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 :中外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与电力系统典型融合发展场景包括电解水制氢、氢储能调峰电站、氨电综合能源服务站、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氢电综合能源管道等.碱性电解水制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目前处于商业化应用的初期;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随着新能源发电成本和制氢设备成本的下降,电解水制氢比重将逐步上升.氢储能调峰电站包括碱性电解水制氢+富氢燃气发电或燃料电池发电、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富氢燃气发电或燃料电池发电共4种模式.氢电综合能源服务站最理想的是采用变电站、电解水制氢站、加氢站、充(换)电站等“多站合一”的建设模式,由于氢仍然具有危化品管控属性,从而限制了氢电综合能源服务站的选址和应用场景.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可实现气、电、热、冷等多种形式能源互联,能效高,环境友好,对能源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氢电综合能源管道目前还处于研究初期.氢能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当前还面临着成本、技术成熟度、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商业模式开发等问题.电网企业应积极参与开展氢能融合发展规划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氢能电力应用项目试点,助力电力系统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其他文献
根据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及钻井数据,以断层相关褶皱为理论依据,对石沟驿向斜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进而揭示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探究西缘构造变形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石沟驿向斜东陡西缓,主体呈北北东向构造,具有断距大、发育晚、演化复杂等特征,石炭系以上地层构造相对不发育,但其下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两侧受边界断层控制,东侧沙井子断层为早石炭世正断层,在其上盘沉积下石炭统臭牛沟组,晚三叠世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变为上陡下缓的逆断层,这一反转构造使断距差异明显.后缘奥陶系米钵山组粉砂质板岩受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
针对精密电子设备对隔振性能的高要求,研究并设计一种双层金属橡胶非线性隔振器。首先根据金属橡胶的非线性特点,建立一种2自由度金属橡胶隔振器的力学模型,用平均法求解该力学模型的绝对位移传递率曲线并用数值仿真进行验证。然后讨论干摩擦力和非线性刚度等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干摩擦的增大能明显降低共振峰值,而非线性刚度的增大不仅会改变共振峰点的频率,还会增加共振区的放大倍数;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优化设计双层隔振物理系统,并进行物理试验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可为为金属橡胶隔振器的设计提
针对传统机采井生产管理模式效率低、人员成本高等问题,国内油田相继开展了数字化油田建设,形成了机采井自动监测、诊断和优化控制技术,满足了机采井高效自动运行的需要,但依旧存在诊断精度低、智能化有待提高等问题.国外油气大公司智能采油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重点建设成果有智能抽油机、远程智能监测优化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监测、平台诊断分析、故障预警报警、潜力方案设计等功能.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机采井将向着平台井智能群控、基于边缘计算的机采井本地闭环调控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