2014.
  [3]焦新.课题组解读.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Z].中国教育报,2013.
  [4]张晶,陈宝菁.校企互惠融合双赢共享成果[Z].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12.
  作者简介:蒋娟全(1975—),女,汉,湖南道县人,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或地方音乐研究。
其他文献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信息技术为背景,促进学习最优化的教学。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高效的网上开放学习环境。远程教学平台的结构要素如图1。在宽带网络硬件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学习模式指导,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资源支持服务系统。学生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能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    图1 远程教学平台的构成    1.宽带网络硬件平台的应用需求    宽带
【摘要】对于幼师专业班的学生来讲,钢琴课是必修课之一,一直以来,不论是学还是教,钢琴演奏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脑体结合活动过程。不仅要在瞬间将乐谱上的内容呈现到脑海中,立即给手指弹奏提供相应指挥,同时还要通过耳朵来检查演奏声音,在整个演奏中,不仅要注重各项演奏技能的掌握,还要巧妙合理的表现各感官理解的音乐形象。因此,对于弹奏训练与音乐表现的培养,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幼师钢琴;弹奏训练;音
自1999年1月1日起,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开始执行国家财政部与卫生部联合制定的新<医院会计制度>.笔者曾以主管部门内审的身份参与了直属医院的内审工作,在对医院会计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