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风景 退居人伦静谧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水村落
  一村一泉,泉水是村落生活交流的中心。清晨,迷雾缭绕,朝阳初上,散落各处的泉眼默默喷吐自己的乳汁。早起的女人们以打水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烈日高照,孩子们三五成群,抓鱼、水仗、爬树、摘果……好一个童年无忌。傍晚,女人们散开瀑布般的乌发,在刚没过膝盖的溪流梳洗。
  在一些村子中,泉水是神,和祖先一样,保佑这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很多村落的村民将他们的宗祠建在泉边,祭拜祖先,同时以示对泉眼的崇敬。这样的建设布局形成一种独有的景观——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再加上特有的地质地貌,特有的宗教信仰,决定了这里特有的农耕文化。由于他们的敬仰,这里的水得到了保护。泉水清澈,不仅源源不断的提供生活用水,还供给人类食物——鱼、贝、谷物、蔬菜。与城市中散发臭味的排水沟相比,显得无比珍贵,无法想像它们竟然是美舍河的上游。扔下鞋子,捞起裤腿,回到小时候,肆意嬉戏,用泉水洗涤尘埃。
  这里的村落离不开泉,离不开火山石。若不是现代的衣着,现代的交通,恍若隔世,青青的苔藓在耀黑的火山岩上散步,记录着房屋的年龄;一条条黑色长城,散落在溪中、水塘、田间,为大地肌理抹上浓浓的眼线。火山石的风化为这里提供了肥沃的酸性土壤,适合多种果树生长,于是村边、路旁、林中的野生果树让村民养成了悠哉的慢生活,也让我们旅行者能像孩童时代一样爬树摘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村外秘境
  在星星点点的村落之外,更加广阔的大地带给我们更多值得探索的秘境。丛林之下,是田地,是泉水,是沼泽,是火山;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这里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水、石、植被、动物,构成一组组漂亮的景观。停车眺望,毫无修饰的野生植物,粗犷奔放,挺立在浅水之中,宛若身处蒙古草原。娘娘庙旁层层叠叠的泉水,与建筑、植物相互映托,以幽静见长,颇有江南园林的味道。那央的水菜花清纯出彩,仰望黑石古桥,一黑一白,一大一小,显得楚楚可怜。沼泽中,膏菜晶莹剔透的露水,正诱惑无辜的小虫。抬头间,一只褐耳鹰掠过,或许此刻一条树蜥正好路过你的脚边。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风景,只恨自己为什么只有一双眼睛。
  夜间,虫鸣压过了鸟叫,飘忽不定的萤火虫渐渐代替城市的灯光。群星璀璨,郊外夜光,树蛙悄无生息地爬上了树头,蟹类慢慢溜出洞穴,一切尽需探索。夏日的宁静,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这里动植物众多,不仅是海南湿地的博物馆,同时还是海南文化的保留地。而最易保存下来的文物,当属石质的牌坊。位于琼北地区的羊山毗邻琼州首府之地,具有开发历史之久和受中原文化影响深远等因素的影响,取材便利,成就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明。作为一种古代文明的载体,羊山地区的牌坊极多。由于城市化进程,许多地区原府州的牌坊多数遭到破坏,而羊山地区却因为有茫茫森林的庇护,竟得以长久保存下来。这里的牌坊以明清年代居多,多记录功名科举等,但是体量极小,十分罕见,或许与海南人身材有关。这些是研究海南历史的珍贵史料。隐匿丛林中的不仅有火山牌坊,更有名门望族的后裔:有从海上飘来的南宋皇室后代、也有避难于此的张居正直系……每一个村落,都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优美的故事。
  保护与开发
  清晨,云雾还笼罩着森林,海口的居民已经开始繁忙的生活。羊山地区,也正在被繁忙的都市入侵。一片片施工工地正在吞噬这里的绿色,吵杂盖过了宁静,惊扰的不仅仅是多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提出,海南房价飞涨,全岛大开发,羊山地区也不能幸免。毫无地域特色的开发即将让这里变成千城一面牺牲品。
  填土,将湿地掩埋在厚土之下,填掉的不仅仅是涓涓细流,更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底线。羊山湿地的沼泽,是储存洪水的地区,也是地下含水层的回灌区,是解决城市内涝减缓城市河流污染的必要预留地。海口地处亚热带地区,每次的台风对于城市排洪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由于人口的增长,湿地的下游如美舍河已经污水横流;尚若将湿地填埋,海口的城市河流将不可想象。保护好羊山湿地,不仅仅是保护这里的动植物生境,更是保护了海口市区。
  随着海口市城区的不断扩张,海口的森林和湿地资源日益减少。但是,对于城市南部的羊山地区,决策者们一直在坚守,从“南控”到“南优”,始终把这一带的生态资源看成海口发展的“雷区”,绝不触碰。政府拟建4个湿地森林公园,将组成组成湿地森林带,保护海口,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
  但是,部分没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开发,也足以让人忧虑。它们不仅在建设过程中破坏生境,并且弱化了羊山地区的地域特色。
其他文献
2014年8月14日,海南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省工商联联合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海南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海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书记、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田德毅,海南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王胜、徐凤,秘书长黄琅和海南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委员、省工商联巡视员梁生彬,海南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委员、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海南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委员、省财政厅副厅长唐卓贤,海南省非公经济组织党
期刊
书法发展到今日,实用价值在不断地丧失,审美价值在不断提升,这无疑成为摆在书法家面前的一个思考。在古人那里,写字固然也是修身养性,但更多地还承担着记录与传播的功能。当移动互联网发达到人与人随时随地能够视频通话的时候,笔墨的实用功能不得不渐渐退让,变成这么一部分人的兴趣与追求,更多地承载起精神层面的东西。在很多年轻人那里,拿着毛笔,慢慢地从一笔一划开始,抵达某种内心的宁静、豁达与欢喜,是一件无比艰难的
期刊
2014年7月30日,海南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百镇千企行琼海对接会在琼海市委党校举行。活动由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中共琼海市委、琼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工商联投融资委员会、琼海市工商联(总商会)承办。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专职副主席徐凤,琼海市委副书记张忠惠,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省工商联投融资委员会主席黄召华,省交通银行副行长杨文超、省财政厅企业处处长杨传喜等出席会议。参加对接会的
期刊
初识欧小康,不是在翰墨场中,而是在足球场上。还在十多年前,我组织了一支业余足球队,准备参加海南业余联赛,请了个江苏籍的教头万江鸣,还“引进”了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球员,欧小康是其中之一。我们队的老班底队员总觉得小欧的踢法有点“独”,但不知为何万江鸣教练特别喜欢他,每次都让他首发。  一别好多年,再见,又是在绿茵场上。小欧球风依旧那么“独”,还添了个“毛病”——喜欢在场上指责队友,尽管他有时说得也对,
期刊
采访当天,一踏入姜代云的办公室,就仿若来到了某位西方好友的古典住屋。巴金《化雪的日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壁炉里火燃得正旺,不断地射出红蓝色的光。”而姜代云办公室里的壁炉虽然没在燃火,但是壁炉上的画幅、深棕黑色的茶几沙发、木棕色的办公桌和深黄色的天花板,无不在彰显着这里低调华贵的西方风格和办公室主人的艺术品位与追求。为了接下来的采访,姜代云让我们先看一段公司的短片,壁炉上的画幅缓缓收了起来,露出一台
期刊
绘制时代年谱  收藏连环画的缘起,是在八年前夏日里的一天,钟起的路过地摊,看到旧书贩子卖的小人书,突然想起孩童时期和堂弟用去椰子寨玩时捡到的一笔巨款——十元钱买了一堆小人书回来如饥似渴地阅读的场景。在和小贩一番讨价还价的厮杀后,他买了摊子上所有的连环画,这便是一个收藏者诞生的过程。  1980年代,物资依然缺乏,可供精神需求的书籍销售品也极少。小人书题材的广泛性,和通俗易懂的图配文形式,使它变成了
期刊
南岛视界: 当代很多青年画家多受西方绘画思潮的影响,崇尚当代艺术和油画,作为青年画家,你为什么对国画情有独钟?  欧小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已被封闭了几十年的国门突然被打开,中国艺术家吸收到了外来的新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哲学尼采、柏格森等人的著作在国内出版发行,改变了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艺术精神的传统认识,使人们对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的理解更为丰富。 
期刊
“定安娘子”与个人性情  南岛视界:在海南,写散文的女作家并不多,你在散文上耕耘多年,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定安娘子”的书写——这个称呼甚至已经和你捆绑在一起了。在此,我先问一个比较八卦点的问题,在生活中和写作中,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这个性格,影响了你的写作吗?  王姹: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对海南本土文学的创作,至今已经创作并出版了“王姹·印象定安系列文丛”《定安娘子》、《印象定安》、《风雅
期刊
从壶没找到开始  1974年12月,袁金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拿到他人生第一笔收入——12元。攥着每月12元的工资,袁金华先是收藏邮票,后又收藏钱币。  再后来,依照父亲的吩咐,袁金华开始在镇上四处寻找家里丢失的一个从南海带回来的年代久远的壶。最后壶没找到,袁金华却因为接触到了镇上诸多的古物,从一堆坛坛罐罐之间走上了收藏之路。  40年后,前来参观“白沙河谷”的人不断询问收藏背后的故事,袁金华抽一口
期刊
海豹俱乐部,一个由一群帆船发烧友自愿贡献时间和资源搭建的平台。围绕一个共同的爱好——玩帆船,发起者中有的出船,有的出码头,有的出技术。  有发烧友说,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俱乐部的概念。因为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国家,俱乐部就是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形成一个聚会。  8月的一个周末,一个由教师、医生、销售员、律师、飞行员等组成的体验队伍来到海豹俱乐部,搭乘几艘帆船从新埠岛游艇会码头出海。于是点点白帆乘风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