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和”理念价值的再认识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son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理念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从远古到现代“和”理念经过历史的不断洗练,逐步丰富,并全面渗透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和”理念的价值是为了进一步研究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启示,以期更好地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深化,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用。
  关键词传统音乐 音乐美学 价值 “和”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1 “和”理念内涵阐释
  “和”理念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从远古到现代“和”理念经过历史的不断洗练,逐步丰富,并全面渗透中国文化。中国古代的和文化意识以阴阳互动为基本的结构形式。阴阳互动不是黑格尔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而是互施互化、互涵互化而至多元协调、广大和谐、生生不已,是得其环中、往复无穷的圆融与完满,其核心是中和现于阴阳,阴阳归本中和。就思维形式而言,阴阳互动观念反映出中国古代网态思维模式:以中和观念为核心,强调天人合一为本的多元居中致和,以此化生万物,包罗万象,涵摄一系列对位对应的概念与范畴。①
  2 “和”理念在中外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和”理念在中国音乐中同样居于重要的位置,以下则具体分析“和”理念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嬗变过程:
  (1)早有学者考证“和”理念至形成以来就与音乐紧密相关。郭沫若先生曾指出:“和之本义必当为乐器,由乐声之谐和始能引出调和义,由乐声之共鸣始能引申出相酬义。”②饶宗颐先生则在谈到《国语·周语》伶州鸠论乐时说:“凡使高低长短不平之音连续结合,而能保持在和谐状态下之优美节奏即‘和’。”③这两种说法对“和”理念做了互补性的概括,也可以论证“和”理念与音乐文化的深远渊源。
  (2)西周伊始,“乐教”盛行,在儒、道两家哲学与美学的浸润下,遵循的都是一种“声和—心和—天和—人和—政和”的思维模式,这一模式几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音乐教育中。④“和”理念成为这种思维模式的中心理念,仔细分析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笔者发现,其提倡在音乐审美中持有“和”的情感,并希冀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达成智、仁、勇相结合心灵美的高尚人生境界。而荀子则极力主张以乐导人,以礼治人,礼乐并举,内外兼治,使之化性起伪、由恶向善、国泰民安。⑤两者的共通点在于都主张以乐“和”,达到社会之“和”。
  (3)《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记》中没有明确的词句,以说明乐的定义,它讲得最多的是乐的起源和乐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后者。其中的《乐论篇》,深刻地阐述了“和”理念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意义与价值,它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又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又说:“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移风易俗,天下皆宁。”⑥总的来说,《乐记》认为乐的本质是“和”,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可以使人“血气和平,移风易俗”,以达到“天下皆宁”的目的,这是乐的社会作用。
  (4)中国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外延则不断得以拓展,形式不断得以多元。例如,清代汪烜在《乐经律吕通解·乐教第七》中曾道:“中者,性命之正,喜怒哀乐之未发,不偏不倚者也。和者,事物之宜,率性之自然,而发皆中节者了。”⑦这是从人性论出发,对“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阐释。
  (5)所谓音乐的“和”,最终落实到追求“和谐美”,这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特点,亦是世界音乐文化的所孜孜以求的审美境界。英国美学家鲍桑葵在其代表作《美学史》中写道:“在古代人中间,美的基本原理是和节奏、对称、各部分的和谐等观念分不开的,一句话说,是和多样性的统一这一总公式分不开的。”⑧早在公元前4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音乐和谐论”思想,其主张“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的思想兴起与交融,西方的音乐审美意识得以不断地补充与发展。例如,德国学者凯普勒就认为“和谐是一条包罗万象的定宇宙规律”,表现出一种唯理论的学术倾向。
  3 “和”理念价值的再认识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和”理念的价值是为了进一步研究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启示,以期更好地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深化,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用。
  (1)马斯洛在《人的潜能和价值》一书中指出:人在高峰体验时“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⑨换言之,高峰体验中人会从异化状态回归到自然状态,使生命恢复本真的意义。从现代美学角度来审视与度量音乐的和谐美,能使审美主体获得精神的超越、想象的自由、人性的回归、高峰的体验,从而强化主体心灵的生命意识和主体内在的宇宙精神,进入海德格尔所说的“澄明”之境,具有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审美价值。⑩
  (2)“和”理念的再认识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全面实现息息相关。追求音乐的和谐美,从深层次上说是追求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美,这也正是《乐记》中所崇尚和强调的音乐美的社会功用。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文化艺术也随之进一步交融与碰撞,多元化的背景下,追求和谐成为世界共同的目标,“以乐导人,以礼治人”是非常好的方式与途径,从而达到“美善相乐”的和谐境界。当然,如何发挥好音乐的“礼乐”、“中和”功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3)音乐通过心灵对流动音响的审美感受,以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则以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力量宣传和支持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功能价值决定了其在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在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中,一方面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另一方面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而音乐则是这个互动过程中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可以将生态伦理与社会伦理协调互动,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融洽的美好环境。
  (4)音乐的功能还在于其对人的保健与治疗功效。音乐之所以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是因为音乐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能起到某种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心理作用和物理作用来实现的。在心理作用方面,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音乐有各种不同的节拍、节奏,人体也具有各种生理节奏,如脉搏、呼吸等,它们之间如果配合好了,音乐就可以调节生理节奏。又因为人体对于音乐节奏具有明显的跟随本能,音乐节奏的快慢还可以带动肢体动作的节奏。在物理作用方面,音乐可以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音乐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它作用于人体内各个振动系统使之产生有益的共振,使各器官节奏协调一致。这种协调一致,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的活动,因此,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养生健身、增进健康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和”理念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世界音乐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和”理念价值的再认识,需要我们从时代和现实的需求出发,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研究,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启示,以期更好地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深化,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用和其对现代创造性的价值。
  
  注释
  ①郑涵.中国的和文化意识[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②郭沫若.卜辞通纂[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③饶宗颐.澄心论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④冒蓉.论孔子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4).
  ⑤王志成.荀子音乐美学思想辨析[J].艺术百家,2004(3).
  ⑥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乐记》论辩[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⑦转自陈坚.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观念及价值[J].黄梅戏艺术,2004(2).
  ⑧[英]鲍桑葵,张今译.美学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⑨[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⑩陈坚.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观念及价值[J].黄梅戏艺术,2004(2).
  宋翔霞.音乐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教育,2006(12).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隐喻性,汽车专业英语造词方面的隐喻性尤其突出。从汽车专业英语造词来源看有人体隐喻、物体隐喻和相关域的隐喻。从原词和新词相似点来看,有形状相似隐喻、位置相似隐喻、功能相似隐喻、联觉(印象)相似隐喻和动作相似隐喻。  关键词隐喻 汽车专业英语 造词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    1 隐喻(Metaphor)的概念及隐喻概念系统  语言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隐喻性,汽
教学管理是学校最为重要的日常工作,它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管
调查发现,在对待探险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中关于性爱情节、复杂感情关系、女性主人公心理描写方面男女生的阅读心理存在显著的差异;目前大学生的现代文学阅读量明显偏少,特别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句式之一,也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贵阳方言和普通话中的“把”字句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通过对比发现贵阳方言中“把”字句的特殊之处。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大
生产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工科类院校生产实践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思考.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
语言学家格莱斯在1967年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会话含义被认为是语用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林黛玉更是作者花大手笔刻画的人物形象
《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前后两句历来被认为似有抵牾。本文从关键词“素琴”入手,通过探求“素琴”的来源与特点,并结合《陋室铭》的内容,以解决“调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然而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也还存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破解.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