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致知焉尽矣——禅学对诠释王阳明思想的一个启发

来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阳明的《大学古本序》定本是心学的一部纲领性文献。其末句“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如何断句,晚近由于两位学者的加入,而成了一个未解公案。从王阳明弟子以来,即读作“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陈来认为,当读作“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而林乐昌则力辩传统读法无误。从禅宗“迷即众生悟即佛”的表达得到启发,提出一种新的读法:“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其要义在于,“悟”是衡量“致知”与否的标准,“悟”是“致知”的最高阶段。
其他文献
2003年1月美国的一些南方州在红细胞成分中发现了不能解释的白色颗粒物质(WPM),使得2003年成为输血医学领域颇成为有意义的一年(见本刊2003年第2期192页——编者注)。WPM最初
患者女,47岁。因“外伤后多发骨折发现肝占位10余天”入院。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为3.64×1012/L,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内多发低回声和强回声。CT平扫
本文以中文古登堡计划、翻译丛书项目之一:科幻小说Metropolis的汉译项目为基础,在实践中应用文化学派的相关理论,并据此提出其应用在科幻小说这一具体文学类型上的若干原则。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引进新的文化交流,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纵横上下五千年,沉淀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与精粹,教育工作者应在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