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y540205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preadipose factor-1,Pref-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确诊的64例绝经OVCF患者为OVCF组,同时纳入绝经后的健康女性45名为对照组,比较OVCF组和对照组血清中雌二醇、Pref-1水平,并根据OVCF患者血清中雌二醇、Pref-1的水平分为高低亚组,进行患者骨代谢、骨密度等一系列指标的比较,通过Preason相关性分析雌二醇、Pref-1的水平与骨代谢、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OVCF患者血清中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13.275,P<0.05),Pref-1水平显著上升(t=10.360,P<0.05);雌二醇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N-MID的水平以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上升(t=7.378,5.472,10.290,9.774,P<0.05),PINP、β-CTX水平均显著降低(t=6.447,9.103,P<0.05);Pref-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N-MID的水平以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t=8.350,7.426,12.376,10.450,P<0.05),PINP、β-CTX水平均显著升高(t=8.266,11.205,P0,P<0.05),与PINP、β-CTX水平呈负相关(r<0,P<0.05);Pref-1与25-(OH)VitD、N-MID的水平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0,P0,P<0.05).结论 绝经后OVCF患者血清雌激素显著下调,Pref-1水平明显上调,且二者与骨代谢和骨密度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对二者水平的医学干预或能为OVCF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骨科领域.纳米技术正通过植骨材料、骨科感染防治、癌症诊断与治疗等彻底改变着骨科,各种具有独特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的纳米结构已被应用于骨科,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方式.本文对纳米技术在植骨材料领域、骨科感染防治和癌症诊断与治疗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尤其是在植骨材料方面,如何使用纳米材料来诱导植入物与天然骨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天然骨的再生仍然是一个挑战.目前,大部分纳米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预见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纳米技术有可能彻底
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骨缺损的修复过程常面临恢复时间久和易受患者自身活动影响等问题.临床上常将自体与异体骨移植视为骨缺损问题的优先修复方法,但所面临的供体受限以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扩展应用.借助组织工程技术及基于细胞的治疗技术已经被提出作为促进骨组织再生的替代方案.本文综述了原位组织再生及基于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方法,介绍了支架材料、生长因子和细胞在骨缺损恢复过程中的机理及其结合使用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应用,提出了骨缺损修复领域中原位组织工程及基于细胞的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方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机交互技术被用于骨科治疗中,从多方面提升了骨科治疗的效果.本文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增强现实(AR)技术、肌电图(EMG)技术、脑电图(EEG)技术、手势交互技术、触控交互技术和手控器技术共6种人机交互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大部分技术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实验效果表现出临床使用的可能性,证明人机交互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早期准确诊断肝纤维化至关重要.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是通过超声波传递速度间接反映肝脏硬度从而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技术,已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将TE与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联合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TE技术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优缺点及其在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其他非病毒性肝病所致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