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圣吉提出的三个问题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sl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老孔庄、儒释道心谛为代表的中华崇德文化是生命哲学的自我觉醒,彼得·圣吉博士的三个问题,正是一个企业生命哲学的自我觉醒。
  2013年10月,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博士再次来到中国,《南方都市报》记者余明小姐在采访他之后发表了题为《变成赚钱机器的公司最易破产》的访问记。其中,彼得·圣吉提出了三个不容我们不思考的问题。
  一、定位比盈利更重要。真正的定位: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该怎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彼得·圣吉说,大部分开公司的人,都知道公司运营的目的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而存在。他们普遍的回答是:为了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得到一个最大回报率的产出。公司的最终目的、根本目的、首要目的,就是盈利,就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这种思维,这种价值观,彼得·圣吉称之为公司的机器运营模式。在他看来,一味追求利润,将自己变成赚钱机器的公司,最容易破产。只有清楚自己的定位,才不会轻易被时代抛弃。为什么?他作了一个比喻:盈利对于一个公司的意义,就好像是氧气对于人的意义。利润固然重要,不盈利,你就出局了;但是,氧气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你为什么要呼吸,你需要氧气的目的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定位,真正的价值观。
  二、企业长青的秘密是什么?大的企业到底能存活多久?
  壳牌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在过去200年中,《财富》世界500强中最成功的大公司,寿命只有三四十年,曾经非常成功的公司,其实平均寿命非常短。这一研究发现,18%的企业历史超越了200年,这里面最长的只有两家美国公司:宝洁和杜邦。
  彼得·圣吉向我们指出:这18%的公司虽然不一定像大公司一样拥有人才、市场份额、技术等各种条件,但它们能适应世界变化的环境,所以才能存活。而存活不了的公司,正是按照机器的方式来管理的。这架机器,只知道输入、产出。产出就是利润,而输入的呢?问题正是在这里:输入的是资源,除了经济资源、材料资源,物质那一部分而外,人力也成了资源,叫“人力资源”。问题就来了。
  彼得·圣吉指出,“资源”一词在英语里就是“一直保留着,站在那儿等待着被利用的东西”。而“人力资源”却是一个很奇怪的词,既然是资源,是被利用的,到了这个“赚钱机器”的模式里,管理者最怕的就是失去控制,因此,人就像机器一样被对待,受到控制。你不把人当人,那就坏了。所以,以人为本,让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企业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看看那些繁荣了200年以上的公司,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对生存的环境敏感度非常高,它把自己当作一个社会成员,把它的生意增长、企业繁荣放在整个社会之中,即把它的影响力扩大到更多人际关系中,这个,就正是现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说得好,不知道“社会责任”的企业,它能存活多久呢?
  三、生活中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
  怎样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有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答案呢?这是彼得·圣吉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人,总是会犯错误的。一个企业要接受那些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接受那些会犯错误的人。他说:“小孩通过摔跤、摔倒,才慢慢学会稳步走路,学会加快速度,这是很自然的事。”彼得·圣吉把学习和学校培训等概念区分了开来,“生活中许多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校的规则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少意义,真正的人生问题,并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之分”。这里,彼得·圣吉强调的是宽容,把人当人,尊重人,要让企业内部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平台,进行会谈、分享,共同地、和谐地走向同一个目标。这不就是我经常讲的老板与员工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吗?
  看看以上三点,彼得·圣吉博士其实是精通中国文化的,他不愧是南怀瑾先生的弟子。他所使用的语言,可能是现代的,他提倡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等种种,不都是孔孟之道和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心谛的现代陈述吗?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不为功利,只为社会作出奉献。把人做好,每个人都尽到社会责任,这个企业就适时、应时,当然长久存活了。以老孔庄、儒释道心谛为代表的中华崇德文化是生命哲学的自我觉醒。彼得·圣吉博士所说的这三点,不正是一个企业生命哲学的自我觉醒么?
其他文献
互联网在现实世界攻城掠地,游戏规则被深度改写,商业环境快速迭代。不能独善其身的,绝不仅仅是在2013年迎来倒闭潮的媒体行业,其可能只是被互联网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2013年下半年,金融业已经开始深刻感受这种威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可延展性不再仅仅是企业突破成长天花板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更已经成为生存必备技能。无论企业已经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还是刚刚找到突破口正快速成长的“
期刊
如今,中国股市仍然处于过去8年以来表现最低迷的时刻。  截至2014年1月中旬,A股市值与中国GDP之比已经降到了36%,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点,150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上证综指也在2000点左右徘徊,同样几乎是2009年底以来的最低点。这一切与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大背景完全背离。与此同时,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美欧日三地,股市表现极为突出,其中,美国股市2013年升幅高达30%
期刊
尽职调查,是所有成功商业人士所熟知的概念,它通常指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进行信息搜集,以尽可能降低风险的过程。了解一桩生意的既往历史、收益率、现有者声誉,以及与兼并有关的法律条款,这只是投资者注资前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在尽职调查上花费金钱、时间和努力,常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实际上,也是最好的做法,特别是在投资海外时。  不幸的是,很多中国公司在投资海外时却忽略了尽职调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沟通—法律和
期刊
从最初一小群人极具宗教色彩的庆典到今天全球范围内的世俗节庆,圣诞节,或者说基督教过去2000年的演变和发展中的传播经验,值得任何一个计划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借鉴。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来临,即使在那些并没有多少严格意义上的天主教徒的地方,装点一新的圣诞树也在世界各地相继亮灯。2012年的这个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工人们在天津的一家购物中心前搭建圣诞树,但随后便意识到这和宗教没有多大的关系,
期刊
艾默生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孟瑟(Edward L.Monser)是位频繁穿梭于中美之间的空中飞人。自2002财年,中国就成为这家全球500强企业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也是其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尽管如此,对于这家以技术工程见长的B2B公司,多数人仍然会感到陌生。  “世界变化很快,你永远都不能满足于现状,如果不能持续保持变化,就会离客户越来越远,自身的价值也会往下走。”孟瑟说。这番言论正是
期刊
2014年1月,A股市场迎来史上最为猛烈的IPO开闸、解禁潮。供给压力直接考验市场承受能力,随之引发对资本市场后续走势的多种揣测。截至2014年1月9日,上证综指自年初最高点已下跌近百点,逾4%,在本次“投资者信心指数”调查中,2014年2月新财富信心指数为58,较上月下跌3.3%。  其中,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为65,较上月下降3.0%;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为62,下降3.1%;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为
期刊
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回顾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十年变迁,随着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不断得到优化,治理质量逐年提高,公司治理正在步入由合规建设向有效发挥作用转变的关键阶段。但公司治理是一个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行政型治理与经济型治理并存的二元治理结构下,如何使公司治理“神似”仍然是公司治理变革的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期刊
如果要评选2013年度奢侈品行业内的十大人事变动,博柏利CEO安吉拉·阿伦德茨(Angela Ahrendts)即将于2014年中离任,必定位居前三。消息显示,其品牌首席创意官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 Bailey)届时将成为新的CEO,而阿伦德茨则将赴任苹果高级副总裁,负责零售业务,直接向 CEO蒂姆·库克(Tim Cook)汇报。  近年来,在阿伦德茨和贝利的联手打造下,博柏利
期刊
对于阿玛尼(Armani)、香奈尔和宝格丽这些品牌,奢侈品拥趸早已是耳熟能详。相较之下,陆逊梯卡(Luxottica)的名号则要陌生许多。事实上,虽然消费者对其知之不多,但从业内来看,掌握着眼镜市场(包括墨镜和近视眼镜)80%份额的陆逊梯卡却是绝对的“王牌”(详见附文)。  从当年的眼镜零配件制造商到如今全球最大的眼镜集团,陆逊梯卡集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经销于一身,几乎就是眼镜行业乃至奢侈品行业内当
期刊
在情商称雄、内容为王的移动智能平台时代,曾经靠科技实力战无不胜的摩托罗拉偏偏是智商超群、情商偏低的典型,可谓成于硬件,也败于硬件。  对众多70后、80后来说,“Hello Moto”的铃声是对青葱岁月的一种记惦,而拥有一部曾风靡一时的Razr手机,在当时更是一件相当有面子的事情。然而,在如今由苹果和三星把持的手机市场,摩托罗拉早已风光不再。  2013年中,摩托罗拉掀起中国区第二轮裁员潮,大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