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洞穴动物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暗、潮湿、令人感到可怕的洞穴也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和竞争。正是它们,构成了独特的洞穴生态系统。
  生物学家通常将洞穴分为3个带:洞口带、中间带和黑暗带。洞口带又称微光带,是指从洞穴在地表的开口处到阳光无法到达的地方,这里的光、温度、气压等都受地表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变化。黑暗带是常年无光的地方,洞穴深处差不多可以说是“绝对黑暗”,照像底片即使放置一周也不会感光。这里的气温终年恒定,大气成分变化极小,相对湿度往往接近于饱和。中间带处于洞口带和黑暗带之间,此带长年黑暗,但温度有一定的变化。
  几种特殊的洞穴动物
  1.韦托莫洞内的“萤火虫”
  新西兰韦托莫洞穴内,有一种蚋的幼虫,能发出微弱的光亮,当地人称之为“萤火虫”。它们的发光,与其说是为了看清周围的景物,不如说是为了使自己能被别的生物发现。它们隐藏在洞顶,垂下一条条附有黏液的长丝状的“钓鱼线”,这些线短的2厘米—3厘米,长的可达50厘米,洞穴内一些小生物(如小的蚊、蝇)被它们发出的光亮吸引,而被长丝上的黏液粘住,于是洞内萤火虫便拉起“钓鱼线”,吃掉被捕的小虫。这种小虫的发光,是它们在黑暗环境中获得食物的特殊手段。
  2.洞穴鱼、虾和蛄
  洞穴鱼缺乏色素,呈白色或淡桃红色。洞穴盲鱼一般小于10厘米,虽然视觉退化,但有着特别敏锐的嗅觉,能感知非常微弱的气味,它的触觉器官也十分敏锐,能探知水中小动物的活动。这些特点,可以使盲鱼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获得食物和逃避敌害。洞穴虾由于缺乏色素身体更为透明,能从外部看见它的内脏,好象是透明的塑料制品似的。无色的蛄最为透明,亮光照进水池时可以透过它的身体,人们常常是先发现它的身影,而后才注意到它的身体。
  3.洞螈
  它们是被发现和研究得最早的洞穴动物,其中不少种属于真洞穴动物。它们没有眼,身体呈白色,如果将它们拿到洞外的阳光下,能很快地发育出褐色色素。大多数洞螈的皮肤可以呼吸,只要皮肤上有水分,就可以和空气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洞螈吃扁虫、甲壳类和昆虫,甚至吃洞穴黏土中的有机物碎屑,即使完全得不到食物供给,它们也可以生存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洞穴环境造成了洞螈在繁殖上的特殊习性,如果温度高于15℃,洞螈就产出小幼体,而温度低于15℃时则产卵,再由卵孵化出幼体。二、三岁的小洞螈有眼睛,以后眼又退化而失去作用。
  4.洞穴蟋蟀
  这是洞穴中最常见的动物,有数百种之多。身体短而粗,肢长,无翅,不发出叫声,褐色、灰色或白色,成群地出现在洞顶或洞壁。洞穴蟋蟀的视觉退化,靠不停地抽动着的长触须来探查道路和寻找食物。它们主要吃甲虫,而自己又为洞穴蜘蛛所吃。
  5.洞穴蜘蛛
  它是洞穴中最大的吃食者,几乎可以捕食任何洞内生物,甚至蝙蝠那样的动物。由于洞内食物稀少,所以它们不能单靠结网坐等食物上門,而必须亲自去驱赶较小的动物使之落网。许多热带洞穴中蜘蛛的身体常有手掌那样大,脚的跨度可达45厘米。
  6.蝙蝠和金丝燕
  蝙蝠通常白天在洞内休息,用尖利的爪钩住石灰岩洞顶的微小突起,头朝下地倒挂着,它们往往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只地居住在一个洞穴内。蝙蝠捕食大量的昆虫,因而在洞内留下大量的粪便,成为洞穴中低等动物最重要的食物来源。金丝燕居住在马来亚、爪哇和我国南方的洞穴中,它的巢是由羽毛、苔藓等混合着它的唾液造成的,这就是供药用、食用的著名的“燕窝”。
  洞穴食物链
  由于洞穴中生物量少,食物来源少,所以洞穴食物链从总体上看比地面的要简单些,但正由于食物缺少,所以洞穴动物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来之不易的食物,这就造成了洞穴动物的多食性,几乎什么东西都吃,这又使食物链变得较为复杂。
  在洞穴环境中,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因此食物链基部的生物营养物质必须从地面,即洞外带来。这些物质包括直接从落水洞进入或由地下河带入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和栖息在洞内的蝙蝠、金丝燕的粪便等。它们可以被一些真洞穴动物及喜洞穴动物直接食用,同时还繁殖着大量的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很大一部分作为分解者而存在,将动、植物残体、粪土等分解成可供其他生物食用的营养物质,而它们本身则也是另一些生物的食物。因此微生物及包含它们的粪土、黏土等组成了洞穴食物链的第一级。洞穴食物链的第二级,在干的洞穴通道里是马陆、蜈蚣及无翼昆虫;在水中是扁虫、端足类、甲壳类动物。洞穴食物链的第三级,在干洞穴通道上以嶂螂、蟋蟀、甲虫为代表,它们吃那些较小的动物,如马陆、蜈蚣之类,也吃粪、吃被冲进洞内的动植物残体、吃死蝙蝠;在水体中,洞穴盲鱼、蛄等为这一级的代表。处于食物链金字塔顶部的动物,大概要数蜘蛛和洞螈了。它们可以吃洞穴中任何其他动物,而它们自己则极少有敌人。只有当它们死了以后,遗体才成为别的动物的美味佳肴。(原载《聪明泉》)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其他文献
互联网上的视频点播系统即使设置了技术措施,也没有改变涉案网站的性质,其仍然是位于互联网中的一个站点。在局域网中传播作品也构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但信息网络传播权虽然
俗话说:不要贪婪,否则会自食其果。(Don’t be greedy,otherwise will reap.)故事中的老鼠因为贪吃,所以被猫咪吃掉了。
12月20~21日,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举办。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青藏高原地表圈层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会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极地球系统中水体的多相态转换及其影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青藏高原资料匮乏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青藏高原多圈层相
五月的建昌,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辽宁省科协机关党员干部40多人来到建昌县小德营子乡开展了系列扶贫帮困活动。在乡政府院内举行了省科协“下基层、送科技、转作风、送温暖”为
据国外媒体报道,钻石象鼻虫(diamond weevil)的乌黑的翅膀上覆盖着波光粼粼、彩虹色的鳞片,就像披着一件镶满宝石的大衣。自从19世纪初发现象鼻虫以来,研究人员就一直在研究象鼻虫身上的这些“钻石”,但一直没有人知道象鼻虫身上的鳞片为什么会反射如此多彩的光。  直到最近,一项新的技术终于发现了象鼻虫身上五彩“珠宝”的秘密:甲壳素晶体以钻石型排列,反射阳光中的绿色、黄色和橙色。大多数人认为钻石
我国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一直不断推进着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独立成一个系统发展,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地进步,旅游业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
期刊
缓存侧信道攻击的基础是程序针对不同敏感信息将访问不同的缓存地址.本文提出基于符号执行的缓存侧信道脆弱性检测技术,通过符号化敏感信息的数据传播过程定位潜在的脆弱点,
为提高空时域欠采样下的入射信号的频率和到达角估计器的抗噪鲁棒性,本文提出从改善联合估计器的两个基本问题入手解决此难题.在阵元排列与配置方面,构造仅包含3个阵元的互素
摘要 研究了乳及乳制品中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α-萘胺偶合成紫红色;乳及乳制品中的硝酸盐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后,在硝酸盐试纸条上显紫红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判定乳品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含量。同时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乳品企业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乳及乳制品;亚硝酸盐、硝酸盐;颜色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主瓣干扰对抗一直以来是雷达领域的难题之一,给雷达的探测、跟踪和识别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主瓣干扰环境下的雷达目标参数“同维”稀疏估计方法,可有效抑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