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xw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维心理学还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研究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质量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大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和回答问题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
  一、课堂提问要新奇有趣,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手段之一,而课堂提问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这是课堂提问设置是否恰到好处的关键。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学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先出示两幅漫画《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学生看后都笑了,接著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这两幅漫画的可笑之处在哪呢?学生思维活跃,开始认真思考,各抒己见,并得出结论:他们的可笑之处在于把事物的某个部分当做事物的整体。然后我顺势导入新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样,不仅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问题设计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体现教学的启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但又不能过难,应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得到或基本得到结论,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认识到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及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的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另一方面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的双方都是没有好处的。另一种是问题过小、过浅、过易。这也是不可取的。这类问题一般表现为极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选择问或极肤浅的填空问,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无需思考或没法思考的,在课堂气氛看似热闹的表面,不仅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问题设置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做到有效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除了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外,教师在备课时应对问题的设置精挑细选,问题的设置既不能太多,要在把握质量的同时严格控制数量;也不太少,要做到数量适中,避免问得太多或太少这两种倾向。满堂问,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对所学的知识就难以理解,因为消化多而杂的问题,只会分散学生的整体思维,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问得太少了,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在把握住问题的难易和数量后,还应考虑问题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既要体现知识性、时代性,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
  四、分层设置问题,培养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差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神圣天职。教师应该给每位学生机会,而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漠视成绩一般的或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以表扬鼓励为主。提问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联想与创造能力,并引导学生利用已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从而扩展知识领域。如在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时,我给学生出示一段材料:北方某县属于贫困县,常年受到旱灾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难以获得温饱,但该县大搞“形象工程”,县城大街两旁栽满了几百元一株的棕树、四季桂、云杉等南方花木;一些农户上山栽培食用菌,但县里以搞“七乡八镇百里长廊”为由,强令他们搬到公路两旁,导致食用菌生产大幅减产,百姓民怨沸腾。我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1)该县的做法妥不妥,为什么?(2)假如你是该县领导,你怎样带领该县脱贫致富?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让各类学生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
  总之,课堂提问是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巧妙设置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所要求的。而且,问题教学法对于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积极实践,努力去做,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实效的。
其他文献
艺术是用来表达的,表现阶段的系列活动是帮助幼儿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表现、表达自己对民间艺术教育某一内容的理解、感受等。而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美的欣赏成为一大难题。  因此,笔者以《布老虎》为例浅谈一下如何进行美术的欣赏。  一、参观布老虎展,初步感知布老虎的美  此为美术欣赏的描述阶段,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的主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开发实施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的岗位对接课程,对增强中职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增加就业有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岗位对接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成长的客观要求。本文论述了岗位对接课程的内涵、架构、内容、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发实施中职学校岗位对接课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 岗位对接 课程开发  一、岗位对接课程概述  1.什么是岗位对接课程。随着就业压
期刊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三册教材《大树的故事》。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对大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
期刊
原以为只要自己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一定能教好学生,但这样下来,每一天都很累,可课堂上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做小动作、无精打采,效率很低。  近几年的课改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理念,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
期刊
目前,情境教学成为幼儿教育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总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产生的。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当今中国家庭结构主要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沉溺于成人关爱中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没有感情付
期刊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前提  认识是先导。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学活动。课程不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内容;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教室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以及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教学是
期刊
摘 要:针对初中学生学法死板、学习成绩差等问题,作为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做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实践 策略探究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地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
期刊
所谓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试分数低,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学习活动项目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里的读书就指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一、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反向思维是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新兴的一种思维模式,正逐渐出现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将反向思维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现在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反向思维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智力的提高,是当前教育界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法,值得在小学校园中大力推广。  一、反向思维的概述  1.反向思维的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