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知行不一”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投资,似乎很多人都能随时“抖出”一大堆理论和成功经验来分享,俨然都是专家。尽管不少投资者认为自己在根据“科学决策”来做“理性投资”,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往往做不到“知行合一”,从而令“科学决策”和“理性投资”无以为继。结果,当然大多都是不理想的了。
  让我们看一些“知行不一”的例子吧:
  例子一:最近参加投资研讨会,交流中有不少富人都异口同声提到一个问题: 我现在手头有几套投资房,要抛吗?我往往都会反问两个问题:按市价计算租金回报率是多少?(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往往都在2%以下)您认为此时政府还会放任房价失控大涨吗?(答案多是不会)。既然知道当前的回报率不高,而长期上涨空间有限,科学决策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卖出”呀。然而,当前卖者寥寥,“知”与“行”显然不一。精明的投资者往往说:现在不卖! 等确定要大跌时再卖。然而,这就根本谈不上“科学决策”了,因为这桩买卖的决定不是通过科学分析得出,而仅是凭心理暗示而已。
  例子二:前一段时期,投资者大多数在抱怨投资新股大亏。但实际却是不少投资者明知道“三高”,依然参与抢购和爆炒,期望火中取栗而暴利一把。这就出现了一边骂着发新股,一边抢着高价接盘,又盼着自己高价接盘后,突然因新股停发而被炒高获利。这与“一边控诉着交通违章,一边闯着红灯来自己占便宜”的做法无异。然而,这种“知行不一”,最终受害的是自己: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高价发行,上市后曾受追捧;大股东们趁机积极高位套现,高管们更是积极地辞职卖股!为什么?因为价值被超级高估。试想本来值一元的东西市场上有人一百元要,不卖的是傻子!股票价格其后往往大幅下跌。这意味着大股东在高价位减持,散户在高价位接盘,最终结果是财富从散户转移至大股东手里。
  例子三:在年初林林总总的机构投资策略报告中,必有的一段内容就是对国内股市指数点位的预测。而“专家们”多喜欢推荐“必涨的股票”来“往投资者的口袋塞钱”,真是比“活雷锋”还亲。但是,据相关媒体统计,无论是出场费高达六位数的经济学大腕,还是被奉若神明的民间神人,近年来他们对中国股市的预测几乎全部失准。虽然实践已证明预测不靠谱,但不少投资者依然跟着个人感觉走,追随这些“投资宝典”进行机械操作。很明显,这也不是“知行合一”。其实,根据预测来操作,不是真正的投资,反而类似一场赌局,其本质是由投资者支付赌注,别人的意见决定如何下注,亏了虽可以怪“专家”,但损失的钱可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啊。最终取得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不成正比。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知道,投资决策应基于分析价值来把握长期方向,而并非基于短期的走向。行动上,我们就应该放弃对市场短期走势的预测了。
  以股市为例,上证的2300点对应的市盈率仅为12倍左右,市场投资价值已经接近成熟资本市场水平,而上市公司的总体利润增长率远高于成熟市场。那合理的投资决定不应该是“买入并坚持吗”?此时坚持投资,长期取得合理回报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同样的道理,既然知道目前16家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平均值在5-7倍之间,市净率在1.5-2倍之间,是为历史低位;同时在整体经济增速维持平稳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年年增长。我们行动上不就是应该买入来等待长期合理回报吗?至于短期的波动,大可不必在意。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的贷款都会成坏帐,会影响银行经营前景云云。那么,假若如此担心房地产崩盘,为什么还敢继续持有N套的房产?这显然也不是“知行合一”呀!
  
  黄凡
  CFA、CFP、CGA,德意志银行(中国)私人投资管理部副总裁、投资总监,曾供职于汇丰银行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从事私人投资。他从1995年起开始在金融投资界任职,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其他文献
艾萨师傅  在艾萨的专栏互动里,不少铁杆粉丝这么称呼他——艾萨师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投资界,“师傅”一般只授予那些投资年限绵长、历经多次牛熊并且还能“剩下”的人。艾萨拥有30多年香港及亚洲市场的投资实战经验,其实战业绩甚至不逊于其老同事东尼——其管理的环球投资组合于1991年至2000年间,增长达14倍,即每年约有26%的增长。    难得的是,艾萨愿意“响声发大财”,笔耕不辍,也乐意在专
期刊
青花瓷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品种丰富多样,新创了许多器型。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跨越二十二年,是最重要的青花瓷产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十年前,一件清代民窑瓷器不过千元,现在却能高至几十万
期刊
“你发现没?最近货币基金收益老高了。”一个朋友在电话里神秘密的说。一查,果不其然,个别货基一天可拿到9%的年化收益率。  其实这不寻常,很寻常:货币基金是通过溢价卖出自己所持有的短期融资券(在实现资本利得的同时减低未来债券利息收入)创造出这些暂时高收益。这种人造高收益不但是暂时的,而且不会在短期内重复,所以投资者不应该盲目依赖这些短期内不可复制的历史数据作为自己投资的参考。    高收益原因一:放
期刊
春节刚过,在北京一家研究院工作的太太很兴奋地告诉我,院里的工会正在推荐、组织内部员工认购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达到8.1%,大家都在疯抢。“院里的工会年年都会组织大家买这类理财产品,收益比银行高很多,而且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失手过!”   “是哪家银行的产品?”我问。“好像是外地的一家银行吧?”太太有些含糊了,但依然兴奋:“我老妈和舅舅说了,已经汇了20万过来,准备买。”“8.1%的收益确实很高
期刊
“蜜月期”很短  落地就要生根,个人的语言、文化这些连接血脉的情愫如何适应新的水土,一直是个难事儿。文化震荡(Culture Shock)是心理学、社会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幸或不幸,这种感受在移民中再普遍不过。移民海外的人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缺乏朋友、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等原因,都会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和不适应感。很多移民说自己是“浸淫着西方文化洋气扑鼻的一个假洋鬼子却心里矛盾地放不下最后的中国情结
期刊
2012年,我对全球经济有如下展望:  第一,在德国的主导下,欧洲将采取紧缩政策来挽救欧元,这一举措将降低生活水平,所以欧洲可能面临政府的动荡。  第二,自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的这几年,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由于美国货币宽松而得到大量的热钱,使其经济发展基本都是泡沫化。而从今年开始,由于欧美政府不可能再继续施行大幅货币宽松政策,泡沫行将破灭。  第三,美国经济目前似乎已见底回升,今年本应继续复苏,但是
期刊
如果你现在有9.6万亿美元,你是买17万吨黄金,还是买下美国4亿亩耕地加上16个埃克森美孚公司再给自己留下1万亿美元零花钱?这是巴菲特给黄金投资者的一个问题。最近,《财富》杂志刊登了他的精华版年度股东信,再次用这个问题来说明他为什么不喜欢黄金而青睐股票。17万吨黄金是目前全球黄金的总储备,而9.6万亿美元是这些黄金以目前价格大致计算的总价值。  巴菲特本人不喜欢黄金投资是众所周知的,在他看来,估计
期刊
曾在中国银行做了一笔期权交易,这款产品很少有人做过,过程很有趣,现拿出来和读者分享。  2009年,我从中国银行的一张折页上看见了期金宝业务。其中一段说明是这样:期金宝是指客户根据自己对国际黄金价格未来变动的判断,向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的期权费后买入相应面值、期限和协定黄金价格的期权(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在期权到期日如果黄金价格变动对客户有利,则客户通过执行期权可获得较高收益;如果黄金价格变动对客户
期刊
别被白酒烧了喉  佳酿虽好,切勿贪杯,这些年喝酒股喝得高兴的股民们,在未来的日子也要谨慎了。在对白酒行业持续跟踪中,作客圆桌的三位基金经理都观察到白酒行业增速放缓的迹象,以及行业走向分化的趋势。虽然看好通胀驱动的长期趋势,但短期小心为上。    钱经 近两年熊市之下,A股白酒板块总是涨幅居前,并牢牢霸占高价股的王冠。但近来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价酒企业频受质疑。酒行业大把赚钱的时代将一直持续
期刊
《饮食男女》里老牛有一句话:人生不像做菜,等菜齐了再下锅。万荣四十不惑时却想明白了一件事:有时候,菜齐了,下锅也不晚。  16岁时以高分考进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做了二十多年媒体,之后投身影视,担纲《亮剑》等热播剧的制片并大获成功,这让万荣觉得自己在体制内折腾的二十多年没浪费。“慢慢做本子,慢慢融资,慢慢赚钱”,更是万荣现在的投资诀窍。    小米加步枪PK美剧  当过兵的父亲对万荣影响很大,即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