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复元汤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复旧不良是指分娩6周后子宫仍未能恢复至非孕状态[1]。分娩方式是影响产后子宫复旧的关键因素,剖宫产由于手术创伤、术中剥离牵拉、术后疼痛等原因导致子宫复旧慢,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2]。剖宫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易发生产后感染、出血、贫血等,影响产妇身体健康[3]。西医主要采取缩宫素进行治疗,但是效果欠佳,且其副作用会影响母乳喂养[4]。中医药在产后病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副作用小,对哺乳影响小[5]。笔者对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接诊的30例剖宫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给予自拟产后复元汤与缩宫素联合治疗,
其他文献
近年来,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并发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且影响创面愈合。因此,为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研究一种合理的术后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本文将自拟愈创止痛汤用于肛肠疾病术后的治疗,效果良好,具体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下肢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后常因局部渗出、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血管神经调节功能丧失等原因导致患肢局部肿胀、疼痛,严重的肿胀、疼痛等会引起手术切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还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愈合时间延长等。西医多以组织脱水为主,配合抗炎、止痛、止血等方法,消肿周期长同时不良反应较多[1]。中药内服外治在骨折损伤肿痛的缓解上具有较好疗效。笔者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入住本院的80例下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了自拟祛瘀消肿止痛膏外敷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达3%~4%[1],但5年生存率超过80%[2],手术、化疗及放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最常用的三大手段。部分乳腺癌阳性受体患者还需要进行5~10年的内分泌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3],如上肢水肿、潮热、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等,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影响后续治疗和预后,因而及时发现和治疗乳
胃肠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至关重要[1-2]。临床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使后期治疗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危及患者生命[3-4],故应给予足够重视,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本文旨在观察穴位敷贴超声导入疗法治疗ICU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改善危重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和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时机[1]。所以临床多采用放化疗或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等治疗手段,虽可杀灭肝癌细胞,但对人体正常组织损伤较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可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笔者认为滋养肝体乃是治疗之根本,故拟养肝化瘀消癥汤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结果报道如下。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大幅提升,且逐渐年青化[1]。颈椎病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长期劳损而引发,而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常表现颈肩酸胀、颈部活动障碍,影像学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2]。本文观察了艾灸联合抗阻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病,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破坏致使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2]。西医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临床以脾虚肝郁较为多见,治疗以健脾益胃、调畅气机为主要原则。本文观察了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自拟慢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的肛周疾病,约占肛肠疾病的50%,主要表现为便血、肿物脱出、肛门疼痛、瘙痒。多因久坐久站、长期便秘、排便时间过长以及嗜食辛辣刺激之品等诱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外剥内扎术是目前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经典术式,肛周水肿和疼痛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诱发尿潴留、便秘等,影响切口的愈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2]。现代医学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止痛药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然而由于术后切口部位特殊且局限,其疗效欠理想。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肛周水肿和疼痛疗效显著[3],基于此,本文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多发性疾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常表现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小腹腰骶疼痛,甚至剧痛晕厥,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1]。西医主要采用止痛药对症治疗,尽管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但效果不持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中医药治疗可从整体出发予以调治,但起效较慢;因此临床常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本文采用自拟散寒活血汤联合布洛芬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以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发生率不断增高。由于老年高血压具有控制率低、治愈率低的特征,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病程进展,高血压危险因素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临床主要采用降压药治疗,但副作用不容忽视,还存在着用药时效性以及选择受限等问题,这都使得老年患者的降压达标率更低[1]。而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辨证论治、多靶点及整体调节等特色,显现出降压平稳、危险事件少等优势[2]。笔者根据临床患者实际情况及既往医家经验和理念,自拟麻芎降压汤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