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与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建市检测Ang-2基因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 ,对59例初发ALL患者骨髓细胞进行Ang-2表达水平的检测.同时选择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ALL及对照组骨髓细胞中均有Ang-2基因的表达,但在ALL患者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
目的:本文探讨了荆门地区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状况及与术后满意度的相关性,为今后整形外科临床正确选择受术者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168名美容整形受术者为研究
期刊
目的 观察PML-RARα融合基因在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持治疗期间,采用筑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长期随访的18例完全缓解(CR)患者,2例出现分子学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CR1后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CR2后2个
目的:研究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的排石作用.方法:51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随机分成两组,组I为作为对照组,ESWL后口服氟哌酸、结石通、双氢克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ytochrome C in perihematomal brain tissu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 and formation of ce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指的是利用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对矿井甲烷和一氧化碳
伊马替尼(Imatinib)的出现及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取得的戏剧性的治疗效果,使其目前成为新诊断的CML-CP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人们对Imatinib的使用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疑问,我们依据第50届美国血液病学年会(ASH)的最新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对CML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目的 探讨无牙(牙合)患者个体因素与不同材质对全口义齿满意度影响.方法 在控制全口义齿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式调查,分析患者在戴用全口义齿1个月和3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