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课堂教学而言,缺乏兴趣就缺少灵感和智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倘若学生的学习热情浓厚,那么其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高,课堂教学气氛也自然非常活跃;相反,倘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气氛就会压抑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尽量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有效设计课堂导学环节,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描写人物和事件的小故事,但同时也包含一些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寓言小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可以对导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置,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将要讲解的新知识,还要尽量实施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导学内容。应该注意的是,导学内容的设计不仅要能够使教学信息得到有效传达,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小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萌芽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认知和经验的限制,学习能力正在随着不断的学习而增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且经过不断的学习逐渐转向抽象思维。然而,要想培养小学生形成抽象思维,也需要外界的学习和感知。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具体学习内容,适当地为其营造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确保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使情境教学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进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日月潭》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导学阶段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有关日月潭的图片以及视频等。教师可以一边展示,一边向学生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等相关的信息。学生会在观看日月潭美景的同时,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进而深入了解作者描写的内容。对此,教师应该顺势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预习文章,并在对文章的阅读中深入了解和认识相关知识。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其学习能力,再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三、转变教师的角色,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构建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对此,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将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以及交流的场所。在传统教学观念中,传道授业解惑即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原本高高在上的形象,将自己融入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认真审视和观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提升自身的驾驭课堂技能,丰富自己的教學经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教师。新课标指出,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传统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提升,充分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适度地表扬和批评学生,使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保护
  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以及活动的肯定和赞许,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忽略对学生的表扬和赞许,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的过错,那就会使学生学习受到打击,进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进而滋生叛逆心理,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并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增加对老师的厌恶感、疏远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把握表扬和批评学生的尺度,尽量采取纵横比较的方式,并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优势和亮点,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觉性得到维护,进而不断提升小学生主动进取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五、结论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从学生的特点以及喜好出发,有效设计课堂导学环节,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以适度的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保护,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大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张雪.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实践意义探寻[J].科技创新导报,2017(4).
  [3]黄宏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亚太教育,2016(2).
  (编辑:李艳松)
其他文献
超声波粉体输送装置是从超声电机延伸出来的一种全新概念的粉体输送装置,它利用压电振动在细管管壁上产生的超声频域内的衰减行波来输送粉体,因此被称为超声波粉体输送装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在古诗词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增加,并且要求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但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热情不够、教师教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等。其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文意,拓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范围和程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医学信号模式识别,是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主要研究了神经网络有关理论及其在心率变异性信号识别中的应用.现作如下概述:第一章论述了网
目的 探讨老年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内白细胞介素(IL)-4、IL-17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宫颈活检病理分级分为A组(宫颈低
随着驾驶员对车辆驾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转向系统需要综合转向时的轻便性与灵敏性,因而机械式变比转向器应运而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机械式变比转向器啮合副的数字化设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承担着知识与能力输入的角色。老师要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对课堂教学加大革新力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中抓住语文知识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兴趣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不但是小学生语言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