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c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确立后,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就成为各学校和教师着力研究和突破的新问题.文章分析了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采用学导练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多元化思路不断优化评价机制,是助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手段.
其他文献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高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铸魂培根,强基固本.
期刊
劳动教育课程化就是让劳动教育进入学生学习的学校课程,这是劳动教育发挥育人价值和作用的重要落脚点.针对目前农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所面临的师生劳动教育观念落后、专业劳动教育教师短缺、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指导机制等现实问题,通过及时更新师生的劳动教育理念、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与指导机制等举措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的有效实施.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实施并颁布了与公费师范生相关的教育政策,但同时也面临一些英语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英语公费师范生将从事中国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应具备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及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因此,提升英语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对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重要.本研究立足于培养单位,着重从革新教学方式、改变课程设置、改革评价方式这三个层面探讨更有效地提升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培养方式.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传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化、具体化和自动化,简化了对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依据.文章将对信息化条件下小学生综合素质“积分制”评价的意义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的评价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在全面深化教育机制改革背景下,国家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出最新部署.其中,作业研究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其应有之效,是学校教师应思考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2000年—2021年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作业”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分析,掌握作业研究现状.同时,结合知识图谱理论,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及其突现性检测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为以后我国中小学作业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作业研究围绕“
为了将史料教学引向深入,文章通过课堂观察、座谈交流、问卷分析等方式,梳理史料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充分利用教材史料、适当补充课外史料、注重选用适切史料、力求选用真实史料、充分挖掘史料价值、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等优化策略,为优化史料教学指明方向.
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中生成和预设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生成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将学习过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更具活力,让学生在课堂取得更大的收获,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课堂生成就是解决这一现状的最好途径.文章从当前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入手,先分析了课堂动态生成的重要意义,然后从激疑引学、互动启发、课堂留白、巧妙追问、学会等待、错误解析、激励评价等方面着手,深刻阐述课堂
家庭教育视角下分析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代值得深度探索的话题之一.由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受到地域的影响,因此,文章以家庭教育为视角,从影响因素、核心素养及地域特征为切入点,研究了陕西省安康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对于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不足,亲子关系构建和提升途径较弱,家长学历普遍偏低,因此,研究建议全面提升家长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促进亲子关系构建;发展多元校外培训,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抽丝剥茧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涵盖内容有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家长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倡导父亲的积极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足,创新力度不够,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要走出困境,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给初中生提供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进而实现初中生物理素养的提升.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先分析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再研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生物学作为自然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予了学生在选科上很大的自由度,选择生物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兴趣,若一线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恰当地选取生命科学史史料作为教学素材,根据所需进行合理地加工处理后应用于教学之中,可以拓宽教学路径,创设更加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生物学的学科逻辑和科学本质,体会生物学探究的乐趣,同时收获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基于此,笔者选择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新教材(2019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