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生动而有灵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好课?这个话题无数的教育专家和权威已经进行过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本不应该在此班门弄斧,但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使命感促使我需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做一次总结与反思,因而借此机会来谈谈我心中的语文课,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冀求方家指导并期盼与同行交流切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育最核心的前沿阵地,应该是开放、生动而充满灵性的,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主人和主角。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动”的语文课才会生动,才能成为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这里的“生动”,指学生整个身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到课堂中,主动积极的进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总结反思。那么语文课堂中如何才能做到“生动”呢?笔者想结合自己执教《明天不封阳台》的实录片断来谈谈拙见。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实录片断
  师:作者为什么决定要封阳台呢?
  生:因为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师:没有错,那么为什么最后他又决定先不封阳台了呢?
  生: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自己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师:你说得很对,那么作者家的阳台究竟要不要封呢?同学们仔细思考,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发表你的意见。
  (学生思考与交流)
  生:不要封,因为封阳台会使鸽子受到惊扰,鸽子就不能好好的养伤,也会扑灭儿子的希望。
  生:我觉得最好还是要封起来,因为作者家在12层,不封太危险,而且封了阳台之后可以帮鸽子做个窝,也不影响鸽子养伤啊。
  生:我认为应该不要封,因为不封阳台可以更贴近大自然。
  师:说得好啊,不封阳台我们就可以接近大自然,和大自然更贴近了。
  生(高举手臂):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都市都已经没有大自然了,不封阳台又怎么能接近大自然呢?
  师:嗯,坦率的说,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有想到过,但是听你这么一问,老师觉得确实是这样:现在的城市只有钢筋水泥混合土,满眼都是高楼大厦,大自然早就不见了踪影。你的这个问题很合理也很有难度,不知道同学们有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真诚的鼓励学生,提问的学生很兴奋,其他同学也被这个“有难度”的问题激发了“斗志”,都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生:我觉得不封阳台,可以看得更远,看到城外的山和水还有遥远的天际,不就是看到大自然了吗?
  生:城市里还是有大自然的,比如美丽的燕山公园,还有波光粼粼的护城河。
  生(自己站起来):就算你们说的都是对的,这跟封不封阳台有什么关系呢?封了阳台也可以看到这些风景啊。
  师:看样子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小,不如大家一起好好讨论讨论。
  (教师完全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来“主宰”课堂,同学们此时热情高涨,几人一组开始热切的讨论)
  生:我觉得,封不封阳台只是一种形式,作者的心才是关键。不封阳台,意味着作者的心更贴近大自然,也象征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学生个个迫不及待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同学们果然是充满智慧的啊,老师也深受启发,原来作者不封阳台是因为内心对大自然那种执着的向往和热爱,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去与自然和谐相处,想必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吧。这位提问的同学,你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生(很满足的):满意。
  (教师始终维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在民主的课堂中和谐互动)
  ……
  这节课是我所参加的一节评优课。课堂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最终也没有让我失望,课堂高潮一波又一波,最终这节课拿到了该次比赛的第一名。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唯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的生动。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怎么让学生“动”起来呢?
  一.课堂模式应开放
  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呈“百花争鸣”、“百舸争流”的良好趋势,各种模式难论高下优劣,但是唯有一点我坚信不疑:那就是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是呈“开放”的状态。
  语文课堂模式的“开放”,意味着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是和谐共存的。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主的、自发的合作探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和情境;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由的、即时的提出心中的疑惑,而教师则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旁逸斜出”,“顾左右而言他”,教师则应该恰当的穿针引线。当然,这种“开放”,并不是任由学生胡思乱想,天方夜“谈”,而是要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来放开自己,融入课堂。
  二.教师评价要给力
  教师的课堂行为之中,评价学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与思,因此,一次“给力”的评价完全可以改变一个学生,至少是改变这个学生一节课的学习行为。那么,什么样的评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之中更投入呢?
  首先,“夸张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例如:老师从没见过一个学生能把这篇文章读得这么好,老师鸡皮疙瘩都全跳出来听了!其次,“真诚的鼓励”会让学生感动莫名。例如:虽然你读得还不够流畅,但是你的声音真的很好听,非常悦耳,加油吧!再者,“幽默的批评”能避免尴尬,提升信心。例如:你的回答好似粉碎机,把老师的心都粉碎了,你有万能胶帮老师粘一下吗?当然,教师怎样评价学生才最“给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关键是要击中学生的心坎,打开学生的心扉。
  三.有效把握课堂意外
  《明天不封阳台》这节课之所以受到评委的青睐,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学生那“突然一问”。当然,笔者对课堂中这一“意外”的“纵容”,也是精彩课堂诞生的缘由。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教师决不能扼杀学生智慧和灵感的生成,反而应该有效把握课堂“意外”,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意外”转化为课堂的亮点。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意外”:学生课堂中的疑惑,我们要善于捕捉放大;学生思维中的死角,我们要善于挖掘开拓;学生矛盾的细节,我们要善于巧妙诱导;学生知识的空白,我们要善于“补白填空”……总之,教师要敏锐的把握课堂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使学生“动”起来,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效益。
  四.适当提高问题难度
  中学生大多喜欢挑战困难,同时喜欢表现自己,尤其是对男生和优秀的同学来说,只要我们适当提高课堂问题的难度,就完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像火车一样“开动”起来。
  《明天不封阳台》的课例中,我就是抓住了学生提出的思考题,再将之反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再比如我执教《幽径悲剧》时,就提出“文章写的是紫藤萝的悲剧,标题为什么叫‘幽径悲剧’?”这个问题来让学生思考。事实证明,学生对难题的兴趣确实更浓厚,退一步说,就算学生解决不了所谓难题,这个难题至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立体的参与课堂。
  我想,一节语文课无论教师多么出色,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学生。只要学生学到了,教师就是教对了;只要学生有收获,教师就是教好了;只要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堂就会生动起来。
  虞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溧阳。责任编校:黄碧斋
其他文献
一、鼓励财会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制定企业发展目标企业要发展,必须预先制定发展目标。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则又必须正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状况,进行企业的经营决策。武汉钢
小学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的繁重教学任务,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下面就谈谈我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应该出现在秦朝,以胡亥为代表的秦始皇的儿子们,是那个时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为,秦始皇不仅缔造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且把天下财富
我县继1993年高标准完成扫盲任务后,大力举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义容镇和龙窝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到了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标准。
A fast approach was described for the synthesis of water-dispersible monodisperse dopamine-coated Fe_3O_4 nanoparticles(DA-Fe_3O_4) with uniform size and shape
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影响已经被人们逐渐认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随之增多。本文通过介绍软土地基工程的特点,然后介绍房屋建筑地基
当代清装剧上演的官员出行场面,往往是不问品级都坐轿子。这与历史实际情形相去甚远。清朝北京街上没有那么多轿子往来,很多官员都是骑马乘车出行,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体制上的限制。清朝崇尚骑射,不忘旧俗,用轿制度比较严格。乾隆十五年(1750)以前,京官三品以上可以乘四人轿,四品以下可以乘二人轿。以后更改用轿规定,只允许文官二品以上,且年过六十的人乘轿。武官则不论品级与年纪,都不允许乘轿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
2012年2月2日,Faceboo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提交IPO申请,计划融资50亿美元,刷新了全球互联网企业IPO纪录(此前的纪录为Google所保持,募资19亿美元)。Facebook缔造
儿子终于上学了,只是学校比幼儿园远得多,我必须起得更早,先骑自行车送他去学校,然后再匆匆赶往单位。 以前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人车都少,我们一路顺当边走边谈、说说笑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