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三一重工集团与美国佐治亚州政府正式签署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的协议,三一将在该州建立5亿美元产能的美国研发制造中心,向北美市场销售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此前的2006年11月,三一在印度孟买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制造基地。今年5月起,陆续有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等国际金融机构就资本合作等事宜来三一考察。自2006年下半年三一董事长梁稳根提出“国际化是三一的根本出路”,三一的国际化就显示出时不我待的紧迫。
“三一是一家疾慢如仇的企业。”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对《商务周刊》说。
始创于1994年的三一重工,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工程机械企业和市值最高的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之一。今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07中国顶尖企业榜”,三一重工排名其中。2004—2006年,三一重工的销售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2%与94%,今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第一股”后市值更超过600亿元。中报显示,三一重工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0.09%,而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上半年实现出口销售5.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5%。
到2007年,工程机械行业依然企业众多,同质化竞争导致的价格战异常激烈,大家都面临“成长的烦恼”。世界工程机械50强中虽有徐工、中联、三一等7家中国企业,但总销售额约650亿元,仅占全球50强销售总额的6.5%。摆脱低水平竞争的压力,走出微利困局,是所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愿望。
三一应对此种竞争形势的策略,与通信设备行业的华为极为相像:发挥民营企业的速度和效率优势,大力技术创新和拓展新业务,同时依靠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在广阔的国际市场掘金。
三一早期面对国际巨头对核心技术进行控制的局面,做出大胆决定,采用通用元器件取代专用元器件,终于打破技术垄断,拥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当时国内37米的泵车臂架需从日本进口,进口一个臂架要花130万元,通过自主研发,三一重工自产的泵车臂架成本价只有30万元,竞争力自然无敌。时至今日,在中国混凝土输送设备市场,国产产品早已替代进口,而三一重工则以45%以上的份额遥遥领先。
研发和服务如今被三一确立为自己的两项核心竞争力。“在一个充分竞争的产业里,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会不断下滑,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单靠简单的加工制造是难以拥有持续赢利能力的。”向文波说,“三一重工这些年不断进步的法宝,就在于坚持不断的技术创新。”
从一家做金刚石轧机的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三一的技术研发速度公认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快的,这与其投入力度密不可分。三一多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技术创新,现在每年投入2亿元(3%左右),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投入最大的是人才,原北京自动化研究所液压所主任易小刚在跟三一进行项目合作时,三一想尽办法吸引其加盟,现在他是“三一的股东和技术负责人”,任三一集团首席科学家和第一副总裁。
专利检索可以发现,三一在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上均两倍于同行业第二的中联重科。今年9月,三一在三一工业城展示自己研发的66米长臂泵车,并向世界吉尼斯总部申请“世界第一臂架吉尼斯世界纪录”。臂架技术是混凝土泵车的一项关键技术,世界上能够生产56米臂架泵车的也只有大象、施维英、三一等少数几个工程机械企业。
除了不断的产品创新,三一的差异化营销创新也常开风气之先。三一率先在挖掘机行业建立以3S店为依托的直销体系,一举在挖掘机行业站稳脚跟。三一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严酷的竞争中后发制人,除了技术和性价比优势,遍布全国的数百家零部件供应网点和不惜代价“保姆式”的售后服务体系是制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颠覆了这个行业的服务标准,把医生护理病人的护理体制引入到了这个行业。”向文波说。
“三一是一家疾慢如仇的企业。”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对《商务周刊》说。
始创于1994年的三一重工,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工程机械企业和市值最高的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之一。今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07中国顶尖企业榜”,三一重工排名其中。2004—2006年,三一重工的销售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2%与94%,今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第一股”后市值更超过600亿元。中报显示,三一重工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0.09%,而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上半年实现出口销售5.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5%。
到2007年,工程机械行业依然企业众多,同质化竞争导致的价格战异常激烈,大家都面临“成长的烦恼”。世界工程机械50强中虽有徐工、中联、三一等7家中国企业,但总销售额约650亿元,仅占全球50强销售总额的6.5%。摆脱低水平竞争的压力,走出微利困局,是所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愿望。
三一应对此种竞争形势的策略,与通信设备行业的华为极为相像:发挥民营企业的速度和效率优势,大力技术创新和拓展新业务,同时依靠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在广阔的国际市场掘金。
三一早期面对国际巨头对核心技术进行控制的局面,做出大胆决定,采用通用元器件取代专用元器件,终于打破技术垄断,拥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当时国内37米的泵车臂架需从日本进口,进口一个臂架要花130万元,通过自主研发,三一重工自产的泵车臂架成本价只有30万元,竞争力自然无敌。时至今日,在中国混凝土输送设备市场,国产产品早已替代进口,而三一重工则以45%以上的份额遥遥领先。
研发和服务如今被三一确立为自己的两项核心竞争力。“在一个充分竞争的产业里,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会不断下滑,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单靠简单的加工制造是难以拥有持续赢利能力的。”向文波说,“三一重工这些年不断进步的法宝,就在于坚持不断的技术创新。”
从一家做金刚石轧机的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三一的技术研发速度公认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快的,这与其投入力度密不可分。三一多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技术创新,现在每年投入2亿元(3%左右),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投入最大的是人才,原北京自动化研究所液压所主任易小刚在跟三一进行项目合作时,三一想尽办法吸引其加盟,现在他是“三一的股东和技术负责人”,任三一集团首席科学家和第一副总裁。
专利检索可以发现,三一在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上均两倍于同行业第二的中联重科。今年9月,三一在三一工业城展示自己研发的66米长臂泵车,并向世界吉尼斯总部申请“世界第一臂架吉尼斯世界纪录”。臂架技术是混凝土泵车的一项关键技术,世界上能够生产56米臂架泵车的也只有大象、施维英、三一等少数几个工程机械企业。
除了不断的产品创新,三一的差异化营销创新也常开风气之先。三一率先在挖掘机行业建立以3S店为依托的直销体系,一举在挖掘机行业站稳脚跟。三一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严酷的竞争中后发制人,除了技术和性价比优势,遍布全国的数百家零部件供应网点和不惜代价“保姆式”的售后服务体系是制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颠覆了这个行业的服务标准,把医生护理病人的护理体制引入到了这个行业。”向文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