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发展数感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GI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例如有一个空盒,有一堆糖,有人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能不能装满,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情景中形成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学会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培养数感,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思维在认知活动中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 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建立数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在认识大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如,联系本校实际,“我校有学生1000人”,让学生回忆一下每星期一这1000人在操场集合是什么样的,像10所这样的学校学生集中在一起就是10000人。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
  
  二、构建探索平台 在探索中发展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而是在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发现,主动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积累数学经验的同时,数感也得以培养。探究性学习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实际测量中,教师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出了教室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卷尺量; 有的学生先测出1 米长的绳子,再 1 米 1 米地量;还有的学生使用步测的方法。在测量中,从不同角度感知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
  
  三、组织交流活动 在辨析中深化数感
  
  学生在数感建立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交流自己对有关数的问题的个性化看法,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并懂得观察身边的事物,怎样用数来表示。数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基数)、顺序(序数),可以用来测量、命名和编码。学会倾听,从别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一种交流。在讨论“100万这个数究竟有多大?”事先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在班上交流。有的学生在《少儿百科全书》中查到:100万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9.9天心脏跳动的次数;100万小时相当于一个114岁的人活的小时数;有的学生拿出爸爸书架上的一本书,书的扉页上注明有100万字……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100万这个数有一些具体的感受,同时,可以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用大数交流,学会表达和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猜数游戏,能很好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一个同学说:“我想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你们能猜中吗?”
  “这个数比5000大吗?”“对!”
  “这个数比7000大吗?”“不对!”
  “这个数比6000小吗?”“对!”
  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体会数的大小 ,还学到一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数感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数感是人们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理解,是数学(理性)精神形成的基础;第二,数感是数学思考的催化剂,是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精神)成果;第三,数感是一种认知的直觉,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凭借对问题的直觉,触发创新思维的按钮,探究问题解决的创造性策略。
  (作者单位:443100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三小)
其他文献
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赢得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也能改变一个球队、教练及运动员的名誉或命运,也能使其一败涂地,甚至十几年的心血付之流水,一无所获。俗话说:“赛场如战场”,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是否能发挥最佳水平,关系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掌握的技能、技巧、比赛经验等因素,但往往有一些运动员不够重视准备运动。赛前准备活动,决定运动员能否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甚至决定比赛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它的研究。
期刊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绘画对孩子
期刊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种时间性的艺术,是由节奏、旋律、和声三个基本因素相互结合在时空运动之中进行的定规变化的节奏形态的音乐语言。旋律与和声都必须依附节奏,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是音节的灵魂。音乐,也是一门语言,语言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具有交际功能,而音乐语言同样具有交际功能,所以,音乐语言与自然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为用。因此,音乐教学必须抓住节奏这一灵魂和音乐语言这个表现手段
期刊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既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形式之一,也是体育运动本身的特性之一。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经过体育课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的交往增多,练习兴趣和主动性、运动技术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充分说明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
期刊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生在学习上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反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就是由于在学习中重学而不重思、重做而不重想,从而使化学学习困难重重,甚至最终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引导学生反思,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呢?笔者经过教学实践,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期刊
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找到学习的兴趣,激起探究的激情呢?笔者对此谈一谈个人体会: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发散思维对学生个体的创造影响很大。例如,结合“张骞通西域”的内容,可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看
期刊
【摘要】美术与作文教学相互促进,美术的直观性和训练的系统性对作文有示范性,能够解决作文难下笔、详略不当、写假话、套话、堆砌辞藻的现象。较高的文学写作功力,对美术学习创作具有指导程序、深化主题和丰富蕴籍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 作文 相互促进    作文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主课中的主课。美术是素质教育的宠儿,是艺术热招中的热门。双方教师高手如林,各自为提高所教学科成绩不懈地工作着,却较少让两者相
期刊
当前,新课改的方向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展示问题及问题发生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活动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摆脱“教师中心论”的阴影,扮演起新的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化。我认为,教师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应完成以下角色的转变:    一、变重传授为重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
期刊
近几年,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发现许多教师与学生在写字方面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许多师生写不了正楷字,如果让其一笔一画飞写,就不能将其笔画组合到一块,即使组合到了一块,也很难让人接受它的“美感”;其次,错别字、不规范字较多;第三,龙飞凤舞,难以识别,章法更是无从谈起;第四,会写毛笔字的人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有下:一是在教学与学习中对写字不够重视。在小学因忙于应试没有排写字课,初中仍忙于应试就更不排写字课了
期刊
随着活动课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有关理论的探讨也形成了热点,活动课的目标,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本人认为活动课目标的设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具有定向作用    尽管活动课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并且在许多国家已成为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它对于我国广大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从理论和实践上都相当生疏。可以设想,承担活动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数同时兼有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