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1对高糖环境中RF/6A单层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及血管生成素-1(Ang-1)对内皮细胞(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接种于0.8μm聚碳酸酯微孔滤膜,形成致密单层后分3个组培养.正常对照组:含葡萄糖25mmol/L;高糖组:含葡萄糖40mmol/L;Ang-高糖组:含葡萄糖40mmol/L+Ang-1(250ng/mL).于1、3、5、7d,4个时间点建立EC单层通透性模型,检测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δ)及滤过系数(Kf),以监测EC单层通透性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NBT/BCIP显色法)检测5d时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3、5、7d时,高糖组EC单层通透性增高(P<0.01),Ang-高糖组在5d及7d时,EC单层通透性升高(P<0.01),但仍低于高糖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g-高糖组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高糖能够增加EC单层通透性,Ang-1能对抗高糖的这种生物学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抑制RF/6A的凋亡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眼科研究>作为一种专业的平面媒体,承载着传播眼科医学科技知识、交流眼科研究科技成果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眼病.DR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的缺血过程、再灌注损伤过程及其结局3个阶段中氧化应激、钙超载、一氧化氮(NO)、兴奋性氨基酸(EAA)等因素引起多种炎性介质和基因过度表达,进而造成炎症反应、损伤、凋亡和坏死等组织改变和功能障碍.这些过程受凋亡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