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状元考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上,昆山曾涌现多名状元。目前,昆山地方学者对于昆山状元的数目有着争议。到底昆山状元是七人还是八人呢?本文对于昆山状元的籍贯一一考证,以求昆山状元的确切人数。
  关键词:昆山状元;籍贯;人数
  自北宋开国之后,昆山文风开始转盛,到了明代中期已经极为兴盛。出现了“五科三状元”的科甲盛况。本文中昆山状元是指昆山人考中状元,区分是否昆山状元的依据为籍贯。
  卫泾(1159—1226),字清叔,号拙斋居士、西园居士,又称后乐居士,是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状元。他的祖先是山东人,唐朝末年避乱南迁到秀州的华亭县。祖父卫阗,开始具有昆山县石浦的户籍,官至太学博士。父亲卫季敏(又作肤敏),字商彦,宣和六年(1124)进士。历任镇江府通判、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官。他曾经出使金国,坚持立场,并不向金国屈服;曾为朝廷陈述守卫长江的计策。卫泾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伯父卫时敏,字子修,官至知县,转任通直郎;堂兄卫沂,字与叔,庆元五年(1199)进士;堂弟卫洙,字鲁叔,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右司郎中。弟卫济,任将仕郎;弟卫洽,字晋叔,嘉定元年(1199)进士;弟卫湜,字正叔,屡中锁厅,曾经编篡《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后来授官太府寺丞、将作少监,都没有去赴任,曾在宝谟阁当值,后在袁州作知州,官至朝散大夫。弟卫溉,是苏州府的庠生,庆元四年(1200)专攻易经而中举人,被奏补为澧州知州。
  卫泾在年少时就有不同寻常的操行,拜永嘉李去智为师学习。李死后,卫泾穿着孝服为他主持丧礼,人们认为他很讲义气。在淳熙十一年(1184)中状元后,授官承事郎,添差镇东军签判,后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佐郎、贡举参详官、淮东与浙东两路提举、起居舍人、礼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等官职。六十八岁去世时,追赠“少师”,追封“秦国公”,谥“文节”。
  刘必成,字与谋,自号“爱闲翁”。他的祖先是福建福安人,后来迁居昆山的盆浦。他年轻时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在当时就有良好的声誉。宋嘉熙初年,七位学士给当时的皇帝写信,极言当时的政事,刘必成在其中起到首先倡导的作用。当年,七位学士都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刘必成却成为武科解元。第二年,他又高中武科状元。到淳祐九年(1249),又考中锁厅。锁厅是宋代在任官参加的进士科考试。武状元又考中文科进士,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不禁感慨地赞叹道,真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呢!他曾经两次汝阁轮对,在南宋皇帝宋理宗面慷慨激昂地谈论边疆政事,皇上对他深深地褒扬赞美。第二天,他对宰相执政等宣谕说:“必成所言极好。”后来,他的意见都被执行了。先后历官浔洲知州、湖南宣抚副使等官职,卒于湖南宣抚副使的任上。死后归葬昆山菉葭浜丝字圩(今属昆山市陆家镇)。著有《三分诗稿》若干卷。
  毛澄(1460—1523),字宪清,号白斋,晚号三江。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匠籍。他是国子生,治《易经》。昆山夏家桥毛竹巷人,排行老三。农历八月二十二日生,考中状元时年仅三十四岁。据同治《苏州府志》记载:毛澄祖先由河南迁到昆山石浦。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够作诗,武选司陈恺非常惊奇,就把自己的外甥女许配给他作妻子。他是应天府乡试第四十二名,会试第二十五名,明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毛澄榜状元。高中状元后,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参与撰写《会典》。后来,升职谕德,为太子讲读,讲论详细明白。参与修撰《通鉴纂要》,又升职为庶子兼侍读。正德初年,参与修撰《孝宗实录》。正德四年(1509),因为与宦官刘瑾不和,刘瑾指摘《会典》中的错误,降职为翰林院侍讲。此时,恰逢母亲去世,为母服丧归家。母服过后,又升为侍读学士,再升为礼部侍郎。明正德十二年(1517),拜礼部尚书。在任上,毛澄持正守礼,立朝正直,多次劝谏武宗的荒唐行为。武宗死后,他在“大礼议”中坚持自己的观点,多次上疏。后来,请求退休回家,获得皇帝的允许,死在回乡的路上。赠少保。谥“文简”。
  毛澄宽厚待人,平时寡言少语,轮到大事,“持大议,侃侃不可夺”。著有《毛文简集》两卷,《大礼奏议》、《临雍录》、《类稿》各一卷。
  朱希周(1473—1556),字懋忠,号玉峰。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民籍。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出生,排行第一。父亲朱文是成化二十年辛丑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仍以昆山籍起家,在十四岁时就成为昆山县学的廪生,治《易经》。他是应天府乡试第九十五名,会试第一百七名,明弘治九年丙辰科状元。考中状元时,年仅二十四岁。不久,被授予修撰的官职,纂修《会典》,升任侍读,充当经筵讲官。宦官刘瑾厌恶他疏远自己,假借皇帝的名义革掉他的侍读,又做修撰。后来参与纂修《通鉴纂要》、《孝庙实录》,又恢复了侍读的官职。庚午年主持应天乡试。后历官学士,晋升礼部侍郎。恰逢出现“大礼议”,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很顽强,忤了皇帝的旨意。明升暗降为南京吏部尚书。后因五年考察,六科不罢黜一个人,权贵要求再察。遂请求致仕。后来很多人再举荐他为官,再也不去为官了。
  在家居住期间,更加廉洁,别人赠送的东西,一概不接受。他还不喜欢办置产业,不养姬妾。衣着庄重,即使在大暑天也要衣冠整齐。同里的少年,想干坏事,最害怕被他知道。在阳抱山(今苏州高新区阳山)祖墓旁边建了一个草庐,每天以读书自娱,年龄活到八十四岁才去世。大臣为他向皇帝报告,后赠太子太保,予祭葬,给“恭靖”的谥号。死后葬在吴县宝华山。
  顾鼎臣(1473—1540),初名同,字九和,号未斋。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民籍。国子生,治《易经》。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生,排行老三。他的府第在鳌峰桥东,另一处府第在城隍庙前,内有霖雨堂。生于明宪宗成化九年,自幼就很聪颖,几岁就能写文章。与长兄的儿子邦石、潜都成为县学生员,当时被称为“顾氏三凤”。弘治十四年(1501)辛酉科应天府乡试第八十六名,会试第五十五名,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顾鼎臣榜一甲第一名。时年三十三岁。不久,授翰林院修撰,参与编写《孝宗实录》,升侍讲。正德初年,再迁左谕德。在正德十一年(1516),是顺天乡试正主考。嘉靖皇帝登基之后,充任经筵日讲官。嘉靖六年被提拔为翰林院掌印学士,仍充任经筵日讲官,进讲宋代范浚的《心箴》,深受皇帝的喜爱,再升迁为詹事府詹事。嘉靖十年(1531)升礼部右侍郎,嘉靖十四年升任礼部尚书,教庶吉士赵贞吉等三十人。嘉靖十七年八月,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翌年,加少保、太子太傅,晋升武英殿大学士。此年册立太子,皇帝南巡,命顾鼎臣辅佐太子,留守京师,即民间所说的“代朝三月”。卒于世宗嘉靖十九年十月,年六十八岁。赠太保,谥文康。   顾鼎臣出身小商人的家庭,家境十分贫困,在做官后克己为民,轸念故乡。在做侍从时,看到州县胥吏作奸行弊,东南的赋税很不平均,老百姓的生计日益困难,就多次向皇帝上奏,巡抚欧阳铎后来实行均粮之法。昆山本来没有城墙,顾鼎臣向当权的大吏请求在昆山筑城,并代工部批复同意,有《代工部复筑造城垣疏》。后来倭寇来犯,全城的百姓得到保全。为了感谢他的恩德,就专门修了崇功祠来年年祭祀。当时,驻扎在大同的军队多次发生叛乱,张孚敬主张用兵屠杀,而顾鼎臣说:“发动叛乱的首领不过是二三个人,把他们杀掉是符合国法的,还可以安定民心,为什么要杀那些无辜的人呢?”即使是在病危之时,还上疏皇帝要亲近贤能的人,治理好国家,对于事关国家大计的盐法、边防等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顾鼎臣文才很好,所写的《步虚词》七章的“青词”受到嘉靖皇帝的褒奖。他一生著作很多,有《未斋集》二十二卷、《洪范讲章》一卷、《文康奏议》一卷、《文康公集》二十四卷、《明状元图考》五卷、《赐号太和先生(唐王旻)图象赞不分卷》、《先桂轩府君(顾恂)年谱》一卷、《顾文康公文草》十卷、《顾文康公集》二十五卷等。他对医学还颇有研究,著有《医眼方论》一卷、《经验方》一卷。
  沈坤(1507—1560),字伯载,又字伯生,号十州。直隶大河卫军籍,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山阳县学生,治《诗经》。农历十一月初十日生,家中排行第一。其父亲徙居山阳,沈坤是以大河卫籍参加科举考试的。他是明嘉靖十年(1531)应天府乡试第七十三名,会试第二百十名,嘉靖二十年沈坤榜一甲第一名。沈坤终于在三十五岁时高中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十五年,沈坤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十六年,因母亲去世回到淮安服丧三年。正值倭寇打到淮安附近,而地方官兵防御倭寇不利。沈坤虽然处于失去母亲的悲哀之中,但毅然挺身而出,捐家财招募了一千多名乡兵,组建状元兵,亲自进行训练。好友吴承恩也积极参加。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初六,大批倭寇杀奔淮安,沈坤率领状元兵奋勇反击,“以军法处罚不服从者”。在姚家荡设伏,一举歼灭八百多名倭寇。巡抚李天宠十分赏识沈坤,特地向朝廷推荐,称赞他的经略及御倭之功。朝廷于是升为北京国子监祭酒。然而未及赴任,就遭诬陷,结果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后来瘐死狱中。
  沈坤人品高尚,讲信誉,好结交朋友。他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关系堪称一片佳话。
  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肃,号立斋。江南长洲籍,昆山人。因曾经是江南长洲人的养子,榜名陆元文。通籍后恢复徐姓。他在“昆山三徐”中年龄最小,却最先在科举考试中发迹。顺治十一年(1653)甲午科,他考取江南省经魁。顺治十六年(1659),他考中状元,被康熙皇帝誉为“佳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顺治十八年(1661),因牵涉“江南奏销案”,被贬为銮仪卫经历。康熙五年(1666),恢复原来的官职。康熙八年(1669)他任国史院修撰,进而升任秘书院侍读,主考陕西乡试。康熙九年(1669),他升任国子监祭酒,充任经筵讲官。在国子监祭酒的任上为官四年。在任期间,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国子监条文,严格要求,对于满洲弟子不服从教育的,必加挞责。康熙十二年,奉旨教习庶吉士。后来,陆续历任内阁学士、左都御使、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官职。曾经多次主持大型官书的修撰。曾任《太宗实录》副总裁、《孝经衍义》总裁;在康熙十八年,奉命监修明史。为官期间,颇有政治见识,敢于直谏。他著有《明史稿》二十二卷,《含经堂集》三十卷等。
  按:徐陶璋,字端揆,号达夫。康熙三十一年入昆山县学,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乡试中举人,以昆山户籍考中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徐陶璋榜一甲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有文章认为徐陶璋也是昆山状元。他原名陶璋,是昆山县学的生员。根据《国朝昆新青衿录》记载:“陶璋,达夫,长洲人,复姓徐。”沈德潜也说他是“长洲人,昆山籍”。徐陶璋的籍贯既然属于长洲,也就不是昆山状元了。
  经过考证,考中状元的昆山人有七位:卫泾、刘必成、毛澄、朱希周、顾鼎臣、沈坤、徐元文。
  参考文献:
  [1]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宁波出版社,2006,11.
  [2]《国朝昆新青衿录》,光绪刻本.
  [3]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本.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全球性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人才和市场的竞争激烈性逐渐升级,人民的观念意识,感情态度复杂嬗变。当今社会的人民必将承受来自更多方面和更大的压力,人格完整和心理健康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20世纪90年代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疾病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相互依存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 ,系温腠理、调和营卫之要方。《伤寒论》中运用桂枝汤的方剂有 42处 ,由桂枝汤化裁而成的有 2 9处 ,由此可见桂枝汤在临床运用之广泛。笔者以桂枝汤加
我们这里,把女人叫作“蜜”.rn每一次,我对我外地的朋友说起时,总要听到她们不出声的感叹.
期刊
【摘要】创设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二是创设接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三是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四是创设故事情节的教学情境;五是创设现代气息的教学情境;同时要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出合适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
【摘要】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中的核心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从设置悬疑、联系生活、适当提出问题以及注重类比等四方面入手,以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数理逻辑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理逻辑 离散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54-02  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学习的基本数学工具,其研究主要对象是离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概论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文学史和文艺批评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然而,这部论著却没有对小说这一文体进行专章论述,实为遗憾.本文通过对的分析,并以一篇为
澳洲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独具特色,体现出学生本位、能力本位、企业本位、市场本位的教育指导思想。该文在阐述澳洲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存在的
期刊
物理的灵魂在于实验,通过严格的实验和不断的验证才发现物理规律和科学理论.同时实验也能激发人们对物理探究的兴趣,是物理魅力的源泉.物理实验必须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
目的 :建立发育期大鼠高热惊厥脑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高热惊厥 (febrileconvulsion ,FC) ,隔日诱导惊厥 1次 ,共诱导 10次。发育期大鼠随机分为 3组 :4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