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或整体发展面貌的一种生动体现。本文以奇台县为调研点,通过介绍奇台县群众文化的基本现状来探究现代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功能,强调当代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社会功能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
  学术界对群众文化的概念各抒己见,均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群众文化进行了定义阐述。但经过笔者调研认为其含义可归纳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群众文化是群众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自筹自办,基本上属于民间文化。其目的就在于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求和对知识的追求,宗旨就是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当然也要受国家、政府的管理和指导。第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很广泛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涉及宣传、教育、科普、体育、游艺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机动灵活,通俗浅显,并符合群众欣赏的心理和民族习惯,易为他们喜闻乐见,故能使广大群众自愿参加。
  二、奇台县群众文化的现状
  奇台县现有人口24.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6.56万,包括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等18个民族。目前在奇台县政府的领导下,群众文化逐渐发展起来,日趋于繁荣的局面。
  (一)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如体育馆、体育场、文体广场、文化站、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空间平台。
  (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文学创作中以县文联和古城文学社为主要阵地,以“古城文学”为平台,文学精品均收录于“走进奇台”、“奇台民间文学丛书”、“神奇古城”、“古城文学社”和“金奇台”等刊物,还有部分稿件收录于“奇台方言”、“奇台歌谣”、“奇台故事”、“奇台谚语”、“奇台民歌”和“奇台诗联集锦”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史资料中。(2)文艺表演包括戏曲和舞蹈。A、戏曲包括木偶戏、皮影戏、牌子曲类、时调小曲类等,主要作品有黄梅戏《夫妻观灯》,京、平调二簧(花鼓戏)、河北梆子、陕甘的桄桄子乱弹(即秦腔)、新疆曲子等,其风格诙谐,语言丰富,富有表现力。在奇台县最有影响的文娱班“催家戏班子”,该班主要演唱新疆的传统曲子、眉户等,作品有如《歌唱新农村》、《尕日子越过越美》、《梁秋燕》、《夫妻识字》等。B、作为民族地区的奇台,比较流行的群众舞蹈有广场舞、民族舞、交谊舞和健身舞。民族舞有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刀郎舞、纳孜尔库姆舞,塔塔尔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蒙古族族舞蹈等,其动作活泼优美、步伐矫健、灵活,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有着浓郁的西域民族风格特色。(3)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如每至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各民族群众身着艳丽的服装,争先恐后地耍“社火”、扭秧歌、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还有大头娃娃、西游记人物、济公等各种装扮新颖、形态各异的表演。另外,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 塔塔尔族的“撒班节”, 在田边举行群众性集体庆祝活动有摔跤、对唱、跳舞、赛跑等,哈萨克族同胞的“纳吾尔孜节”, 也都要举行祭礼仪式,并举行庆祝活动如“阿肯弹唱”、姑娘追和叼羊等。(4)以自我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也是文娱活动的一部分,先后组建了篮球、乒乓球、太极拳、象棋和武术等群众团体组织,都达到各民族文化互动的良好趋势。
  三、群众文化社会功能解读
  “功能”一词首先来源于由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为代表的英国功能主义文化学派,其强调的是一种价值、作用。而本文中的文化功能则强调是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本文在笔者的调研下对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进行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娱乐健身功能
  “群众文化的娱乐健身功能是其文化形式的显著标志,是区别于政治、法律、哲学等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显著标志,也是区别于教育、科普、专业文化等其它文化形式的显著标志。如果失去了娱乐健身的作用,也就不能称其为群众文化。” [1]原因是娱乐健身是人们在劳动之余为了满足自身娱乐和健身的需要而创造产生的。
  笔者在调研中问及“您参与群众文化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69.5%的人认为参加群众文化活动是为了娱乐和锻炼身体,还有30.5%的人认为参加群众文化活动是为了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和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可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带来了生产劳动时的机械重复,干扰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失调,因此,为了陶冶情操,调节劳动节奏,人们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首先为了娱乐健身,从中得到愉快的享受,以消除疲劳,舒缓紧张的情绪,调剂精神,重新投入到劳动中去。一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为人们解除心中的烦闷,带来愉快和欢乐,还有助于怡养性情,增强体魄,达到健身延寿的作用。
  (二)宣传教育功能
  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能够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与一般的宣传教育不同,它更多的不是以理性的认识折服人,不以辩论的方式向人说教,而是建立在娱乐健身基础上,伴随着较强的娱乐性,通过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内容上的健康向上、通俗易懂、催人奋发,能起到教育人和鼓舞人的作用,也只有大众化、通俗化、民俗化、民族化的文化活动,才可能被群众所乐意接受,才可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活动,才可能潜移默化地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以此达到宣传和教育的效果。
  另外,群众文化的宣传教育作用还体现在认识美育上,如观赏活动,看戏、看电影、参观各种展览等;如实践活动,参加文艺表演、游戏、智力竞赛以及文化艺术创作活动等;如阅读活动,开放图书馆,组织群众学习、看报等,都是在无形中产生的,是人民群众对真、善、美,假、恶、丑有欣赏,有鉴别,有抵制的能力。正如周恩来所说“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统一的?是辩证统一。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 [2]所以,群众文化通过各种鲜明、生动的文化艺术活动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使人们的思想、感情、性格及品德非常自然地接受感染和熏陶,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三)交流、团结功能
  文化具有一种认同的特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认可或赞同,包括在其自身整体统一性中的所有的内部变化。因此认为,该事物就被视为保持相同或者具有相似性。换句话说,对于相同或者相似事物的文化认同,往往是通过语言、外表和习俗等外在条件来获得的。也正是在这种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民族地区群众互相学习、交流,增强社会团结,这种凝聚力就是来自于文化认同中的相同的思维模式、相同的道德规范、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同的语言及风俗习惯所产生的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这就印证了马林诺夫斯基的“在原始社会里,当举行大规模的游艺和公开表演的时候,社会关系常因而得到重新调整的机会。此种公共游艺需要众多的参加者参加,都可促成新的社会团结。氏族体系或因而转为重要,家族和地方团体的分野或反趋消灭,而且非地域性的情操亦可得到发展的机会。” [3]因此,多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的凝聚力是对民族文化的趋同过程中,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同的价值取向,这样才使其群众文化更具有多元民族文化的特色,具有艺术气质,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如在赛龙舟、舞狮、赛马等群众民俗活动中,群众文化的交流、团结功能在于对每一个群体成员之间进行调控,不仅使群体间趋于和谐,也能使人与人之间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巨大的凝聚力,从而达到团结就是力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一平.群众文化学概论[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92,
  [2]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编.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46.
  [3][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0.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在不同戏中塑造不同人物的一些做法的体会——无论是演什么角色,都要认真投入到戏中,寻找人物的定位,找准人物的性格、情感,努力塑造好每一个。  关键词:潮丑;表演艺术;性格;情绪;演绎;塑造  潮丑是潮剧舞台上的一朵奇葩,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其诙谐滑稽的面部表情和自如流畅的形体动作而闻名于世。戏谚云:“无丑不成戏”、“老丑呾白话”等,这些都是赞叹潮剧丑角的表演,可见“丑”在戏
期刊
摘 要:《梦的解析》作为现代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最具代表意义的著作,主要论述了三大理论:潜意识理论、泛性理论和梦的理论,支撑了弗洛伊德“文学是性欲的升华”等文艺观。通过这些理论不难发现其文艺观,以及提炼出广泛存在于文艺学领域的,关于自由与忠诚的恒久交锋和永恒魅力。  关键词: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文艺观  初读《梦的解析》,很难看到它和文艺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但经过对心理领
期刊
摘 要:在壮族的不断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神话谱系,创造了自己民族的英雄形象,而且这些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壮族人民不同的生活现实,面对自然灾害,统治压迫,壮族人民并没有逆来顺受,而是以自己的聪明智慧与之斗争,充分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这些人物形象饱含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也融入了现实主义的精神。  关键词:壮族神话;英雄形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壮族人民在面对自然之力,统治者压迫等难以抗拒的力量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使城乡差异拉的越来越大,很多农村里本有的带有本土乡村特点的音乐也随着观众的流失而渐渐的走向消亡的边缘。本文欲通过《百鸟朝凤》电影背后发生的故事来阐述国内的民间音乐逐渐消失的原因,以便我们能够人情民间音乐没落的原因,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我们国内民间音乐的传承。  关键词:民间音乐;社会;文化  乡村音乐原本是美国本土的民族流行音乐,在曲调上,一
期刊
摘 要:电影《武训传》于建国初期上映,由于不符合官方对于书写历史的规范、不适应新时代的审美品味和意识形态的需要而遭受批判。通过这次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思想的改造,从而批判“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消除了社会各界对激进的革命思想的怀疑。自此,新的文学体制和创作规范得以建立,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当代文学进程。  关键词:文学批判;《武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接受美学视角,采用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读者的身份”、“期待视野”和“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作为理论框架,对《哈姆雷特》文本中的双关语翻译进行分析,证明该理论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最后,笔者还介绍了相关的双关语翻译技巧。  关键词:双关语翻译;接受美学;《哈姆雷特》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兴起于上世界60年代末,作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种,以现象学
期刊
摘 要: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得到灵感,尝试从审美接受角度,分析汉字表意功能的特点,即形式与内容为一(大部分情况下)。汉字形式本就蕴含意义,所以形式即传达了目的。运用形式主义可以呼吁汉字研究关注汉字本身,也就是汉字只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字的内部规律。  关键词:形式主义;审美接受;汉字表意功能  20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俄国形式主义强调文学自身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之中,主张关注文学作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周劲松老师《虬髯客传》的英译本为例,归纳了《虬髯客传》中52个“曰”字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细致分析不同的翻译所展现的不同效果,呈现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灵活性和巧妙性。  关键词:“曰”;《虬髯客传》;语言表达效果  《虬髯客传》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引人入胜,文中的对话部分成为了小说最重要的构件,而在对话中“曰”字出现频率最高,成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先导。周劲松老师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
期刊
摘 要: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的印记。本文从贾平凹小说《浮躁》的葛浩文译本为切入点,探究葛浩文对原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由此归纳总结出文化负载词的四大常用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转换法等。运用这四大策略,能使译本在保持原文语体风格和文化色彩的同时关注到译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期待视野。从而将中国文化较为顺利地
期刊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先队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它要求我们每一名少先队辅导员,与时俱进,认真实践,用生动的行动来加深和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小学阶段的德育是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基础,需要少先队辅导员付出艰辛的努力,下面笔者结合《论语》中的德育管理思想谈一谈如何更好地对小学生的德育进行管理。  关键词:《论语》;少先队辅导员;德育管理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