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戡:走不出“李敖儿子”正常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李戡出生那天起,他的头上一直顶着一个头衔:李敖的儿子。这次,李戡也是携父亲李敖的书赴上海书展,讲述父亲生前趣事。
  李戡如是说道:“父亲有名确实会给我带来压力,但我从来不会因此而感到困扰。他是一个心态特别好的人,就这一点而言,我与他很相像。”李戡如今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在读博士,主要研究近现代外交史。最近他趁着暑期,从上海到杭州,再至北京,他如陀螺般转个不停,一遍又一遍地向大众讲述着父亲生前的故事以及记忆中的李敖。
  谈印象“温和细腻、表达奇特”
  在李戡的心中,父亲“温和、有耐心、细腻,偶尔还如同孩童般逗趣”。“我们家的家庭氛围很温馨,父亲在家时常会陪着我下棋、看书、看电视。小时候,每次下棋之前,我都会‘逼’父亲让我几个棋子,一般都是拿掉他的‘车’,但即便他让着我,我也赢不了他。”
  李戡说这些话时,神情自若,语速颇快,父亲的去世是打击,却没有击垮他。在李戡平和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强、豁达的内心。李戡笑称这种好心态完全遗传于父亲,虽然外界常爱提及李敖善于骂人。
  话虽如此,但作为儿子,李戡却有不同看法,“其实,他爱骂人就如他爱吹牛一样,是他的表现方法,他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引起外界注意,才能让别人重视他的观点。而且,有时候他不只说别人,也会说自己。去年,父亲病情急转直下,不得不接受插呼吸管,他插着呼吸管特别难受,可脑子还清醒,那几天,他只得依靠写字交流,愣是憋着没开口。后来呼吸管被拿掉,护士需要确认患者名字,便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父亲很大声地回答了五个字,‘我叫王八蛋。”’
  李敖去世前,李戡一直守在他身边,眼睁睁看着父亲被病魔带走。但父亲的意志从未被消磨,即便躺在病床上,父亲依然是那个爱讲玩笑话,喜欢逗乐别人的李敖,也从未忘记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望,李戡在接受专访时,一再强调这点。
  谈自己父亲期待他走学术路
  李敖住院期间,乐观、积极,几乎是用疗养的心态接受治疗,苦中作乐,精神状态未有一丝改变。可那段时间,李戡却变了,他变得更懂得感恩,也更温和。
  在与广州日报记者的接触中,李戡显得十分温文尔雅,习惯性地礼让女性,遇到闹腾的小书迷,他也只是好脾气地笑着,连李敖作品的责任编辑也夸赞其教养极佳。
  这些品质其实大部分源于李敖。“父亲是一个既传统叉现代、新旧交合的人,对子女教育,他当然会要求我们好好学习,不能学坏,坚守传统美德。同时,他也教导我们学会自我思考,不能被书本知识局限思维。”李戡在评价父亲的教育理念时,用了一个词“支持”,“爷爷当年也是如此待他,只要大方向上是对的,其他细枝末节,爷爷都会放任他自己成长。我与父亲的年龄差距太大了,故而我们的相处方式非常特别,像朋友,像兄弟,叉像战友。他引导我,却不约束我……”
  虽然李戡也写书,但他说自己不会走父亲的路子,不以写书为生,他更想走学术这条道路,将来去高校当老师,“这也是父亲对我的期许。”
  高中毕业那年,有些叛逆又有些迷茫的李戡放弃了台湾大学,转而选择了与文學、历史毫无关联的北京大学经济学。在经济学的生涯里摸索了四年,李戡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与经济无缘,“一入学,就特别震撼,因为课业衔接不上,数学太难了,我读着读着就发现,确实对经济没有兴趣。”
  即便李敌对李戡当年选择学经济毫不干涉。但李戡坦言,父亲无形中对他的人生起着重要影响,“父亲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收集资料的方法,比如按年代或按主题制作卡片。其实,不仅是他研究史料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他的治学理念也同样引导着我今后的研究道路,他一生都讲究‘求是致用’。”
  如今,李戡终于找到了自己兴趣点,留学剑桥大学,专攻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他说自己现在每天都很快乐,写论文如此枯燥的事,在他眼中也令人愉悦,“我父亲对外交史的研究虽然较少,但他会给我提供资料,供我参考。”李戡微笑着,这般说道。
  谈家教李敖“唱白脸”有温情
  在书中李敖用不少笔墨回忆着自己与女性的交往。针对这点,李戡忍不住笑道:“我父亲喜欢吹牛。”但李戡也承认“他情书写得太好,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写出那样深情动人的情书了,他的文字令人如痴如醉。”
  如此本事,李敖却视为“独门绝学”,连儿子都不教,“他不但不教我,也从不干涉我的恋情,更没兴趣了解。至于他在书里讲的那些择偶标准,读者看过,就当图个乐,男人就喜欢吹牛,我父亲也不例外。”李戡用一本正经的口吻说着父亲的故事。
  李戡耸耸肩,聊起父母间的交流。“我们家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小家庭,一家四口人,父亲、母亲、我和妹妹,男主外、女主内。从小,我父母就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母亲负责直接管我和妹妹的学习,如果我们学习出了问题,我母亲就会生气、责骂我们,然后父亲就适时扮演一个救星角色。小时候我和我妹妹一旦考试没考好,不敢让母亲签字,就会立刻打电话给父亲求助,喊他来签字。”
  当然,这并不代表李敖对子女教育不管不顾。李戡幼时,李敖总喜欢送他一些有趣的小收藏品,价格不高,却饱含深意。有~次,他送给李戡一个很大的印章,李戡当时只觉得印章太大,待他将印章盖在纸上后,才发现印章上刻着五个字:意外财莫贪。“我一直记着这件礼物,印象深刻。他连送礼都自成风格,既有关爱,也不乏教育意义。”他说。
  谈及父亲,李戡多数时言语中带着敬仰,他从未想过要不要超越,是否要摆脱“李敖儿子”的头衔,因为“走不出头衔也是正常”。
  但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为李敖争光,让他为自己骄傲。毕竟,他是李敖的儿子,更是李戡。
  对话父亲教会我豁达
  记者:与父亲的相处中,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时候?
  李戡:过去一年,经历了父亲生病住院到离世,对我的性格影响挺大,让我变得更宽容,更懂得感恩。父亲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特别让人难忘。
  记者:您觉得自己与父亲有哪些相像之处?
  李戡:长得像?(笑)。其实我与他相像的地方更多体现在人生观、价,卣观,他是一个特别豁达的人,他常教我不要为往事伤感,所以父亲的离世对我的冲击不算太大。
  记者:父亲会刻意培养你的阅读习惯吗?
  李戡:他的教育方式一直是引导式。小时候,他会让我读一些古典文学,但奇怪的是,他更倾向于让我读《西游记》《红楼梦》,而非《水浒传》《三国演义》,长大一点后,他会引导我阅读有关《庄子》的著作,他介人很推崇庄子。小学6年级时,我第一次看父亲文章,还不太看得懂,直到高中,才深入了解。
  记者:未来有什么工作计划?
  李戡:将来可能会将父亲的所有作品集合成册,包括他一些未完成的作品。
  据《广州日报》整理
其他文献
从位于悉尼北部的塔姆沃思市出发,向南二十五公里,就找到了莎拉的农场。由于大干旱,绿色的牧草几乎少见,第一眼所见到的一个圆形池塘早已干涸,现在仅存的水源就是农场中心的水井,但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却素朴淳真。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和剪羊毛表演后,在一个空旷之地,专门给游人供奉的“中国茶”已经摆了五六个大方桌,桌子上放的茶杯大大小小几十个,不锈钢的、有机玻璃的、保温的、磁化的,形形色色,花样繁多,没想到还有搪瓷
期刊
吕中,1940年12月17日出生于陕西宝鸡。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和姐姐跟随母亲生活。吕母性格强势,与儿女没有建立平等的关系,总是习惯“我说你听”,因此吕中小时候一直者断艮压抑。  吕中是一位生活中个性很强,算得上是特立独行的表演艺术家。她演了大半辈子话剧,56岁才真正出名,是大器晚成的典范。她曾与丈夫两地分居11年,人生阅历十分坎坷。这二十来年,她先后主演了《走向共和》《天下第一楼》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白居易写过一首《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翻译过来就是:我跑到这山泉边坐下,弄他一家伙什儿的冷水,烧。看着茶叶沫子翻腾,要啥子理由嘞,给喜欢荼的人端一碗喝喝吧。  如果你身边有爱茶人,这种情况稍有变幻,却并不少见,大概罗列一下:  爱茶人会请你去自家的茶室喝茶,在茶室她坐主人位,选茶、煮荼、倒茶,一气呵成。中间穿插,你
期刊
2007年,某剧组组织媒体探班,我和同事老戴應邀前往。忙碌了两天,临到要回北京了,才觉得,怎么也得在当地转转吧,要不太亏了。于是,租了两辆自行车转西湖。原本想着午餐怎么也得是杭州小笼包和西湖醋鱼,怎奈没扛住当地一的哥的热情介绍,阴差阳错地来到了龙井山上。  眼前的村庄很小,估摸也就有个十来户人家,虽然是正午时分,但是与山下熙熙攘攘游西湖的热闹相比,这里倒显得十分的清静。可能是头些天下过雨的缘故,山
期刊
9月5日,76集年代传奇大戏《娘道》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该剧由郭靖宇编剧并任总导演,巨兴茂执导,岳丽娜、于毅领衔主演,张少华、史可、刘智扬、肖茵、倪虹清、杨昆、王绘春、黑子、马赫、郜思雯等一众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这部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母爱史诗一经播出,便引得热烈反响。1988年以电影《杀手情》女主角“美土”一角出道,到今年为止正好是史可入行的第三十个年头。当天活动现场,史可一露面就受到了社区观众
期刊
都说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上茶产量及茶文化均盛名远播。当然这里的茶指的是茶树叶,经过炒制也就是红茶、绿茶、乌龙茶。然而咱这回所说的“茶”却不单单是茶树叶,因为如今茶的概念已经宽泛到令人目不暇接、喝不过来的地步。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不知是怎么搞的,几乎一夜之间,市面上就出现了数不清的“茶”:草叶茶、那花朵茶,根茶、茎茶、薄荷茶、大麦茶、牛蒡茶、苦丁茶、玫瑰花茶、菊花茶、决明子茶、绞股蓝茶、金银花茶、
期刊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电视上打出了某品牌的“涼白开”广告,这着着实实颠覆了俺的三观。  肯定有人会说咱老土,人家有愿意卖的,买不买是你自己的事儿,人家又不会抢你兜里那仨瓜两枣。也是啊,自己是有点儿一厢情愿了。  说到喝水,当然要说国饮之茶。世界上没有比中国人更爱喝茶的了。现如今,哪怕是个20郎当岁的年轻人,如果跟人说自己没喝过十几种茶,那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喝过茶,更别提会喝茶了。茶友中更是有“茶越喝档
期刊
对于香港娱乐圈,大家对徐濠萦的关注,多数原因都来自陈奕迅,因为徐濠萦是陈奕迅的夫人。在很多报道中,徐濠萦都被写成“败家精”“恶媳妇”。面对媒体的报道,陈奕迅的回答很淡定:“我赚钱就是给她花的。”  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徐濠萦  陈奕迅和徐濠萦的初次见面是1995年的那个夏天,在赌王女儿何超仪举办的一个聚会上。此时的陈奕迅是刚从英国回到香港参加TVB举办的新秀歌唱大赛中的新人,刚入行不久。当徐濠萦身穿皮
期刊
2015年2月3日,家在北京朝阳区的他发了一条微博。“我叫彭伍,26岁,是一名白血病患者。生命短暂,爱情注定与我无缘。天堂里也会有爱情吗?”几分钟后,一个名叫刘晓雯的女孩,在他的微博下留言:“我是一名胃癌患者,也从未品尝过爱情的滋味,渴望有人疼爱。”  刘晓雯也是北京人,家住大兴区,毕业于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留学回国后,创办一家雕塑工作室。半年前,她被查出胃痛,胃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一。  白血病
期刊
9月7日晚,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因病逝世,享年77岁。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国家级小提琴独奏家,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梁祝》等,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称赞其为“我在中国演奏巴赫的最好合作者”。  采访的对象,或曰“传主”去世,这几年尤多。我无一例外地唏嘘悲伤,想起那么真切的一帧帧画面,在字里行间,也依然是鲜活流动的状态。  盛中国先生,也走了。我想起本期用作封面的那张照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