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在困境中磨炼毅力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由于中东爆发石油危机,严重打击了香港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塑胶业。当时,股票暴跌,物价飞涨,失业人数大增,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天,一位蓬头垢面、愁眉苦脸、满手油污的50岁男子,拖着疲乏的脚步,踏进旺角一位著名相士的命相馆。他受了很大的挫折,希望这位相士能指点迷津,趋吉避凶。谁知道,相士如此说道:“你的命运,与富贵无缘。我看你还是安分地找一份工作,做个打工仔——你是不适宜自我创业的。”
  但凡遭受如此挫折的人,大多数会意志消沉。但这位已经50岁的落魄者,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造命人”——这位相士的话,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凭着超乎常人的信心与毅力,面对逆境,在往后的日子里,他逆流而上,自我创业而终成富豪。
  1991年的农历大年初二,香港维多利亚港举办了一次世界规模的烟花汇演。而这次悦目缤纷表演的赞助商“震雄集团”只是一个工业机构,由此打破了历年来类似汇演被商业机构垄断的传统。
  “震雄”的创办人就是当年那位落魄的中年人蒋震。而蒋震由“霉”至“发”的秘密,就是信心加毅力。
  蒋震是山东人,生于1923年,幼年在济南度过。1949年,蒋震来到香港。这位山东仁兄,不懂本地话,举目无亲,身无分文。为了糊口,他曾做过苦力、纱厂染工,当过开矿工人,甚至漂泊到日本替美军当海外劳工。
  浑浑噩噩,无固定之职,无隔宿之粮,就这样,蒋震与家人过了数年朝不保夕的生活后,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之下,他由邻居介绍进入香港飞机工程公司工作。
  这份工作,成了蒋氏生命中的转折点,他首次接触到机械修理的知识,为日后的工业生涯奠定了基础。他边做边学,买了不少关于机器与操作的书,充实自己,为将来的发展与成功铺路。离开了“港机”之后,蒋震转到一家由美国人开设的飞机零件生产工厂石利洛当总管。在这段时间,他不只对机器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更在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石利洛由于未获港府发牌,最终被捷和集团接了手,而蒋震也只好辞职。
  1958年,蒋震凭着一点积蓄,与友人谭雄在大堪村成立了一个小型的机械零件加工厂,而“震雄”就是取两人的名字而成的。过了一年,蒋、谭两人开始生产一些吹气机,制造医用的塑胶药水瓶;之后,他们尝试制造吹瓶机,又推出一系列薄膜压出机。
  可惜,由于他们资金有限,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的机器很快被市场所淘汰。合伙人谭雄见生意不好,心灰意冷,提出退股。从此,蒋震便单枪应战,独资经营。
  蒋震意志坚强,不为失败所挫,仍然埋头研究吹瓶机的制作。每天花上近20小时在工厂,很多时候连家也不回。
  1965年,“震雄”推出了先进的螺丝直射注塑机,获得中华厂商会第24届工业展览会“最新产品荣誉奖”。之后,“震雄”不断革新、不断改良它的产品,业务由本港发展到海外各地;1971年,它研制成香港首台全油压增压式四安士螺丝直射塑胶机,备受厂方赞扬,奠定了“震雄”的市场地位。
  但是好景不长。1973年,中东爆发了石油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灾难。香港的塑胶业首当其冲,单在1973年的8月至10月期间,就有77家塑胶厂挨不下去而倒闭。
  “震雄”欠下银行200多万债务,被银行逼迫还款,蒋震与银行交涉,获准将存货与机器出售,按月偿还欠款。
  这个时期的蒋震,每日工作20小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危机。结果,3个月之后,他偿还了100多万的债务。银行见“震雄”信誉良好,便没有进一步追讨欠款,而“震雄”便因此得以幸存,在经济复苏之后,有如它赞助汇演的烟花一般,一飞冲天,光芒璀燦。
  蒋震的前半生可谓历尽沧喿,但他认为这恰恰是他成功的基础:“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必须亲身经历过内心的痛苦与皮肉的磨炼。”就是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皮肉的磨炼”,令蒋震自强不息,去适应和超越那令人窒息的艰苦环境,成为一位工业巨子。
  蒋震也深感信心与毅力对于创业的重要:“创业精神不分今昔,只要有信心、肯做、勤学,机会自然会来临。”
  (摘自中国经济出版社《享受寂寞:寂寞是成功之路的基石》 编著:吴二利)
其他文献
美国演讲家贝克·哈吉斯在他的畅销书《阅读致富》中指出,20%的美国人是“功能性文盲”,在信息化时代里,他们注定一辈子从事体力劳动,这还是最好的结果。但是,让人痛心的是,30%的美国人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却选择不读书。正如马克·吐温所言:“那些有好书却不读的人,并不比那些不能读书的人强。”  计算结果让人震惊:20%的半文盲,加上30%的不读书的人,结果是,一半的美国人每年不读一本书。想想看,这一半的
期刊
电视节目《荒野求生》、《天生求生者:贝尔·格里尔斯》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拥有全球180个国家的近12亿名观众。在北美,这已经成为有线电视节目。节目在美国的成功已反映在国际上,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更多国家,《荒野求生》、《天生求生者:贝尔·格里尔斯》的收视率都是最高的。  正是因为我的节目遍及全球,我有时会遭遇一些怪异的
期刊
路金波个头不高,身材纤瘦,身上没有一丝咄咄逼人之感,可是在有40多人的“万榕书业”办公室里,一眼就能看见他。  2002年,路金波兜里揣着5000块钱,到北京首都体育馆旁边一家宠物店见韩寒。他打算出版韩寒的小说改编漫画,授权费5000。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见。  当时韩寒已辍学在家两年,出版过《三重门》等,时常被出版社隐瞒版税与印数困扰。他抱着狗从宠物店出来,瘦小腼腆,旁边停一辆“三菱”改装车,大概因
期刊
玄宗与贵妃的邂逅  有人向唐玄宗说:寿王李瑁的妻子杨氏貌美非常。但是李瑁是唐玄宗与武惠妃所生的儿子,杨氏就是他的儿媳妇。然而,唐玄宗不在意她是不是自己的儿媳妇,召见了杨氏,一见,大喜过望,惊为天人,于是授意杨氏出家为女道士,并以此为借口,要杨氏和寿王李瑁离婚。杨氏出家后,道号“太真”,而唐玄宗又为李瑁另娶了韦昭训的女儿为妻。  天宝三年,唐玄宗把杨太真接进宫来,杨太真外貌丰艳,通音律,擅歌舞,而且
期刊
邢仁甫,生于1910年,曾化名李少林、关沧州、罗镇、沙欧,河北省盐山县旧县镇东街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在津南、鲁北地区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并任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司令员。三十一支队在邢仁甫的带领下,收复了大批失地,队伍迅速扩大,在原来只有3路的基础上扩编到24路,兵力发展到3000余人。  由于他战功卓著,1938年7月部队改编时,他被任
期刊
一、修脚薄技,年进百万  刘尊众在创业前,曾经在多个行业打过工,但是,唯独在澡堂里看到一位修脚师傅确实为脚病患者解除了痛苦,赢得了赞许之后,才深深感到“修脚”这个普通的行业,其实是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是哪里有人群,哪里就会需要修脚工。  “当时一位师傅的话使我下定了创业决心。他说,现在脚病修治是个空缺,大医院里都没有专治脚病的,游医又缺乏技术,很难把病治好。”刘尊众从此便虚心拜师
期刊
1835年,俾斯麦从柏林大学法律系毕业,他想成为一名外交家,不过毕业后他在亚琛和波茨坦做了实习律师,但很快就辞职了。这期间,他追求过两个英国女孩,但都没有修成正果。30岁左右的时候,他的好友布兰肯的老婆玛丽介绍她的表姐妹乔安娜给俾斯麦认识。  乔安娜是一个秀美且性格火热的意大利女孩。她长得很漂亮,身材苗条,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流露出真诚。乔安娜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只要她决定了的事就很难再改变,若是遇
期刊
2008年3月26日,印度Tata汽车集团宣布,从“福特”手中以23亿美元的低价格收购了英国豪华品牌“捷豹”和“路虎”,转瞬之间,让Tata从一个全世界最低端汽车品牌的拥有者,变为世界顶级汽车品牌的拥有者。使Tata从一个地区入门级汽车供应商,走向全球高端汽车供应商,Tata以蛇吞象般的豪举,震惊了世界汽车业。  “捷豹”和“路虎”一直流淌着英国汽车品牌高贵的贵族气息,这种气质一直影响着亚洲新兴市
期刊
自从1978年夏天的某一个下午第一次走进北京饭店之后,李春平就成了那里咖啡厅的常客。他通常是买上一杯咖啡在那里一坐就是半天甚至一天,遇到认为可以当成目标的人就去搭讪两句,如果人家不想深聊他也知趣。有时候,他会一天都碰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李春平对自己制定的这个守株待兔计划十分自信,日复一日,他那像探照灯似的目光不止一次扫遍咖啡厅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机会终于让李春平逮着
期刊
日本年轻的白领喜欢过夜生活,所以睡得十分晚。这些人往往次日清晨不能按时起床,以至于影响准时上班。山田一雄为此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解决方法——电话叫人系统,成立了“金鸡晨唱公司”。每日一早,沉睡的客户们便接受“公鸡”的鸣唱,那是一种十分刺耳的鸣叫声,使得他们只好按时起床。公司的客户不断增加,而公司的全部资产只是几部电话与几张唱片,每周服务5~6天,每月收取服务费,效益十分理想。  美国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