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六亚甲基酯—共—癸二酸酐的合成及其体外生物降解性能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齐聚碳酸六亚甲基酯二酸和癸二酸按照 2 5∶ 75、5 0∶ 5 0和 75∶ 2 5 (质量比 )的比例共聚 ,合成出含有脂肪聚碳酸酯片段和癸二酸酐 (SA)的聚碳酸六亚甲基酯 -共 -癸二酸酐 (PHCSA) ;PHCSA的结构经FTIR和 1 H NMR证实 .PHCSA在 0 .1 mol/L、p H7.4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降解速率随着 S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降解 1周后 ,SA摩尔分数分别为 80 %、5 8%和 3 2 %的 PHCSA,其失重率分别为 64.3 %、45 .2 %和2 1 .5 % ;PHCSA的降解为酶所催化 :SA摩尔分数分别为 5 8%和 3 2 %的 PHCSA在含有 1 %脂肪酶的缓冲溶液中降解 1周后 ,其失重率分别为 5 1 .2 %和 2 6.1 % ;PHCSA降解样内外层的分子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降解2周后 ,SA摩尔分数分别为 80 %、5 8%和 3 2 %的 PHCSA,其内外层分子量与初始分子量之比 Mw/Mw0 分别为89.9%和 2 7.9%、98.1 %和 3 9.1 %以及 97.8%和 47.2 % ;这些结果说明 PHCSA具有表面降解的特性
其他文献
以季(钅米/舛)盐[Ph2P(CH2OH)2]+Cl-与胺的曼尼希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产率合成了含Ph2PCH2N 配位络合基团的两亲膦配体N,N-双(二苯膦甲基)哌嗪,用NMR、MS、IR、UV等
利用催化光度法和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钌、铑、锇、钯等贵金属元素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1~5] ,作者曾用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类显色剂用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痕量钌、铑、锇等
用Raney Ni催化加氢对烷基苯甲酸合成了6种取代环己烷羧酸,并对对烷基环己烷羧酸的取代基空间效应和构象自由能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基碳链增长,加氢反应
利用偶联剂KH-570与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颗粒进行化学反应,可以将 CHCH2 基团引入颗粒表面. 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将其分散在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乙酸乙酯和甲苯(体
采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线性扫描等电化学暂态方法研究了纳米TiO2电极在不同介质中的阴、阳极电化学行为,考察了酸的种类、酸度、电位、温度等条件对电极的电化学
TiO2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成本低等优点,是理想的光催化材料[1],在环境治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
肟酯(醚)类化合物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新农药创制过程中,肟常被用作分子设计的有效基团.前文[1~3]我们合成了具有环丙烷结构的拟除虫菊酸苯甲醛肟酯,其中苯甲醛肟4-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