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普通高中要突破发展,获得成功,必须要彰显特色教育,而特色教育发展必须要尊重实际、形成特色、产生效益。笔者以自身管理实践经验为基础,探求普通高中音体美多元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 特色教育;创新;艺术教学;文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17-2
作为转型发展的推动者的高中校长,应该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笔者结合我校“定位多元办学、彰显特色教育”的办学实际,谈谈自身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以期与同行交流、提高。
一、高中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学生和家长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 。
艺术类和体育类高考为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的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为有艺体特长而文化成绩一般的学生升入高校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也为一般普通高中提供了另一个可发展的空间。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家长也对子女学习音体美专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学生中学习艺术、体育等专业的日益增多;特别是高考中艺体类考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相对比较低,对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2.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 。
国家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战略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高中阶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呢?关键在于重新塑造教育质量观念,将普通高中教育的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上。
3.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高考指挥棒下的相对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社会各方面更倾向于以升学作为对学校的唯一的评价指标,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单一、办学类型单一,这样的现实很难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求学需要。我们强调普通高中的转型发展,落实到办学实践上就是要鼓励高中的多样化发展,对学校的具体要求就是开发自身资源、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大胆创新,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农村普通高中发展的必然选择:艺体类兼文化类
我校采取开设培养文化类本科的“风华班”与大批培养艺体类本科的“艺体班”相结合的模式,初步摸索出了一条普通高中发展之路。
1.三星级普通高中很难形成文化类高考特色 。
三星级普通高中由于地理位置、招生政策、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招到成规模的优质生源;相应的,没有优质的生源作为基础,任何学校都很难在文化类高考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认为,走出困境的办法就是要开发自身资源,找准方向开拓创新,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2.艺体专业的发展是一般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
艺体类专业学生是在普通高中以体育、音乐、美术为学习的主要任务的学生群体,他们参加专业的学习,并在高考中参加相对应专业的考试。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艺体类的高考录取段的分数线一般比文化考生的要低得多,大概要低100分左右。我们鼓励班级、学生、教师之间的竞争,尽可能把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给更多的学生以冲刺本科的机会。实践证明,我们的模式是成功的,近几年我校的文化类本科的达线率增长较快,而艺体类本科的双达线率更是快速发展。
三、尊重实际,形成特色,产生效益
由于我校绝大部分生源相对四星级高中来说基础较差,学生层次差距大, 统一教学难度大,学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组班教学办法,坚持“三年高中一盘棋,一年高考三年抓”,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我校“划块、分层、切断,段段清”的高中教学管理思路,三级联动,精细培养,分层指导,全面提高。把学生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分为普通类学生和艺体类学生,其中普通类又分为风华班和平行班,同时艺体类也兼报了普通类。具体模式如下:
(一)高一年级:“转型、习惯、明向”
1.完成转型。 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能力要求等等,都有明显的差异,高一上学期要尽快地完成这一转型。我们要求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多做调查研究、谈心交流,群策群力,协同作战,从生活到学习,从学习到思想全方位关怀,让每一个学生尽早适应高中生活,寻求到适合自己的高中学习方法,明确自己高中三年的追求。
2.养成习惯。 一般说来,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后期,因此,学生步入高一,就应花较大精力抓好他们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工作。高一阶段就应强化规范,使学生明确纪律,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3.明确方向。 根据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创造条件,开设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成立了音乐(合唱团、舞蹈队),美术(书法组、绘画组),体育(篮球队、乒乓球队、排球队、跆拳道队)等兴趣小组,小组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每周有活动安排,教务处对各个小组的活动有检查有记载。到高一结束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文化学习成绩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高二年级:“选择、冲关、提高”
1.选科分流。 高二学生在学校宣传高考方案、班主任分类引导、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在学校宏观把握以及学生和家长具体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选科分流工作,大体分为“两块两层”:普通类、艺术类“两块”,风华班、平行班“两层”。
2.突破关卡。 不管是何类考生,都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科目省统考以及必修科目省统考两个关卡,都要力争在高二阶段的“4 1”省统考中一次性通过,以便“小高考”后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或攻“3 2”或攻“3 艺术专业”。 3.提高效果。 就目前已经形成的“两块两层”学生群体,各块各层以至于各生都要明确各自的本学年目标,特别是艺体类的学生,他们还要经过“艺术或体育感觉”检测淘汰、“1 4”小高考五科合格率的考验。
(三)高三年级:“分层、分块、分类”
1.第一板块是冲击文化本科的学生。
我们牢牢抓住两个风华班以及平行班中的目标学生,要保证目标学生的平时教学依然与四星级高中保持同步,考试检测依旧与四星级高中同步进行,并加强与四星级高中的教学教研联系。
2.第二板块是美术类学生。
美术类考生专业和文化课学习关系处理的要领是:阶段击破、平衡发展。
(1)攻克“专业关”:主攻专业兼及文化知识。
首先,夯基阶段。在专业课教学上,学校委派教务处专职主任负责抓艺术教学,从课程设置、班级管理到专业辅导都做了细致的安排。
其次,兼攻阶段。进入高三后的头两个月,每天上午学习文化学科的知识,中午开始至晚自习结束练习美术。
最后,总攻阶段。在美术专业省统考前的一个阶段,文化课全面停课,全天候总攻美术专业。
(2)攻克“文化关”:全心全意攻克文化学科。
在文化课教学上,学校派业务骨干教师担任艺术班教学工作,针对艺术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树立自信、抓好基础、逐步提高”的教学措施,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确保专业学生文化课成绩扎实提升。
首先,转身阶段。艺术专业省统考至成绩公布之前,这阶段艺术类学生心情复杂或思想分散,对文化课已产生了生疏感。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帮助这部分学生很快地寻找到学习文化课的感觉,并调理好三门学科的学习思路和策略。
其次,补习阶段。艺术专业成绩公布后,这一阶段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帮助这部分学生必须把之前遗漏的文化知识补回来,在高三下学期的“一模”考试前赶上普通类考生的学习复习进度。
最后,提升阶段。高三“一模”考试后,任课教师帮助这部分学生查漏补缺。
3.第三板块是体育和音乐类考生。
高二开学初就要做好体育类、音乐类学生的筛选工作。这一板块不同于美术类,全省招收体育类或音乐类本科生人数较少,是美术本科人数的十分之一;另外,对体育、音乐类考生的体育或音乐天生素质要求大大高于美术类考生对于美术天生素质的要求,我们秉着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努力挖掘在这一板块上的学生的潜力。
4.第四板块是个性特长不明显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个性特长不明显,再加上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所以绝大部分学生的目标相对要低一点。基于这些因素,这些班级的平时教学中要夯实基础,教学的难度不要太大,作业和练习要在课堂上完成,做到“堂堂清”。补习要体现立体化、全方位的特点,做到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做到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这部分学生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普通高中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发展观念,主动谋求转型,实现从满足高校对合格生源的需求到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的转型,实现从与大学接轨到与社会和未来接轨的转型,实现从服从于高考到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转型。我校的美术教育,不仅开辟了一条对于文化成绩在初中阶段暂时落后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奔向大学本科的很好的道路,而且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校的教育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特色发展模式实现了一般普通高中发展的“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 特色教育;创新;艺术教学;文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17-2
作为转型发展的推动者的高中校长,应该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笔者结合我校“定位多元办学、彰显特色教育”的办学实际,谈谈自身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以期与同行交流、提高。
一、高中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学生和家长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 。
艺术类和体育类高考为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的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为有艺体特长而文化成绩一般的学生升入高校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也为一般普通高中提供了另一个可发展的空间。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家长也对子女学习音体美专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学生中学习艺术、体育等专业的日益增多;特别是高考中艺体类考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相对比较低,对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2.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 。
国家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战略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高中阶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呢?关键在于重新塑造教育质量观念,将普通高中教育的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上。
3.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高考指挥棒下的相对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社会各方面更倾向于以升学作为对学校的唯一的评价指标,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单一、办学类型单一,这样的现实很难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求学需要。我们强调普通高中的转型发展,落实到办学实践上就是要鼓励高中的多样化发展,对学校的具体要求就是开发自身资源、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大胆创新,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农村普通高中发展的必然选择:艺体类兼文化类
我校采取开设培养文化类本科的“风华班”与大批培养艺体类本科的“艺体班”相结合的模式,初步摸索出了一条普通高中发展之路。
1.三星级普通高中很难形成文化类高考特色 。
三星级普通高中由于地理位置、招生政策、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招到成规模的优质生源;相应的,没有优质的生源作为基础,任何学校都很难在文化类高考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认为,走出困境的办法就是要开发自身资源,找准方向开拓创新,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2.艺体专业的发展是一般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
艺体类专业学生是在普通高中以体育、音乐、美术为学习的主要任务的学生群体,他们参加专业的学习,并在高考中参加相对应专业的考试。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艺体类的高考录取段的分数线一般比文化考生的要低得多,大概要低100分左右。我们鼓励班级、学生、教师之间的竞争,尽可能把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给更多的学生以冲刺本科的机会。实践证明,我们的模式是成功的,近几年我校的文化类本科的达线率增长较快,而艺体类本科的双达线率更是快速发展。
三、尊重实际,形成特色,产生效益
由于我校绝大部分生源相对四星级高中来说基础较差,学生层次差距大, 统一教学难度大,学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组班教学办法,坚持“三年高中一盘棋,一年高考三年抓”,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我校“划块、分层、切断,段段清”的高中教学管理思路,三级联动,精细培养,分层指导,全面提高。把学生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分为普通类学生和艺体类学生,其中普通类又分为风华班和平行班,同时艺体类也兼报了普通类。具体模式如下:
(一)高一年级:“转型、习惯、明向”
1.完成转型。 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能力要求等等,都有明显的差异,高一上学期要尽快地完成这一转型。我们要求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多做调查研究、谈心交流,群策群力,协同作战,从生活到学习,从学习到思想全方位关怀,让每一个学生尽早适应高中生活,寻求到适合自己的高中学习方法,明确自己高中三年的追求。
2.养成习惯。 一般说来,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后期,因此,学生步入高一,就应花较大精力抓好他们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工作。高一阶段就应强化规范,使学生明确纪律,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3.明确方向。 根据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创造条件,开设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成立了音乐(合唱团、舞蹈队),美术(书法组、绘画组),体育(篮球队、乒乓球队、排球队、跆拳道队)等兴趣小组,小组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每周有活动安排,教务处对各个小组的活动有检查有记载。到高一结束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文化学习成绩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高二年级:“选择、冲关、提高”
1.选科分流。 高二学生在学校宣传高考方案、班主任分类引导、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在学校宏观把握以及学生和家长具体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选科分流工作,大体分为“两块两层”:普通类、艺术类“两块”,风华班、平行班“两层”。
2.突破关卡。 不管是何类考生,都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科目省统考以及必修科目省统考两个关卡,都要力争在高二阶段的“4 1”省统考中一次性通过,以便“小高考”后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或攻“3 2”或攻“3 艺术专业”。 3.提高效果。 就目前已经形成的“两块两层”学生群体,各块各层以至于各生都要明确各自的本学年目标,特别是艺体类的学生,他们还要经过“艺术或体育感觉”检测淘汰、“1 4”小高考五科合格率的考验。
(三)高三年级:“分层、分块、分类”
1.第一板块是冲击文化本科的学生。
我们牢牢抓住两个风华班以及平行班中的目标学生,要保证目标学生的平时教学依然与四星级高中保持同步,考试检测依旧与四星级高中同步进行,并加强与四星级高中的教学教研联系。
2.第二板块是美术类学生。
美术类考生专业和文化课学习关系处理的要领是:阶段击破、平衡发展。
(1)攻克“专业关”:主攻专业兼及文化知识。
首先,夯基阶段。在专业课教学上,学校委派教务处专职主任负责抓艺术教学,从课程设置、班级管理到专业辅导都做了细致的安排。
其次,兼攻阶段。进入高三后的头两个月,每天上午学习文化学科的知识,中午开始至晚自习结束练习美术。
最后,总攻阶段。在美术专业省统考前的一个阶段,文化课全面停课,全天候总攻美术专业。
(2)攻克“文化关”:全心全意攻克文化学科。
在文化课教学上,学校派业务骨干教师担任艺术班教学工作,针对艺术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树立自信、抓好基础、逐步提高”的教学措施,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确保专业学生文化课成绩扎实提升。
首先,转身阶段。艺术专业省统考至成绩公布之前,这阶段艺术类学生心情复杂或思想分散,对文化课已产生了生疏感。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帮助这部分学生很快地寻找到学习文化课的感觉,并调理好三门学科的学习思路和策略。
其次,补习阶段。艺术专业成绩公布后,这一阶段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帮助这部分学生必须把之前遗漏的文化知识补回来,在高三下学期的“一模”考试前赶上普通类考生的学习复习进度。
最后,提升阶段。高三“一模”考试后,任课教师帮助这部分学生查漏补缺。
3.第三板块是体育和音乐类考生。
高二开学初就要做好体育类、音乐类学生的筛选工作。这一板块不同于美术类,全省招收体育类或音乐类本科生人数较少,是美术本科人数的十分之一;另外,对体育、音乐类考生的体育或音乐天生素质要求大大高于美术类考生对于美术天生素质的要求,我们秉着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努力挖掘在这一板块上的学生的潜力。
4.第四板块是个性特长不明显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个性特长不明显,再加上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所以绝大部分学生的目标相对要低一点。基于这些因素,这些班级的平时教学中要夯实基础,教学的难度不要太大,作业和练习要在课堂上完成,做到“堂堂清”。补习要体现立体化、全方位的特点,做到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做到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这部分学生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普通高中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发展观念,主动谋求转型,实现从满足高校对合格生源的需求到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的转型,实现从与大学接轨到与社会和未来接轨的转型,实现从服从于高考到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转型。我校的美术教育,不仅开辟了一条对于文化成绩在初中阶段暂时落后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奔向大学本科的很好的道路,而且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校的教育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特色发展模式实现了一般普通高中发展的“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