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洋洲友好协会成立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洋洲友好协会2月23日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召开了首届理事大会,并举行了成立招待会。中大友协的宗旨是增进中国人民与大洋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扩大双边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理事大会通过了中大友协章程,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彭珮云为会长,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和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为副会长。
  彭会长在成立大会致词中说,中国与大洋洲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贸、文教等领域交往密切,合作日益增多,加强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域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大友协将充分发挥民间积极性,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促使双边关系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李小林副会长在理事会上作了工作报告。
  会上,理事们就如何开展中大友协工作进行了分组讨论。理事们畅所欲言,对中大友协的工作、如何开展民间交流以及民间外交如何为进一步改善中国与大洋洲国家与地区的关系,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当晚,中大友协举行了成立招待会。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来自社会各界的中大友协理事及大洋洲各国驻华使节等中外来宾近百人出席了招待会。陈昊苏在招待会上致词,对中大友协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中国与大洋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已逐渐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官民并举的良好态势。但民间关系发展还不平衡,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待开发和深入。新西兰驻华大使包逸之代表大洋洲国家驻华使节致贺词。
  名为“太平洋明珠”的太平洋岛国舞蹈团特为来宾表演了独具岛国风情的舞蹈节目,以表示对中大友协成立的祝贺。
其他文献
应中日友协邀请,由日本千叶县、茨城县4所高中学生组成的代表团一行75人于2006年11月24日至26日访问四川。  代表团是2004年新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提出增进两国青少年交流建议、两国政府分别设立友好交流基金以来,中国邀请访华的首批日本高中生。该团在北京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中日友协会长宋健、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戴秉国分别予以会见。代表团在四川期间,主要与成都石室中学、七中、棕
期刊
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日中友好99人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日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天津举行。研讨会以“加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为主题,就中日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以及民间交往、文化关系等进行了研讨和交流。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金永健,前中国驻日大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杨振亚,日中友好99人委员会代表秋冈家荣,
期刊
由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以色列驻华使馆共同主办的《慈怀仁心与惨无人道》图片展于2006年12月13日在天津举行开幕式。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天津市对外友协副会长赵燕南、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以及天津各界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慈怀仁心与惨无人道》展览以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一边是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灭绝屠杀,另一边是中国人民对犹太难民给予的热情接
期刊
第12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举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派出以副会长梅平为团长的代表团前往出席。美方特邀中国进出口银行前总裁、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佟志广,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錦诗,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蒋澄宇教授参加研讨会。    本次斯诺研讨会分四个专题进行。首先是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及未来中美贸易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圆桌会议。这场活动在堪萨
期刊
为纪念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海军准将伊文思卡尔逊诞辰110周年,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代表团应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的福曼大学、哥伦比亚南卡大学及卡尔逊家属的邀请,于2006年10月23日至24日前去参加纪念活动,并到两所大学进行访问。  在格林维尔的福曼大学,代理校长汤姆卡泽博士举行宴会欢迎代表团。梅平团长在会上作关于中美关系的报告。代表团还与亚洲研究学院的师生见面,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情况、中国妇女现状
期刊
为庆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对外友协发起举办“中国东盟友好之旅”大型系列活動。2006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对外友协亚非部副主任陆学志率“中国东盟友好之旅”代表团一行23人5辆车从北京出发经广西友谊关前往越南、老挝、柬埔寨访问,11月10日至20日,井顿泉副会长一行及随行的艺术团在泰国曼谷与车队汇合成60余人的代表团续程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沿途得到了
期刊
160年前的7月,在南部非洲印度洋洋面上,几只舢舨载着60多名黄皮肤、黑头发的男子在风浪中挣扎着前进。当覆盖着红褐色火山石的留尼汪岛出现在视野中时,已经忘记自己漂流了多长时间的人们禁不住欢呼雀跃起来。他们是第一批从遥远的新加坡招募来的华人蔗农。   1846年,第二批450名华人到达了,紧接着两年后,又有728人到来。但他们都在履行完5年合同后离去,管理者的粗暴对待和岛上缺医少药、罪犯横行的现状使
期刊
德国议员代表团一行13人应我会邀请于2004年10月31日至11月9日访华,该团访问了北京、重庆、宜昌、武汉和上海。  代表团系由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组派,成员主要来自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的青年组织,其中有2位欧洲议会议员,5位德国联邦议会议员。赛德尔基金会是德国重要的政治基金会,在德政界,特别是巴伐利亚州有重要影响。该会是我会在德国的多年合作伙伴。  对外友协陈昊苏会长宴请了该团。陈会长表示,中
期刊
2004年12月14日下午,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北京会见应邀来京参加中日民间友好团体工作会议的日本日中友协理事长村冈久平、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等日中友好六团体理事长一行。对外友协副会长陈永昌、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等会见时在座。  唐家璇国务委员说,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此时召开这样的会议,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商中日友好大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家璇
期刊
中国-西班牙论坛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此次会议的总主题为中西合作的新阶段。中西两国政界、经济界、文化界、教育界、科学界、体育界、新闻界、地方政府等方面的代表在广泛领域内就进一步加深中西和中欧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论坛西方主席萨马兰奇,中方主席胡启立和执行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以及中西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界的400多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