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

来源 :学生导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电力学院地处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建校66年来,上电培养了三十余万名能源电力人才,见证与支持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飞跃。近年来,学校在能源电力特色的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社会赞誉,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本硕层次 万人大学
  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临港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其中,杨浦校区为电力特色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电力系统中高级培训、电力科技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孵化基地;浦东校区为本科、研究生教育基地和中外合作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总规模近一万二千人。
  学校设有十二个二级学院和一个直属学部。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5个学科门类,共有全日制本科专业31個。工学、管理学、理学为主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市高校一流学科1个。学校在2006年获得硕士点授权,目前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已在18个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独立招收和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独立招收和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聚焦行业 服务地方
  作为长三角地区仅有的一所以“电力”命名、能源特色显著的高校,学校不断提高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建成了上海新能源中心、上海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电力安全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带一路”能源研究智库等。
  2017年5月5日,全球首个“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在我校成立。学校将通过创新能源电力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带一路”能源电力人才教育品牌,努力建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能源电力教育重要基地。
  学校以“高精尖”成果助力地方经济,促进行业发展。“城市电网电灾防治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为我国首个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入选中央电视台《超级工程》五大项目之一; “电站锅炉烟气脱硫优化技术”助力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成为“全球最清洁的火电厂”;“城市交通智能路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杨浦新江湾城能源利用设计”等紧密服务上海世博会及上海低能耗小区建设,取得不斐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学科强校 师资雄厚
  学校大力推进“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施“电力特色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简称“双师计划”),打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780余人,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超过9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5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超过50%。
  ●国际交流 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长足发展。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积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一(北)极一(赤)道”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涉外培训项目直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电力生产骨干。学校发起成立“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现有英国、德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的10所著名电力高校加入联盟,实施海外学习、实习项目,推动学生公派留学,并接纳国外高校学生来我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影响力。
  ●育人为本 英才辈出
  学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质量优秀。2016年,我校在全国21个省的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控制线,在5个省的录取平均分超过当地一本控制线。
  学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一线,立足应用”的办学特色,对接国家能源战略,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应对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挑战的多科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校毕业生因“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作风实”被企业誉为“电娃”、被社会称为“光明使者”。近三年来,学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其中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71%,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录取须知
  1.我校专业录取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各专业志愿间无级差分。
  2.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相关专业的行业标准,环境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色盲、色弱不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色盲不取。
  3.英语专业限招英语,日语专业限招日语或英语;其他专业语种不限,但入学后教学语种为英语,请外语考试语种非英语的考生慎报。
其他文献
由中國导演贾樟柯监制,金砖国家首部合作影片《时间去哪兒了》将于10月19日在全国公映,今日,片方曝光了终极预告和终极海报。此次曝光预告和海报中,又呈现了许多新的场景:森林、雪原、城市、工厂,一段又一段的时间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主人公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线也都逐渐清晰,曝光的海报中五种艳丽的颜色,也体现了每段故事的感情色彩。
期刊
老王要养马,他有这样一池水:  如果養马30匹,8天可以把水喝光;  如果养马25匹,12天把水喝光。  老王要养马23匹,那么几天后他要为马找水喝?  答案:第一步:根据题意可以知道这道题是在理想情况下的,30匹马8天把水喝光,马匹数加上所用天数就是38;  第二步:25匹马12天喝光水,马匹数加上所用天数是37;  第三步:由于第一步的加和是38,第二步的加和是37,说明马匹数加上喝光水所用天
期刊
“我活着为人民,我的后事也要为人民着想,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去做与死者无益与活者有损的事……”  那个在2015年“9·3”大阅兵上,以一个标准军礼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将军走了。  9月10日凌晨2时37分,101岁的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  老将军留下了一份他曾三易其稿、最終定稿于2001年10月1日的遗嘱。这份遗嘱名为“我的后事留言”,写了满满两页纸。 
期刊
本报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陷落。  86年后的同一天,2017年9月18日上午九点十八分,上海浦东中学新落成的和平广场上,一座和平纪念钟正式揭幕。  这座和平钟由青铜铸造,以学校创办之初时的打铃钟为原型,钟身高度为1937毫米,上沿口直径为813毫米,寓意学校校舍曾毁于1937年8月13日。  和平钟书有铭文:“时值创校百十周年,毁校
期刊
最近,美国洛马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小型无人机,叫护卫者,可以提供情报,监视和侦察服务,为海陆空三军用户提供实时信息,这个飞机延续了洛马公司喜欢标新立异的传统,有很多独到的设计,技压群芳,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护卫者无人机,非常輕便小巧,重量不到2公斤,可以折叠得很小,可以塞在一个10厘米直径的管子里面。但是,这种微小的无人机,速度非常快,时速居然达到惊人的93公里,可以飞整整两个半小时。更牛的是,
期刊
星野健太郎从自家的窗戶缝里目击到邻居家发生的一起凶杀案。因为凶手在通过窗户窥视的星野眼前闪过好几次,所以星野清楚地记得那个人的长相。星野在向来调查的刑警描述目击经过时说凶手是一个细长脸的男人,而日后去自首的凶手是圆脸,并非细长脸。星野目击到的人是凶手吗?  请选择:  A.是  B.不是  答案是A。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假如你身边有一个圆脸的人,你用一张纸,在中间弄一个竖长的洞,再让圆脸的人在你眼前
期刊
远在外地的丈夫十分思念家中才貌双全的妻子,他想托人给妻子捎一封信以表思念,但又怕被人看到信的内容,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将对妻子说的话隐含在一首诗里:“二人力大顶破天,十女耕田田半邊。我要骑羊羊骑我,千田连土土连田。”  送信的人果然看不懂信要表达的意思,聪明的妻子一读完就知道了丈夫的心思。原来,这首诗的每一句各打一个字,四个字正好组成一个寄满情义的词语。  你知道这是什么词吗?
期刊
【学校简介】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拥有700多名专家和教授,3名两院院士,76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64名上海市名中医,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我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并于2007年再次被评为“优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
期刊
今年春天,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于2017年上海新高考怎么考的问题,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之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实施办法”问答。  记者注意到,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城市。此前,教育部挑选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随后又公布了全国高考改革的整体方案。可以说,上海高考怎么改
期刊
9月15日至21日,在杨浦区长阳谷创意园,作为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上海主会场的重点活动之一,由上海市教委策划并组织实施的“我是创客小达人”通过三大板块——上海青少年創新教育活动展示、创客小达人训练营、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展示青少年创新创业的青春活力,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学生们带来的科创成果分外亮眼。  近年来,上海大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队伍茁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