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虽然有其自身特点,但是会计核算上有许多相似点和相同点,二者的会计核算可以合并;合并后使会计核算工作更为简便,也增强了适应性。
关键词: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比较;合并
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都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或提供劳务)业务。主营业务是指企业经常发生的、比重和金额较大的、可以预见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以及提供经常性劳务(如旅行社提供服务劳务、理发店的理发劳务)等业务。企业除了发生主营业务以外,还可能发生一些其他非经常性、具有兼营性质的业务,如销售材料、出租出售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出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这些经济业务的特点是每笔金额相对较小,收入不十分稳定,服务对象不太固定,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低,与主营业务对应,在会计中被称之为其他业务。
对于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会计处理,日常主要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进行核算,在编制有关报表时再进行合并计算。我们认为对于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虽然在确认原则及特点上稍微有点差别,但是会计处理上完全可以统一。本文中就是在对二者的会计处理比较后,得出合并二者进行会计处理的结论。
一、会计处理的相似点分析
1、二者在收入处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则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材料、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二者都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在会计中都属于狭义的收入,会计核算时建立了相对应账户为“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性质都属于损益类中的收益类,账户的结构也是十分相似的。二者在会计上的处理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概括为:账户贷方和借方核算的内容基本相同,仅仅在账户名称上存在微小的差异。
2、二者在成本处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生产商品所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从金额上看,就等于该项已销存货的生产(或者购买)成本,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相类似的,其他业务成本是指发生的最直接与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某项支出,主要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售、出租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或摊销额等,其实本质上也是等于已销财产的生产(或者购买)成本,设置“其他业务成本”账户。我们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成本” 账户及“其他业务成本”账户的结构是相似的,所反映的内容在实质上也是十分相似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二、会计处理的相同点分析
1、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处理完全相同
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不论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只要实现了商品的销售额或劳务的收入,就应该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相关的各种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等。这些税金及附加都是因为发生了收入而致,与有关收入相配比,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完全配比原则核算,分别设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但是根据重要性原则以及最终对利润的影响等,会计处理时只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一个账户,核算所有营业过程中的发生的与营业收入相关的税金及附加,并不区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还是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2、有关费用的处理完全相同
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为了销售商品、让渡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出租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以及提供劳务而发生各种销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广告费、展览费、包装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发生的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不作为销售收入的抵减项目,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管是在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中发生,会计处理完全一致。
3、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完全相同
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并不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加以区分,在对其进行列示时是完全相同的。如: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 项目就是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等进行合并计算得出的;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没有区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认为二者都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即: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所引起的现金流量都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三、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的主要意义
根据以上对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会计处理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存在较多的的相同点和相似点,我们认为,若对二者进行合并处理时,至少可以直接带来若干好处,以下试做分析。
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业务出现了多元化,大多不再只经营单一的“主营业务”,会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业务出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虽然它们具有金额较小、收入不十分稳定、服务对象不太固定等特点,但是其对企业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况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转型在反掌之间,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之间的转换也是随时可以发生的。
第二,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都是企业的经营业务,都会发生可以预见的收入和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二者合并后更加可以看出其与营业外业务的本质区别。显然,合并后我们就可以对营业收入与营业外收入,对营业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与营业外支出进行比较和概括:营业收入是要发生与之配比的支出才发生的收入,而营业外收入是一项没有任何支出与之配比的纯收入;营业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是要发生收入才发生的支出,而营业外支出则是一项没有任何收入与之配比的净支出。
第三,会计报表的编制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是在期末进行,会计工作非常繁忙,如果能够将二者合并,许多数据就可以不经过计算而是直接获得,可以大大减轻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合并后的会计处理分析
第一,账户设置。将“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和“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合并为“营业收入”账户,必要时可以设置相关明细科目并开设对应的多栏式明细账;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合并为“营业成本”账户,必要时也可以设置相关明细科目并开设对应的多栏式明细账;其他账户不变,主要有“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第二,核算举例(忽略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某企业销售商品(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税率10%),成本6 000元,售价10 000元,发生销售费用600元;随同商品销售包装物,成本1 000元,售价1 500元,发生销售费用400元。款项均已通过银行收、付讫。则会计处理为:
①借:银行存款1 1500
贷:营业收入——商品10 000
——包装物1 500
②借:营业成本——商品6 000
——包装物1 000
贷:库存商品6 000
包装物1 000
③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 1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 150
④借:营业费用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⑤计算营业利润(直接计算得出)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费用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1 1500–7 000 - 1 000 - 1 150
= 2 350
⑥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从账簿记录中可以直接获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1 1500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0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1 000
第三,对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的简要评价。合并进行会计处理后,会计科目设置更符合简便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编制有关会计报表时可以一步到位直接计算出营业利润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减轻会计处理工作量;企业经营范围发生变化时,不需要调整会计科目,增强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适应性等。
(作者通讯地址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
关键词: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比较;合并
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都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或提供劳务)业务。主营业务是指企业经常发生的、比重和金额较大的、可以预见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以及提供经常性劳务(如旅行社提供服务劳务、理发店的理发劳务)等业务。企业除了发生主营业务以外,还可能发生一些其他非经常性、具有兼营性质的业务,如销售材料、出租出售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出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这些经济业务的特点是每笔金额相对较小,收入不十分稳定,服务对象不太固定,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低,与主营业务对应,在会计中被称之为其他业务。
对于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会计处理,日常主要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进行核算,在编制有关报表时再进行合并计算。我们认为对于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虽然在确认原则及特点上稍微有点差别,但是会计处理上完全可以统一。本文中就是在对二者的会计处理比较后,得出合并二者进行会计处理的结论。
一、会计处理的相似点分析
1、二者在收入处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则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材料、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二者都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在会计中都属于狭义的收入,会计核算时建立了相对应账户为“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性质都属于损益类中的收益类,账户的结构也是十分相似的。二者在会计上的处理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概括为:账户贷方和借方核算的内容基本相同,仅仅在账户名称上存在微小的差异。
2、二者在成本处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生产商品所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从金额上看,就等于该项已销存货的生产(或者购买)成本,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相类似的,其他业务成本是指发生的最直接与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某项支出,主要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售、出租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或摊销额等,其实本质上也是等于已销财产的生产(或者购买)成本,设置“其他业务成本”账户。我们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成本” 账户及“其他业务成本”账户的结构是相似的,所反映的内容在实质上也是十分相似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二、会计处理的相同点分析
1、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处理完全相同
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不论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只要实现了商品的销售额或劳务的收入,就应该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相关的各种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等。这些税金及附加都是因为发生了收入而致,与有关收入相配比,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完全配比原则核算,分别设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但是根据重要性原则以及最终对利润的影响等,会计处理时只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一个账户,核算所有营业过程中的发生的与营业收入相关的税金及附加,并不区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还是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2、有关费用的处理完全相同
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为了销售商品、让渡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出租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以及提供劳务而发生各种销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广告费、展览费、包装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发生的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不作为销售收入的抵减项目,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管是在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中发生,会计处理完全一致。
3、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完全相同
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并不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加以区分,在对其进行列示时是完全相同的。如: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 项目就是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等进行合并计算得出的;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没有区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认为二者都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即: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所引起的现金流量都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三、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的主要意义
根据以上对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会计处理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存在较多的的相同点和相似点,我们认为,若对二者进行合并处理时,至少可以直接带来若干好处,以下试做分析。
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业务出现了多元化,大多不再只经营单一的“主营业务”,会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业务出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虽然它们具有金额较小、收入不十分稳定、服务对象不太固定等特点,但是其对企业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况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转型在反掌之间,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之间的转换也是随时可以发生的。
第二,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都是企业的经营业务,都会发生可以预见的收入和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二者合并后更加可以看出其与营业外业务的本质区别。显然,合并后我们就可以对营业收入与营业外收入,对营业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与营业外支出进行比较和概括:营业收入是要发生与之配比的支出才发生的收入,而营业外收入是一项没有任何支出与之配比的纯收入;营业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是要发生收入才发生的支出,而营业外支出则是一项没有任何收入与之配比的净支出。
第三,会计报表的编制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是在期末进行,会计工作非常繁忙,如果能够将二者合并,许多数据就可以不经过计算而是直接获得,可以大大减轻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合并后的会计处理分析
第一,账户设置。将“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和“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合并为“营业收入”账户,必要时可以设置相关明细科目并开设对应的多栏式明细账;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合并为“营业成本”账户,必要时也可以设置相关明细科目并开设对应的多栏式明细账;其他账户不变,主要有“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第二,核算举例(忽略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某企业销售商品(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税率10%),成本6 000元,售价10 000元,发生销售费用600元;随同商品销售包装物,成本1 000元,售价1 500元,发生销售费用400元。款项均已通过银行收、付讫。则会计处理为:
①借:银行存款1 1500
贷:营业收入——商品10 000
——包装物1 500
②借:营业成本——商品6 000
——包装物1 000
贷:库存商品6 000
包装物1 000
③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 1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 150
④借:营业费用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⑤计算营业利润(直接计算得出)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费用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1 1500–7 000 - 1 000 - 1 150
= 2 350
⑥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从账簿记录中可以直接获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1 1500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0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1 000
第三,对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的简要评价。合并进行会计处理后,会计科目设置更符合简便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编制有关会计报表时可以一步到位直接计算出营业利润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减轻会计处理工作量;企业经营范围发生变化时,不需要调整会计科目,增强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适应性等。
(作者通讯地址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