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之争的舆论引导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13日,美国宣布联合欧盟与日本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诉讼,认为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抬高了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使美欧日企业在竞争中陷于不利地位。由于在此之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已针对美国、欧盟与墨西哥在2009年联合提出的对华诉讼请求做出初步裁决,认定中国限制锌、焦煤、镁等9种原材料的出口政策违规,中国在此次稀土之争中能否胜出颇具悬念,稀土纠纷也因此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焦点议题。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如果相关各方不能在60天内达成解决方案,提起诉讼方将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争端解决专家组,随后将启动长达两年半的调查、听证和仲裁。可以想象,相关各方将在此期间对与稀土有关的舆论动向高度关注,新闻传媒机构也因此将在舆论引导和议题设置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
  快速反应 传递中国声音
  由于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的消息发布恰逢两会召开之际,新华社对外部立刻组织会内会外记者进行协同报道。13日当天,上会记者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进行专访,滚动播发英文消息《中国将主动应诉稀土出口案》,在第一时间做出权威回应,阐明中国立场:“稀土出口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外用户,更不是想通过这种办法进行贸易保护,而是出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的利用和发展”,报道被德新社、共同社、法新社、路透社、英国BBC、香港英文虎报等13家境外媒体采用。同时会外记者还编发英文评论“中国声音”《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稀土政策指责无理不公》,被英国BBC和菲律宾通讯社转载。随后,对外部还组织江西、内蒙古分社记者赴稀土主产区采访,以赣州为样本,通过对当地农民、稀土矿企业、行业和国际贸易专家的深入采访,结合商务部、外交部发言人对稀土政策的权威表态,用翔实的个案和生动的现场细节,说明中国限制稀土开采、偿还环境欠账的迫切性,英文稿件《新华视点:中国的稀土之战》被英国BBC、尼日利亚通讯社等7家境内外媒体转载。在这篇稿件采写过程中,记者一边呈现多年过度无序开采给中国人带来的环境创伤,一边援引贸易专家对世贸组织规则的解读,分析此次稀土案与另外9种原材料争端的差别,指出中国已按照世贸规则,在通过配额设置限制出口的同时加强了对国内生产环节的约束,履行了世贸组织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要求的“内外对等”原则,报道客观稳妥且有针对性。
  此外,这组报道还坚持用事实说话,对有关国家采取双重标准,将稀土问题政治化的做法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首先,虽然中国对稀土出口设限,但去年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稀土出口量仅占官方限额的60%,稀土的价格不升反降,这表明中国的贸易政策并没有抑制国际需求,也没有对稀土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从环境保护出发限制稀土生产的做法并非中国首创,早在2002年,一度为全球稀土最大供应国的美国就曾出于对环境的担忧而关闭了本国的稀土矿Mountain Pass, 它是中国之外全球稀土储量最大的地方之一。第三,从全球的稀土生产格局来看,中国一直以世界三分之一的储量支撑着全球每年90%的供应量,说过度开采绝非言过其实。另外,由于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世界各地的稀土开采项目都面临相当大的阻力,如今年2月,马来西亚就有超过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澳大利亚矿企在当地开采稀土。由于在组织报道中强调了国际视野和对外针对性,这组报道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涉及中美贸易纠纷的舆论引导方面,中国的媒体还远没有占据一个优势地位,个案的有效传播并不意味着话语权的整体提升。
  贸易纠纷舆论引导的症结
  自3月13日开始的一周内,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连续采取了6起贸易救济行动,除稀土外还涉及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钢制车轮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期还设立了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强化对国内贸易法律的执行,调查贸易伙伴对美出口是否享有不公正优势,监视竞争对手在汇率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不正当行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还根据《1930年关税法》对涉嫌阻碍美国相关产业建立、压制或操纵美国的商业和贸易、侵犯美国合法有效商标和专利权、侵犯受美国法律保护的其他设计权的国内外企业进行“337调查”。2月下旬以来,有15家中国公司涉案,产品涉及激光打印墨盒、照相手机、平板电脑、可调节能荧光灯等。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国家之间必然面临日趋频繁的贸易摩擦,做好中美经贸关系,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报道,将是外宣媒体在维护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方面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
  从实践来看,要想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既达到“以我为主”的效果,又避免落入自说自话的偏执,深入观察两国贸易摩擦日趋频繁的成因,把握好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症结是非常必要的。其实,造成中美贸易纠纷激增的原因虽然与两国日趋紧密的经贸交往、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双方在对彼此认知上的巨大差距。
  当前,两国舆论对贸易纠纷的立场基本上是各执一词:中方认为美国政府基于国内选举政治的需要,通过加强贸易保护主义、迫使中国遵守美国国内法律的手段来打压中国的发展,以便向外转移内部矛盾;美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奉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并没有遵守现有贸易规则和秩序,而是采取极端实用主义和重商主义的态度谋求经济的快速扩张,美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中国负责任地参与国际合作。从传播效果上看,这种互不认同、互不妥协的态度可以在客观上造成一种气势,通过观点的冲突来吸引眼球,赢得落地率和转载率,但它的潜在风险是,如果始终保持这种对抗论战的表达方式,它将会损害双边互信与真诚合作。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中美关系的未来:冲突是一种选择但绝非必然》中指出,美中双方对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都负有责任,一方面,美国不能夸大中国的威胁,认为中国将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重塑世界秩序,形成新的霸权,美国需要理解经济崛起的中国在政治外交上享有更大影响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另一方面,中国不应过度担心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形成军事包围,因为在现代社会,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甘心扮演附属国的角色,亚洲国家更不会轻易在美国和中国的竞争中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它们更期望的是战略平衡。正如基辛格所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并不在于围绕某一具体事务产生的争执和矛盾,而在于彼此就对方政策的基本动机发起的猛烈攻击,因为具体纠纷总可以根据是非曲直做出判断,而后者迟早会加剧敌意,导致彼此采取更危险的行动。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讲,基辛格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中国外宣媒体针对的是普通大众,要在海外培育于我有力的民意,主要任务就是搭建对话平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答疑解惑,特别需要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和批判。
  努力提高对外传播的艺术
  笔者认为,避免增加敌意应该是贸易摩擦对外报道的一个基本底线,在此基础上,应努力提高传播技巧,贴近海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与中国的现实,增强合作共识与相互信任。具体来说,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熟悉国际贸易规则,走专业化道路。由于中国对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度还不够,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在贸易实践,特别是贸易纠纷中不断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的。对外记者编辑要写出有说服力的报道,就要坚持专业化的道路,对相关产业的全球贸易格局、贸易趋势以及国内现实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加强新闻策划能力,将官方发布与地方实践紧密结合,使硬新闻包涵基层故事,宏观报道中有微观细节,这样就可以丰富消息的深度和人情味,提高稿件的可读性与整体落地率。如果一篇报道只涉及政府出台的政策或者官员的观点,我们就仅只扮演传声筒的角色为外媒提供中国的官方立场。
  ——增强报道的全球视野,既讲述中国故事,又展现海外不同声音,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充分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贸易纠纷的不同立场,努力放大于我有利的声音。
  (作者系新华社对外部国内新闻采编室副主任)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对我国城市园林绿地休闲功能进行研究,结合杭州市特点,对于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居住区公园、街头绿地、滨水绿地等进行相关设计分析,指出休闲功能的开掘,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
9月3日,为期3天的中国外文局第七届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的6位外国专家围绕“中国出版业如何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当代中国?”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在中国现阶段,以公民普遍参与决策过程的充分讨论、努力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以促进决策的合法性
中日邦交正常化已届40年。进入不惑之年可以思考的问题很多。  在中国的周边外交格局中,日本既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邻国。而中日之间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除政府层面国家利益的博弈之外,民间层面的情绪也发挥着重要的民意作用,对政府决策导向产生影响。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民间组织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84%的日本人对中国持不好印象,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样,据中国权威机构调查,65
选取华南地区近年常用的彩色叶植物——黄心榕作为试验对象,在夏季对其进行梯度光照处理,观察记录其叶色变化,并对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黄心榕在不同
自体脂肪组织是理论上最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具有容易获取,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颗粒脂肪移植能够自然地重塑面部轮廓和改善面部老龄化状态,然而其面临着高度不可
"两会"期间,在中外媒体同台拼抢时效和"围追堵人"的明争暗斗中,如何挖掘海外读者感兴趣的"两会"新闻?提前应战现场捕捉过去的2011年,变幻莫测、跌宕起伏。在全球经济的持续严冬中,海
高大树木能使景观的效果更为突出,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为园林工作者们长期所关注。本文结合闽南地区实践,根据大树移植的成活原理,研究了诸多施工工艺问题,并探讨了大树移植的方
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以及各国公共外交的兴盛,外国领导人向中国媒体投稿的现象越来越多。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主动为《环球时报》撰文的外国领导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英国首相卡梅伦,外交大臣黑格;法国总统萨科齐;时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菅直人,外相前原诚司、松本刚明;智利总统皮涅拉;时任巴西总统卢拉等数十位。这说明外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直接与中国社会与民众接触与交流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与活性钙联合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59例,试验组口服阿仑膦酸钠加钙尔奇;对照组仅口服钙尔奇,6个月后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