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中荒原的象征意义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摆渡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名篇,小说最大的亮点就是荒原意象的塑造.荒原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意象,不同时期的作家在不同作品中都赋予“荒原”不一样的象征意义.《摆渡人》中的荒原意象承载着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象征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价值取向,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和探析价值.
其他文献
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一直被视为志向远大、才能卓越的志士形象.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大鹏一直被看作高贵、自由、奋发的象征.宋代邓肃的“大鹏抟九万,鹦鹉锁金笼”、陆游的“大鹏境界纤尘里,旷劫年光掣电中”、李石的“懒则鲇鱼上竿,勤则大鹏跨海”、释慧开的“坐看东君行正令,大鹏一举到天池”都是对这些象征的进一步展现.但庄子《逍遥游》中原始的大鹏形象并非“道家化”和“儒家化”的,而是“庄子化”与“齐物化”的独特意象.笔者试对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
从叙事学视角解读阿来的游记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可较为清晰地发现其叙述模式的得与失:作为叙述主体的“一滴水”的新奇与遗憾;有关“生命”和“文化”的叙述主题的深邃与粗糙;叙述话语中仅有“文学味”浓郁的“叙述语”而缺乏升华作用的“转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