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乍暖还寒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4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连续下降之后,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速开始好转。
  在经历了增速逐月放缓、景气指数一路下滑后,全国房地产行业终于显现了“一丝转机”,但面对高企的土地价格,关键指标——房企的拿地积极性和个人按揭金额仍不见好转。
  在市场和政策的力量角逐中,房地产行业的分化在加速。领先的房企正在加速扩大自己的优势,中小房企的市场空间愈发紧缩。

曙光初现


  从最直观的销售来看,2018年1-4月的房地产销售情况非常不乐观。
  从统计局的数据来看,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421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增速比1-3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标2015年6月份转正以来的新低。这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0.4%,也是2015年6月以来的新低。
  销售面积回落,销售金额也相应减速。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6222亿元,增长9%,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增速是2015年6月以來的新低。这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9.5%,同样也是2015年6月以来的新低。
  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和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都处于下行中。
  不过,到了5月份,房地产行业有了止跌的趋势。
  根据统计局数据,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564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增速比1-4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商品房销售额48778亿元,增长11.8%,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2.8%。无论是商品房销售面积抑或销售额,都有了明显的回升势头。
  2018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14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虽然比1-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但与2017年全年7%的增速相比明显加快;与上一年同期8.8%的增速相比,同样是加速增长。
  实际上,从2018年1-3月起,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就超过了10%,1-3月累计为10.4%,1-4月累计为10.3%。上次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超过10%还要追溯到2015年的2月份,之后一直是个位数增长。
  但在现阶段回暖的既定事实下,房企的拿地积极性仍待释放。
  房企销售火热少不了政策的助推,本轮去库存的“主战场”是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安置是主要推手。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即2015-2017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800万套。2017年,国务院再次提出第2个3年计划,即2018-2020年3年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
  2008年以来,棚改逐渐从实物化安置转向货币化安置,而棚改货币化完全契合了地方政府偏好。国泰君安指出,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从2014年到2017年经历大跃进,从最初的仅9%左右大幅提升至2017年的接近60%,部分省市高达70%甚至90%以上,这在短期内大量释放居民购房需求,房价全面上行。
  日前,国开行收紧棚改政策,市场风声鹤唳,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将面临政策拐点,在贷款收紧之际,依靠销售回款的房企将雪上加霜。

拿地降温


  根据统计局统计,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77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1-4月份为下降2.1%;土地成交价款3522亿元,增长16.0%,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
  以年为周期来看,自从2011年拿下44327.44万平方米的土地后,房企购置土地面积基本处于下降中,2012-2016年分别为35666.8万平方米、38814.38万平方米、33383.03万平方米、22810.79万平方米和22025.25万平方米。2017年,房企购置土地面积25508万平方米,已经是3年来的新高了。
  2017年,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增速达到15.8%,2018年开局就直线跌至负增长,1-5月的2.1%增速已经是年内的最高增速,但也不到上年同期的一半。
  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下降与土地价格的一路走高或许有一定的关系。2012-2016年,全国土地成交价款分别为7409.64亿元、9918.29亿元、10019.88亿元、7621.61亿元和9129.31亿元,2012-2016年的土地均价分别为每平方米2077元、2555元、3001元、3341元、4145元,2017年为5349元。
  而2017年全国土地成交价款13643.39亿元,均价进一步上涨至5349元,即6年时间土地均价涨幅超过一倍,但房价涨幅并没有跟上。
  201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4456亿元,即2012年商品房均价为每平方米5791元。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即2017年商品房均价7892元,涨幅不到一半。
  除了拿地减速外,反映消费端的个人按揭贷款也开始呈现负增长。2012年,个人按揭贷款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523.87亿元,2013-2017年个人按揭贷款分别为14033.26亿元、13665.45亿元、16661.65亿元、24402.94亿元和23906.31亿元。除了2014年小幅下降外,2017年再度下降。
  实际上,2017年上半年时,个人按揭贷款为12000亿元,还增长了6.7%,2017年全年却下降了2%。可见2017年下半年以来,个人按揭贷款明显呈现下降趋势,这种下降的趋势在2018年并没有得到逆转。
  1-5月份,全国个人按揭贷款9250亿元,下降3.6%,这也是自2017年1-10月以来个人按揭贷款呈现连续下降走势。当然,个人按揭贷款增速下降应该与各地提高首付比例有一定的关系。为了降低楼市热度,不少地方都出台政策提高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这也导致个人按揭客观上的下降。   看似转暖的背后,房企资金压力依然紧张。2018年1-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2003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1-4月份虽然提高了3个百分点,但远不及上一年水平。
  2014-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分别为121991亿元、125203亿元、144214亿元和156053亿元,2015-2017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6%、15.2%和8.2%。显然2018年前5个月的资金到位情况明显转“凉”了。
  资金是房企开发投资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房企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仍然较为单一,主要是销售回款和银行贷款。而2014-2016年房企资金中,来自国内贷款的金额稳定在2万亿元出头,只有2017年时明显增长到了2.52万亿元。
  开发商资金构成中增速最快的是定金及预收款,这也与目前房地产市场火热的销售直接相关。2013-2017年,房企定金及预收款分别为34499亿元、30238亿元、32520亿元、41952亿元、48694亿元,增速分别为29.9%、-12.4%、29.9%、29%和16.1%,除了2014年下降外始终保持增长。
  2018年1-5月份,房企定金及预收款为20122亿元,增长12.7%,是所有资金来源构成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实际上,除了定金及预收款、房企自筹资金外,贷款、个人按揭和利用外资等资金来源全部处于下降通道中。
  正因为目前的销售回款如此重要,房企才加快了周转速度。数据表明,龙头房企正在加快销售速度,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分化一步步拉大。

龙头加速


  如前所述,2018年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64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增速比1-4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住宅销售额增长12.8%。
  与行业整体增速相比,领先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更快,龙头房企正在加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根據克而瑞研究数据,1-5月,TOP 100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达3.47万亿元,同比增长33.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TOP 100房企5月单月销售环比增长17.7%,为2018年以来最高。
  与全国住宅销售额增长12.8%相比,TOP 100房企的增速较行业增速超出了1.62倍。而3家龙头企业中,碧桂园(02007.HK)和中国恒大(03333.HK)在2018年1-5月的累计业绩分别为3345.2亿元和255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37%和39.5%;万科A(000002.SZ)增速略有放缓,1-5月份的2392.2亿元销售额增长了4.9%。
  即使在百强内部,分化也开始明显。2018年1-5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金额入榜门槛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其中,TOP 50房企门槛提升幅度最大,较2017年同期增长58.3%;TOP 3和TOP 30房企门槛分别同比增长31.4%和38.8%,达到了2392.2亿元和305.5亿元,规模竞争加剧。
  这一趋势在克而瑞2017年发布的统计中就有体现。从金额门槛来看,TOP 30梯队房企门槛提升幅度最大达51%,TOP 50房企门槛从2016年的310亿元提升23%至381亿元。而从面积来看,各梯队中,TOP 20和TOP 30房企门槛提升幅度最大,分别增长42%和59%。
  不过,TOP 100房企的金额、面积门槛较2016年降低,表明百强房企内部格局也开始出现分化。而2018年前5个月,TOP 100房企销售金额入榜门槛增幅最小,仅同比增长19.5%至62亿元。这就是说,房企分化格局将会持续,规模房企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其他文献
<正>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面对新时代全球金融业面对的新冲击和金融的最新演变,认为效率与稳定之间的
自2017年以来,中小型银行更多地利用结构性存款进行融资。2018年5月底,结构性存款在总资金来源的占比从2017年1月底的3.7%增至5.6%,远高于大型银行同期增幅(2.3%增至3.1%)。  近几年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大幅增加,这提高了系统相互关联性及其面临的流动性及信用风险。  由于监管规定趋严,中小银行已控制表外理财产品发行规模。2017年底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存量余额下降了4%。另
期刊
人民银行于6月24日宣布,将于7月5日起通过定向降准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此次降准可以为大行补充5000亿元资金,为中小银行补充2000亿元资金。  中国银行投行与资管部分析师认为,降准与宽松不能画等号。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创新工具和降准都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是否宽松还要看货币创造速度以及信用派生情况。“在没有看到明显的经济生产指标的全面转冷,也没有看到物价指标的全面回落
期刊
2017年中国地产市场的销售额和销售量都再创新高,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也开始回升,在政策调控和金融机构去杠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累计的房价压力开始发酵。未来,中国的地产市场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地产企业也面临转型压力。  地产整合序幕已经拉开,那么,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谁会胜出呢?  由北京贝塔咨询中心与《证券市场周刊》联合推出的2018年度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综合考虑了地产上市公司的静态财务安
期刊
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已经有近3500只股票进行了股权质押,其中128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质押比例超过50%。  这一轮大跌,让不少股票濒临甚至已经达到了平仓线。有券商估算,达到平仓线以下的市值实际超过万亿元。  目前质押比例最高的上市公司是藏格控股(000408.SZ),Wind数据显示,这个第一的位子藏格控股已经牢牢占据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股权质押比例高达78%。  股权质押本是一种方便
期刊
福耀玻璃(600660.SH)201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7.5元(含税),不进行送红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对这一方案,以5分制进行评价,我给其打4分。汇兑损失忽视不得  福耀玻璃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87.16亿元,同比增长12.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31.49亿元,同比仅增长0.14%,这是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对此,福耀玻璃在年报中做出
期刊
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要从多方
一季度造纸及纸制品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达到五年同期的最高水平,而箱纸板和瓦楞原纸在国内市场的供需缺口增大给造纸业产能扩充提供了新的机遇。  受政策影响,废纸的进口门槛提高,使纸企的生产成本承压。国内废纸价格迅速回温的同时,瓦楞纸、箱板纸的市场行情整体上扬,纸企提价策略已陆续实施。  在经历过需求拉动、环保去产能阶段后,造纸业产能扩张速度有所放缓。环保趋严加速落后产能出清,龙头企业具有成本、规模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