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启功精神 树立“四有”好老师典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川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全国出国留学工作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人力资源促进专项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教师:刘书记,自1975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算起,您已经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四十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教师节。“教师”这个称谓对您本人意味着什么?您觉得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怀?
  刘川生书记(以下简称刘书记):“教师”是一个让我感到非常光荣亲切的称谓。去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并且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崇高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用坚定的信念引领人,用高尚的师德感染人,用精深的学识造就人,用博大的爱心滋润人,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发展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伟业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成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中国教师:“启功教师奖”用启功先生的名字来命名,请您谈谈这其中的深刻寓意。
  刘书记:启功先生是人们公认的当代国学大师和书画艺术巨匠。他学识渊博,著述丰富,在国学的诸多领域都有精深的造诣。启功先生也是一位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极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在书画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堪称一代宗师。启功先生更是一位信仰坚定、品行高洁、修己惠人的教育家,他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长达70年之久,秉持一颗丹心,坚守三尺讲台,勤勉授业,精心育人,把毕生精力和全部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和一代代学子,是北京师范大学乃至全国“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
  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95周年之际,启功先生亲笔题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他本人的“学”与“行”就是对这一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也与“四有”好老师标准在精神上高度契合。
  今天,我们用启功先生的名字为这样一个面向全国广大教师的奖项命名,就是要激励广大教师继承和发扬启功先生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师:据我们了解,“启功教师奖”是中国第一个由高校与新闻媒体发起设立、面向全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奖项,重奖在县及县以下基础教育一线,尤其是在老少边贫岛地区从教满30年并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该奖项的设立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一奖项?
  刘书记: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启功教师奖”以及获奖教师们的关注和支持。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有一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他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北京师范大学与光明日报社联合设立“启功教师奖”,正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是为了在全社会树立 “四有”好老师典范,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基层,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正是为了凝聚社会广泛共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做出贡献。
  一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综合性师范大学和中央媒体的优势与特色,整合多方资源,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公开、公正地开展奖项评选工作,坚持优中选优。通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审,从近年来获得教育部表彰的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等3 000多位优秀教师中,评选出10位获奖教师和10位获提名奖教师。同时坚持寓教于评。我们组织了北京师范大学数百名师生志愿者,奔赴候选教师所在地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他们的动人事迹,从中精心整理,提炼评审资料,为评选工作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在调研、采访的过程中,广大师生也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师德教育。目前,奖项评选工作已经顺利完成,颁奖典礼将在教师节前夕举行。
  今后,“启功教师奖”将进一步发挥其品牌影响力及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扩大评选视野。未来,通过设立教学创新奖、师德风范奖等,发掘、表彰更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树立更多的“四有”好老师典范;提升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提高全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认同感;为不断增强“启功教师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使之成为全国教师心目中的最高荣誉。
  中国教师:我们知道,您是本届“启功教师奖”的评委之一,您在评审过程中有哪些感受?
  刘书记:作为这次评选活动的组织者和全程参与者,我的感受很多。首先是感动。老师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的候选人全部来自县及县以下的基础教育一线,他们扎根艰苦地区,长期坚守基础教育一线,克服种种困难,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从教时间最长的有48年教龄,成为当地几代人的启蒙老师。他们用责任和大爱坚守三尺讲台,用信念和毅力托起民族希望,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其次是敬佩。候选教师身处经济落后地区,工作条件普遍较差,但他们自强不息,通过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取得了优异的育人成绩和大量教研成果,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是责任。评选时,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巨大投入和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更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造就和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同时也要对这些坚守乡村教育的“筑梦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对基层教师的表彰和奖励只是表达我们的一种敬意,更需要做的是对乡村教育事业持续、系统的支持,我们后续会采取哪些措施支持乡村教师的职业提升和乡村教育的发展?
  刘书记:今年6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正式印发,为未来五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服务乡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近几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校通过开展“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建设面向农村的教育开放学院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乡村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开展“启功教师奖”评选活动,倡议成立全国教师志愿者联盟,并且启动“烛光行动”计划,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和举措,吸引更多高校加入到服务乡村教育、支援乡村建设的事业当中。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鼓励更多优秀学生扎根基层、服务教育。我们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为在职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教育研究,向国家提出更多政策建议,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江丽莉)
其他文献
新学期将至,校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担任八年级五班这个教师们公认的“乱班”班主任。在校领导的鼓励下,我接下了这个班,开始了我的八年级五班治班之旅。在管理班级方面,我采取了“出手”与“放手”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下我的管理经验,希望能和广大班主任教师互相切磋,互相借鉴。  一、溯本求源——问题展现与分析  之所以接下这个让很多教师都头疼的班级,是因为基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实践证明:在基层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终将变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改革;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才能落到实处。为此,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部门早在2006年就提出并倡导在基层学校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提纲导学法”,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到实处。  一、“提
本刊讯:2015年11月23—25日,第六届情感教育年会暨中陶会教育与情感文明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江苏南通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教师教育”,会议旨在推动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邀请了两岸三地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15名,开展了包括学术讲座、理论研讨、观课等10多项活动,来自全国和南通的600多位学者、专家和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于11月23日上午在江苏南通田家炳中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教育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体现科学教育的价值,让科学教育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本期《特别关注》以“中小学科学教学”为题介绍一些研究成果,以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小时候学数学,教师通常会让我们“背法则”,先把法则背熟练,再依据法则一步一步做,做熟练了就会掌握。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法则,是从来不问的,就像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一样,既然是法则,自然是天定的,哪有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在教学生学数学时,通常会有一个设计,让学生在这个设计中得出法则,从而让他们明白法则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有来龙去脉的。  自然,这样的教学的确很有必要。本文以“分数除以整数”为例,来说明
编者按:数学不仅是理工科学习的基础,还对人文社会学科,如社会学、文学、语言学、政治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学科的构建与发展无不需要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无不需要数学的支持,数学可谓是当今社会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支撑。数学教育作为传播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的文化素质。21世纪初期,中国大陆地区开始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和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思想品德、社会常识、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其中,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为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学生培养为具有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所以,地理题材的品德与生活(社会
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公正录取,这是科举制度所昭示的精神,所标榜的特征,也是整个科举制度立脚的基础。这一基础,是由北宋前期一系列革命性的科举制度建设夯实的。    废除公荐    唐朝科举考试中盛行的投“行卷”的做法,不能说没有一点合理性,这毕竟在试卷之外,多了一重考量的要素,避免了单一试卷所表现出的偶然性。公荐和通榜,也能提醒考官对某些真正有才能者的注意,避免在“目眩而不欲视,心废而不欲营”的判卷
2015年7月24—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与美国中小学校长协会合作主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协办的“2015中美校长高峰论坛:美国荣誉校长北京行”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活动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曾荣获美国“年度教师”称号的美国新锐教育领袖—迈克尔·埃尔斯顿(Michael Elston)先生,并就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您最初为什
2015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区县级教师进修院校协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以“挑战与创新”为主题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区县级教师进修院校协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培训处处长陈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秘书长雷启之,北京市教委师资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李海燕,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