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筷子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餐具,一日三餐使用筷子,一代复一代,习以为常。其实,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

●筷子的由来


  筷子,古称箸、筋、梜、梜提等。《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纣始为象箸。意即纣王用象牙当筷子。那么“筷子”这个名称是怎么流传开来的呢?原来,人们说话讲究忌讳,因“箸”与“住”谐音,而“住”有“停止”的意思,并不吉利,所以就反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据民间传说,筷子是大禹发明的。大禹为了治水在外奔波。有一次,大禹饥饿难忍,于是就架起一个陶锅来煮食物吃。见滚水里的食物难以取出来食用,大禹不愿意多花时间等,就找来两根长短相近的树枝将食物夹出来吃。百姓见到后,纷纷效仿,筷子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流行起来了。
  一些专家认为,筷子的出现可能与面条有关。考古学家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一碗有数千年历史的面条,面条呈黄色,盛在一个碗中。试想,面条煮熟后,如何捞出来呢?用手捞太烫,用勺也很难捞起,于是用两根棍子夹起面条就成了最佳选择。面条走进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进食工具。


●用筷禮节


  数千年来,民间关于使用筷子形成了很多讲究。比如:忌三长两短,两根筷子要长短一致;忌仙人指路,使用筷子时食指不能单独伸出;忌品箸留声,不要将筷子在嘴里来回嘬出声;忌击盏敲盅,因为只有乞丐讨饭时才会这样做;忌迷箸刨坟,不要用筷子在盘里翻来搅去;忌泪箸遗球,夹菜时不能把汁滴在桌上或其他菜里;忌乾坤颠倒,两根筷子不能大小头颠倒;忌当众上香,这是一种“死人筷”,尤其不要把筷子插在饭里送给同桌;忌交叉十字,两只筷子不能交叉成十字放着,这是对同桌其他人的不敬;忌落地惊神,失手将筷子掉落会惊动地下的祖先,是一种不孝行为……
  在正式场合下,筷子的颜色还有讲究,不同场合使用不同颜色的筷子,喜事要用红色筷子,丧事要用白色筷子,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不同颜色的筷子不能混用,不然就预示家庭不和。
  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去严格遵守这些礼节,但在某些场合还是要注意,如筷子若横放在碗或盘子上表示已酒足饭饱,晚辈不能在长辈横筷之前放下筷子,等等。

●用筷好处


  筷子的使用是在一只手的五根手指间进行。外国人见中国人不论男女老幼都能熟练使用筷子,如同耍魔术一样,称筷子为“魔棒”。用筷子能锻炼人的技巧性、灵活性,使人能更容易胜任精细工作。有学者研究称,顺利使用筷子要靠人体多个关节和肌肉协作,儿童使用筷子可促进早期智力发育,老年人则可通过常用筷子缓解脑血栓症状。

●筷子文化


  筷子不仅是餐具,经过千年发展,已经有了特殊的文化属性。筷子头圆尾方的外观,暗含天圆地方之意。筷子作为礼物还有很多寓意:送新人一双筷子,寓意珠联璧合、快生贵子;送小孩筷子,寓意快快成长;送生意上的朋友筷子,寓意双木成林、合作长久……
  一双小小的筷子,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情感。不要轻看了筷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青少年都不会正确使用筷子,特别容易犯礼仪上的忌讳。正是: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筷子文化应当得到保护和传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对院际转运安全性、成功率及患儿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未开展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前及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开展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后出诊转运危重患儿分别作为Ⅰ组(n=1 015)、Ⅱ组(n=1 431),进行对照分析。对Ⅰ、Ⅱ两组病例的出车准备时间、转运到达后危重症评分、转运成功率及转归
脓毒症是小儿危重症死亡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病死率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被用作诊断脓毒症的生物学标志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在非炎症情况下也会升高。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又称presepsin)是一种存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的糖蛋白。报道显示脓毒症患者体内的presepsin水平比健康者体内presepsin水平显著升高,且与
期刊
菊花、桂花、韭菜花……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大家不妨试试吃“花”养生。  菊花。菊花气味清香、凉爽舒适,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经。现在市面上的菊花有黄、白菊两种,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可防治风热感冒;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可用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还有一种野菊花,其花朵较小较黄,花形也不好看。野菊花清热解毒的作用最强,对缓解生疮、牙痛、口臭都有效。菊花可以泡茶,还可用于煲汤、熬粥。入菜的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报告累及鞍区的血管平滑肌瘤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疾病的特点。方法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鞍区血管平滑肌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前均被影像学诊断为垂体腺瘤。术中出血多,全切除困难。其中1例肿瘤最大径为3.0 cm,仅经蝶窦显微镜手术行组织活检,术后行伽玛刀治疗,随访4年,肿瘤有持续缩小的趋势;1例肿瘤最大径为3.7 c
目的探讨通过颈内动脉及椎动脉供血分支超选,使用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脑膜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例通过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供血分支进行Glubran胶术前栓塞的高血运脑膜瘤患者的栓塞过程、栓塞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共12例术前使用Glubran胶栓塞高血运脑膜瘤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72 ml,平均手术时
不知不觉我与《老友》相识相伴已26个年头,她丰富的内容、活泼的版面,深深地吸引著我。每期《老友》到手,我都爱不释手。《老友》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是我离不开的良师益友。  与《老友》相识至今,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她在不断更新——一年又一年,版面更多姿多彩,内容更丰富充实。可以说是集新观念、高品质、多情调、深内涵于一体。她踏着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化节奏,走进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唤起老年人
期刊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电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合作病房接受手术治疗的51例颅内间变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5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间变性(恶性)脑膜瘤。其中46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首次手术SimpsonⅠ级切除24例,SimpsonⅡ、Ⅲ级切除共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