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_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对人类的健康、生活、社会功能和国际关系构成严重威胁。人工智能(AI)已被广泛用于解决从大数据分析到计算机视觉的各种复杂问题。COVID-19疫情防治过程中,研究人员提出大量AI算法与模型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在药物研发、疫情预测、临床诊断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综述从辅助诊断/检测、网络信息监测与分析,生物医学与药物治疗,疾病追踪、识别与检测以及实际临床应用这5个方面讨论了AI在COVID-19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疫情后期管理及未来流行病的及时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多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发病率较高,中国妇女发病率为 24% ~25%,大多数为良性病变,恶变率约为2. 7% [1].其临床表现多为异常子宫出
目的:梳理移动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及管理方面的作用,旨在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移动医疗在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不足的地方,描述移动医疗对糖尿病的作用。结果:移动医疗模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控制、自我血糖监测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均有积极效应,对随访管理、自我管理及医院-社区-家庭-患者一体化管理模式等起正向作用。结论:移动医疗帮助患者改善血糖,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的移动医疗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之一。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另一类型,即炎性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蒂性息肉状赘生物突入宫腔内,息肉大小和数目不一,多位于宫体部。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氧化应激所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在AM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利用无创、无需标签、高灵敏度的拉曼光谱探究川芎嗪对氧化损伤的人RPE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进行拉曼光谱采集之前,将除对照组外的其余两组RPE细胞(ARPE-19)用200μmol/mL H2O2预孵育,24 h后在保护组细胞中加入200μmol/mL川芎嗪。所有干预结束后,用MultiskanGO(Thermo,USA)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治疗,对其高危因素、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尚需进一步探讨。近年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可能涉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失衡、长期持续高水平雌激素刺激、细胞凋亡与增殖异常、基因突变、局部内膜组织受炎症刺激、子宫内膜细胞氧化应激作用等多方面因素。本文以近年子宫内膜息肉发
目的:评估两种3D打印导板在辅助托槽间接粘接时准确性的差异。方法:利用离体牙按照牙弓形态排牙,标记测量点建立实验模型备用。通过数字化扫描仪获取数字化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3D打印整段式和单牙位导板。通过制作的间接粘接导板将托槽转移定位到实验模型,测量标记点与托槽特定位点间距离,对转移前后距离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整段式和单牙式两种3D打印导板在托槽转移前后位置变化差值分别为(0.21±0.05)mm、(0.22±0.05)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上
在临床、大体病理、影像学或宫腔镜检查中,常见一些与子宫内膜息肉外观十分相似的息肉样赘生物,多在子宫腔内,也可脱出子宫颈外口,甚至阴道外,容易引起误诊.虽然有经验者有时
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使用非侵入式一次性传感器阵列提供低强度、中频、交变电场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导致发生应激、凋亡及增值抑制,达到局部治疗肿瘤的目的。TTFields通过干扰微管蛋白二聚体在微管上的正常组装和拆卸来破坏有丝分裂期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分离;通过对Septin蛋白复合物、非肌肉肌球蛋白II和纤维型肌动蛋白等具有高偶极矩的蛋白质施加旋转、扭转应力等物理力破坏卵裂沟的形成和收缩;通过在有丝分裂细胞内形成的不均匀电场诱发介电泳现象破坏细胞质的分离。TTFields对于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敏感参数,
1子宫内膜息肉在不孕症人群的发病率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育龄妇女一种常见妇科疾病,病因不明,多数患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但可以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与不孕。EP可长期无症状存在,故其发病率难以确切统计。在不孕症人群中,EP发生率呈增加趋势,这与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断的广泛应用有关。现有文献数据提示,EP在不孕症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5%~32%[1]。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常发生于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患有该病的女性常会出现异常阴道流血、腹痛及不育等情况。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宫颈口处看到或触及息肉,子宫体略增大;作宫腔镜检查或分段诊刮,将取出的组织或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可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