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孟老,是在仲夏时节的一次有关秘书工作会议上。
那天下午,在国防大学门前,一位身材清瘦、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人伫立在夏日暖风中。雪白的头发与身后深紫红色的墙壁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沉静淡定的深刻印象。
孟老名叫孟进鸿,祖籍山西,1951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不久便被分配在首都公安警卫师,1952年进入中南海工作,1953年在新成立的中央警卫团干部处工作,1961年随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到中央警卫局办公室工作,协助团长担负毛主席到外地巡视工作时的警卫工作,后担任中央警卫局办公室副主任,在此岗位上一直工作到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之后,又 担任中南海第一任开放办主任,1982年调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于1985年随学校合并到国防大学,在国防大学先后任学员队政委、系主任、主任,1991年晋升为少将,直至1995年退休。退休后又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秘书科学院院长等职务,继续为中国秘书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
一番寒暄后再悄悄观察孟老,虽然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已带走老人的青春年少,但却给老人铸就了“仙风道骨”的精气神韵。曾经的特殊工作经历也为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平添几许令人崇敬的神秘色彩。
在与老人交谈之后,对孟老的敬佩油然而生。被众人围坐在中央的孟老就像一位坐在自己家中的老人,平和而安详,亲切、随和地接受大家的问候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全然没有那种因为从事一项特殊的工作而滋生的清高自傲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大家很快地便与孟老进入无拘无束的交流之中。
不知是何人提起,孟老开始深情地回忆起他第一次在中南海见到毛主席的情景。1952年,全军开展“文化大练兵”活动,针对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官兵不识字的情况,部队中掀起了识字热潮。5月,风华正茂的小孟从警卫师选调进入中南海工作。因为小孟从小读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在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所以领导让他担任文化教员,成为警卫战士的识字老师。
6月的一天,小孟正在中南海万善殿的树下教警卫战士识字。毛主席路过此处,观看战士们学习文化。主席拿过一位战士手中的小本,一边看着,一边问道:“这上面的字你都会了么?”这位战士一时没听明白毛主席的湖南话,小孟赶紧上前充当“翻译”。毛主席又转过身来问小孟:“你多大了?”小孟回答说:“我17了。”主席接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小孟回答说:“我叫孟进鸿”,主席说:“那你是孟子的老乡啦?”小孟说:“我不是孟子的老
孟进鸿(后排左)随同主席视察
乡,我是山西人。”毛主席看着小孟风趣地说:“那你是阎老西的部下了。”主席接着问小孟:“你教得了他们么?”“能行!”年轻的小孟信心十足,干劲百倍。毛主席赞许地点点头。得到毛主席鼓励的孟教员无比幸福。听着孟老的娓娓道来,仿佛这件事就发生在昨天……时隔近60年了,孟老仍沉浸在与毛主席第一次相见的幸福之中。
孟老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30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成为他最值得记忆的往事,想必在这样一位伟人的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毛主席作为政治家的高深修养、作为诗人对人类自然的美好情怀以及作为一位耄耋老人对身边家人及工作人员的深厚感情,都对孟老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以至于后来他在调离中南海进入国防大学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至今的30多年生活中,始终做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从不多谈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往事,更没有用这段特殊的工作经历撰写回忆录、出书、接受访谈等方式替自己获取名利。或许是特殊的工作环境养成他守口如瓶的习惯,或许是多年的工作纪律形成了他自觉遵守的行为,或许在孟老看来,与伟大领袖毛主席相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渺小和不足挂齿。孟老始终恪守着自己认真做事、平淡做人的生活准则。不张扬、不炒作、默默地守着自己一段难忘的经历和美好的记忆。眼前这位看似神秘不平凡的老人,却有着如此“冷静”如此“平凡”的心境,这岂是一个“难能可贵”可以概括描述的呀!
不知不觉,话题转入了时下的热门话题——养生。众人都想知道孟老有什么养生之道,孟老淡淡一笑说道,“我有什么养生秘笈?我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平时和普通人一样看看书,散散步,打打太极拳。也会在生病不舒服时到医院看医生。”有人问:“那您有什么爱好么?”“有啊,我爱旅游。”孟老说,在中南海时,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随毛主席出行,像杭州、武汉等,走过不少地方。但那是在工作,无暇好好地游玩,不过却培养了对旅游的兴趣。退休之后,孟老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了。“十多年来,我可以说走遍了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孟老搬起手指头兴致勃勃地如数家珍般历数他曾走过的地方,“五岳”、湘西、海南、云贵川、黄河、长江、松花江,中原、沿海、西北疆。南至广西的河口海关,北至绥芬河、满洲里口岸,东至海上的舟山群岛,西达新疆的喀什边陲……孟老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广阔,使自己的心情更加舒畅,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虽然与孟老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孟老的气质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他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特殊经历,从不张扬,以一种平淡豁达,谦和低调的态度面对世人,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显得那样可贵和令人尊敬;而孟老对旅游的热爱,又体现了他对人生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孜孜追求。这“一冷一热”、“一静一动”的鲜明气质,不由得使我们再度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作者系《中国秘书学文库》编辑部主任)
那天下午,在国防大学门前,一位身材清瘦、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人伫立在夏日暖风中。雪白的头发与身后深紫红色的墙壁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沉静淡定的深刻印象。
孟老名叫孟进鸿,祖籍山西,1951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不久便被分配在首都公安警卫师,1952年进入中南海工作,1953年在新成立的中央警卫团干部处工作,1961年随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到中央警卫局办公室工作,协助团长担负毛主席到外地巡视工作时的警卫工作,后担任中央警卫局办公室副主任,在此岗位上一直工作到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之后,又 担任中南海第一任开放办主任,1982年调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于1985年随学校合并到国防大学,在国防大学先后任学员队政委、系主任、主任,1991年晋升为少将,直至1995年退休。退休后又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秘书科学院院长等职务,继续为中国秘书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
一番寒暄后再悄悄观察孟老,虽然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已带走老人的青春年少,但却给老人铸就了“仙风道骨”的精气神韵。曾经的特殊工作经历也为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平添几许令人崇敬的神秘色彩。
在与老人交谈之后,对孟老的敬佩油然而生。被众人围坐在中央的孟老就像一位坐在自己家中的老人,平和而安详,亲切、随和地接受大家的问候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全然没有那种因为从事一项特殊的工作而滋生的清高自傲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大家很快地便与孟老进入无拘无束的交流之中。
不知是何人提起,孟老开始深情地回忆起他第一次在中南海见到毛主席的情景。1952年,全军开展“文化大练兵”活动,针对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官兵不识字的情况,部队中掀起了识字热潮。5月,风华正茂的小孟从警卫师选调进入中南海工作。因为小孟从小读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在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所以领导让他担任文化教员,成为警卫战士的识字老师。
6月的一天,小孟正在中南海万善殿的树下教警卫战士识字。毛主席路过此处,观看战士们学习文化。主席拿过一位战士手中的小本,一边看着,一边问道:“这上面的字你都会了么?”这位战士一时没听明白毛主席的湖南话,小孟赶紧上前充当“翻译”。毛主席又转过身来问小孟:“你多大了?”小孟回答说:“我17了。”主席接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小孟回答说:“我叫孟进鸿”,主席说:“那你是孟子的老乡啦?”小孟说:“我不是孟子的老
孟进鸿(后排左)随同主席视察
乡,我是山西人。”毛主席看着小孟风趣地说:“那你是阎老西的部下了。”主席接着问小孟:“你教得了他们么?”“能行!”年轻的小孟信心十足,干劲百倍。毛主席赞许地点点头。得到毛主席鼓励的孟教员无比幸福。听着孟老的娓娓道来,仿佛这件事就发生在昨天……时隔近60年了,孟老仍沉浸在与毛主席第一次相见的幸福之中。
孟老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30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成为他最值得记忆的往事,想必在这样一位伟人的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毛主席作为政治家的高深修养、作为诗人对人类自然的美好情怀以及作为一位耄耋老人对身边家人及工作人员的深厚感情,都对孟老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以至于后来他在调离中南海进入国防大学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至今的30多年生活中,始终做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从不多谈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往事,更没有用这段特殊的工作经历撰写回忆录、出书、接受访谈等方式替自己获取名利。或许是特殊的工作环境养成他守口如瓶的习惯,或许是多年的工作纪律形成了他自觉遵守的行为,或许在孟老看来,与伟大领袖毛主席相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渺小和不足挂齿。孟老始终恪守着自己认真做事、平淡做人的生活准则。不张扬、不炒作、默默地守着自己一段难忘的经历和美好的记忆。眼前这位看似神秘不平凡的老人,却有着如此“冷静”如此“平凡”的心境,这岂是一个“难能可贵”可以概括描述的呀!
不知不觉,话题转入了时下的热门话题——养生。众人都想知道孟老有什么养生之道,孟老淡淡一笑说道,“我有什么养生秘笈?我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平时和普通人一样看看书,散散步,打打太极拳。也会在生病不舒服时到医院看医生。”有人问:“那您有什么爱好么?”“有啊,我爱旅游。”孟老说,在中南海时,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随毛主席出行,像杭州、武汉等,走过不少地方。但那是在工作,无暇好好地游玩,不过却培养了对旅游的兴趣。退休之后,孟老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了。“十多年来,我可以说走遍了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孟老搬起手指头兴致勃勃地如数家珍般历数他曾走过的地方,“五岳”、湘西、海南、云贵川、黄河、长江、松花江,中原、沿海、西北疆。南至广西的河口海关,北至绥芬河、满洲里口岸,东至海上的舟山群岛,西达新疆的喀什边陲……孟老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广阔,使自己的心情更加舒畅,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虽然与孟老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孟老的气质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他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特殊经历,从不张扬,以一种平淡豁达,谦和低调的态度面对世人,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显得那样可贵和令人尊敬;而孟老对旅游的热爱,又体现了他对人生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孜孜追求。这“一冷一热”、“一静一动”的鲜明气质,不由得使我们再度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作者系《中国秘书学文库》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