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咸阳涌春潮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 11月 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传来喜讯,咸阳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同时捧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奖牌。
  一时间,网络刷屏,万民点赞,全城沸腾。这一天,成为咸阳人民最自豪的一天。这是步入新时代之初,咸阳得到的最厚重最珍贵的一份礼赞,这是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丰硕成果,凝结着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治理城市的理念智慧和500万市民12个春秋的追求与汗水。咸阳,这座位于华夏文明长河发端之地的千年古都,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崭新起点上,向世人展示出“大秦故都,德善咸阳”这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践行核心价值观,聚起城市精气神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咸阳有着236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长卷中,咸阳以其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书写了诸多璀璨夺目的绚丽篇章。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咸阳市委市政府领导才格外看重铸魂励志的工作。近年来,咸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迈进了GDP2000亿阵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绝不能让灵魂落在物质的后面。从2005年开始,咸阳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城同创”的目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相继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了又一个努力的方向。市委书记岳亮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三次创城大会,都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突出位置,并以此为主线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签订军令状。
  文明的传播需要榜样的力量,文明的传递是裂变式的传导。去年11月9日,中国文明网发布“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咸阳市民呼秀珍荣获“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这也是咸阳市首位“全国道德模范”。时隔5天,中国文明网授权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咸阳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媒体报道、网络爆屏,每一个咸阳人都为大美咸阳感到自豪、骄傲!
  咸阳创建文明城市取得成功,源于大秦故都德善基因的深植细培,孕育和传承。去年 6月 6日,“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咸阳举行。来自咸阳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让人热泪盈眶 :计宗英照顾双目失明的小叔子 60多年,谱写了一曲不离不弃的感人赞歌 ;亓元博 27年间从家门口水库中勇救起 7个鲜活的生命,如今依然在持续着他的善举 ;姜新昊、柏卓然两名高中生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扶起跌倒在地、嘴角划伤、鲜血直流的八旬老人,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代的担当和勇敢 ;咸阳“暖手女孩”张可,将街头瑟瑟发抖的乞讨老人的双手紧抱入怀,呵气保暖,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这一幕幕,都在悄然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暖与感动。
  扎根基层的“三秦楷模”梁增基,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渭北旱原的一草一木,他培育的小麦品种经推广后占到全国 9000万亩旱区面积的 25%以上,增产 25亿公斤 ;凛冽寒风中,57 岁的“光膀哥 ”纵身跳入咸阳湖勇救落水者后悄然离开,成为全城找寻的英雄……这些鲜活的正能量不断凝聚、播撒,浇灌着全市文明之花遍地盛开。“赵梦桃小组”“张思德服务队”“邵小利” ……这些耳熟能详的文明旗帜,为咸阳续写下一个又一个温情故事。
  模范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做过的事,有人曾做过,有人正在做,越来越多的人还会继续做。一批又一批“咸阳好人”的评比,激起了人们对身边好人的追捧和学习热情,凡人善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汇聚出咸阳的新气象、新风尚。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短短几年间,咸阳有 73人次被评选为“中国好人”、103人次被评为“陕西好人”、298人次被评为“咸阳好人”、4人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4户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获奖人数居陕西各市之首。

硬件软件一起抓,市容市貌换新颜


  文明创建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更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
  创建伊始,咸阳老旧社区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绿化面积少、人居环境差、硬件设施落后。但咸阳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分秒必争、补齐短板、对标创建,要让市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从而自发参与到创文攻坚队伍中。2005年,咸阳以天工造物般的手法,在渭河边蓄水,打造了咸阳湖一期工程。这一举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两岸城区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品位,更带动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此后,又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精心打造全长 16.82公里,以拉大城市框架、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地域文化为目的 ,“虽為人做,宛似天成”的咸阳湖二期工程。10780亩水面景观,水波荡漾,柳影婆娑。66万平方米绿化工程,红绿相映,错落有致。五大滩地功能区,更似一个个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文化、运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横架渭河南北,以秦风秦韵为基调,以休闲娱乐为主旨的古渡廊桥,是全国首座秦建筑风格、双层人行景观廊桥,与周边的清渭楼、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渭河古渡遗址等共同组成了咸阳古渡文化景观带,不仅彰显了“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古城风采,也成为了咸阳市的又一座新地标。创文,是培树城市品位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咸阳湖是承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生命绿洲,而市民文化中心和奥体中心则在延续咸阳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市民文化中心气势恢宏、底蕴深厚,在建的奥体中心磅礴壮观、引领时尚。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群艺馆、非遗馆、展览馆、青少年宫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使咸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极大地满足了市民文化学习、资料查阅、科普教育的需求。创建文明城,群众得实惠。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总框架下,咸阳每年投资 100多亿元用于重点城建项目和一大批亮点工程,打通城市断头路、瓶颈路,修建地下管廊和停车场。清渭楼美术博物馆、029艺术区、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共建共享、遍地开花的文化设施的建成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魅力指数,也让人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以文化人细无声,引领文明新风尚


  咸阳注重以文化人,引领文明新风尚。创文为民、创文惠民,是咸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初衷。去年夏天,由咸阳市委、市政府联合国内著名影视集团拍摄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以泾阳周莹为代表的一代秦商所彰显的大义和诚信。电视剧的开播,引起广泛关注,一时间,泾阳安吴镇成为旅游热点,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乡村游。这几年,咸阳深挖历史资源,用厚重文化为城市铸魂的脚步正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响亮。原汁原味、热气腾腾的关中民俗文化景观打造,在西部甚至全国都绝无仅有。厚重文化激活民间文化因子。咸阳先后举行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上百场群众当主角的文艺演出、展示、展览,万余群众登台表演,既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又让数以百万计的市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感受千年帝都的文化魅力。为扩大创文影响力,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历时半年、自上而下的“创文知识大赛”,庆祝建党 95周年、长征胜利 80周年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动,极大地提高市民参与感、积极性。邀请中央电视台来咸阳拍摄,“中国十大面王邀请赛”“美丽乡村过大年”“寻宝走进咸阳”等影响深远的大型活动,前所未有地提升了咸阳对外宣传的层次,激发了群众强烈的参与意识。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广泛动员。为此,咸阳开展了以“德善咸阳·铸魂圆梦”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叫响做实咸阳精神和城市品牌。“要说话和气、举止文雅,不要粗言秽语、大声喧哗 ;要热爱劳动、健康向上,不要好逸恶劳、酗酒嗜赌……”征集《咸阳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表述语 21485条,提升人们对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意识。在全市各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等基层单位,举办讨论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接听来电来函,广大群众成为创文的主角,累计参与5万人次,征集意见建议6000余条。如今,走在咸阳街头,报刊、电视、互联网、手机、建筑工地围栏、LED显示屏、公交车、出租车等,处处都是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倡导文明之风悄然在大秦故都传播。
  不仅如此,咸阳依托各类载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咸阳精神、咸阳名片的宣传,在各主流媒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创建文明城·迎接十六运》《创建文明城市大家谈》《家风》《文明市民好人榜》“文明行为点赞台”“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我身边的好人”等栏目,刊发稿件总量 1300多条次,使讲文明、树新风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志愿者、社区居民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参与文明劝导、“垃圾不落地、咸阳更美丽”等一系列义务志愿活动,已经成为所有群众的共识。创建文明城市、弘扬雷锋精神、“十万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咸阳城乡遍地开花。据数据统计,咸阳市利用“志愿云”平台注册志愿者 18万人,星星点火渐成燎原之势,文明的种子广为播撒,温暖的底色更加亮丽。

创建成果共分享,文明花开别样红


  共建共享,始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咸阳市走出了一条在创建中提升、在提升中共享、在共享中认同的良性道路。高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做好八个方面工作,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直接与民生挂钩,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民生福祉共享。
  咸阳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四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提交的材料由 31种减少到 8种 ;填写数据由 174项减少到 37项 ;在综合窗口提交申请资料后,7个工作日就可领取到“四证”,企业真正感受到“省時、省力、省钱、省心”。全面推行新农合即时报销直通车制度,在全省率先开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网上缴费平台。推行门诊慢性病补助、大病保险、“先诊疗、后结算”等政策模式。生态环境共享。咸阳市经过推行清洁燃料,撤销燃煤锅炉、燃煤大灶和露天烧烤,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创新秸秆禁烧监管模式、开展烟尘控制区建造、植树造林等一系列办法,使市区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与此同时,咸阳湖二期、咸阳渭河三年治理任务两年完成,境内堤防率先贯通,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新的休闲、度假和娱乐场所。政务环境共享。咸阳市是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正在加快推行信息化“六个一”工程。咸阳统筹建设教育、农业、信用、环保、交通、社保、城管等智慧应用系统,提升政府服务,方便群众生活。文化艺术共享。咸阳叫响“咸阳文化艺术节”品牌,突出“繁荣文化艺术、培育文明风尚”主题。今年以来,以较大规模推出了“咸阳文化艺术节”,涉及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美术、摄影等 20项重点赛事,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从剧院广场到乡村社区,参与群众上百万人次。平安法治共享。市县两级法院从 2015年 5月1日起全面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通过 5个多月实践,全市法院系统共立案12484件,与前一年同比上升 1.68%,两级法院无一起因立案程序不规范而被当事人投诉的案件,“立案难”现象逐步得到解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阳春时节,记者欣喜地看到,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之后的咸阳,万木吐绿,街净景美,市民安居乐业,建设蒸蒸日上。市文明办领导介绍说,创城夺冠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要做好的下篇文章。
其他文献
3月20日早晨,在南京路步行街第一医药商店门口“南京东路民兵连为民服务队”服务点前,60多名穿着迷彩服、佩戴“民兵”标识的黄浦民兵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南京路,摆出 10多个服务摊位,为群众提供理发、电器修理、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 10多项免费服务。排着队等待服务的老百姓纷纷称赞 :“每月 20 号他们都来,从不间断,黄浦民兵就是南京路上的活雷锋。”  “不忘初心,为民服务。自1982年3月20日开始,
期刊
金保彦的一张照片很吸引人 :不大的粥店里,桌椅整齐,墙上贴满志愿者的照片,角落里摆着一只募捐箱。一切都很普通、很平静。照片的主人公金保彦站在墙壁折角处,围着印有“万舟苑爱心粥”字样的红色围裙,戴着眼镜,露出极其自然舒缓的笑容。  他是河南省焦作市爱心粥店的店长,“80后”,没有多少波澜壮阔的经历。和很多人一样,金保彦平平淡淡、中规中矩地生活,并为未来努力奋斗。而让他的人生与众不同的,是他长期以来从
期刊
雷锋来鞍钢,做学徒的收入比在湖南农场少拿10块钱,还离开温暖熟悉的南方家乡,到寒冷陌生的东北鞍山。他说 :“我是为了炼钢,不是为了钱来的。”  雷锋在鞍钢,服从组织安排,放弃了当炼钢工人的强烈愿望,认真学开推土机,提前七个半月完成《师徒包教保学合同》。他说:“我就甘当一颗螺丝钉了。”  在工作中,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忘我劳动,超常奉献。他说 :“我不是为了当先进才这样做的。”  在
期刊
她身形柔弱,却目光坚定,因为担负着近两千名学子的希望,不敢怠慢 ;她力排众议,改革大刀阔斧,将学校打造成了沧州地区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领头羊”;她关爱学生,不忘为师的初心,将自己的每分慈爱与专注,都奉献给了这片教育热土。她就是沧州市光明小学校长—于会利。  初次见到于校长,即为她的“与众不同”所吸引 :瘦削的身庞,如炬的目光,侃侃而谈以及话语中不容置疑的坚毅,一副妥妥的女强人形象!  “师者,所以传
期刊
持枪 挺胸  我以军人特有的英姿眺望  春天正向我們一步步走来  迎候春天  我准备了很多鲜花  把春天打扮得更加漂亮  我写了很多赞歌  融入春天的合唱  迎接春天  攒足汗水献给沃土  攒足前进的力量  和春天一起出发  青春光芒  闪亮的军徽告诉我  你铁血的荣光  年轻的战士  点燃青春的光芒  明亮的眼睛  告诉我纯情的向往  紧握手中的钢枪  绽放青春梦想  热血铸就的方阵  军人的称
期刊
巴金曾经说过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争取。”这是王巍巍的座右铭,更是他做每一项工作的坚定信念。  2008年 9月 26日,光大银行北京丰台支行正式开业,当王巍巍站在明亮宽敞的大堂中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充满挑战。也正是从那天起,他正式成为支行的大堂经理,一干就是九年。  光阴似水,王巍巍每一天都满怀希望、斗志昂扬,用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九年来,
期刊
“一日当兵,终生为兵,永远都要听党的话,党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这是滕奉岗在今年2月13日沧州市市委书记杨慧会见优秀退役军人代表座谈时铿锵激昂的演讲,更是他的做人准则。  滕奉岗,1993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黄骅市滕庄子乡后滕村,2011 年入伍,2016年 12月因服从部队调整改革而退伍。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母亲腿部有三级肢体残疾,父亲由于儿时的一次高烧导致二级智力残疾。2011年,中专毕
期刊
张文国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雷锋合作社”的河北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的奋发作为很不一般。他不但被评为“河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还入选了“美丽河北·最美双拥人物”候选人名单。  出身于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的张文国,曾任村民兵连长5年,原来在外做生意,日子过得很红火。他经常在乡亲们遭遇困难时伸出援手,在群众中的威信日渐提高,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为了报答大家的信任,他决定多给乡亲们办点实事。 
期刊
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周恩来称赞为“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铁肩担道义”的情怀永远不能褪色,“真情颂好人”的信条永远不容改变。  《雷锋》杂志作为中国正能量传播权威平台,不仅以昂扬的笔调讴歌雷锋、赞美雷锋,而且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捍卫雷锋。2017年第3期
期刊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几代人的传承,虽未给孩子留下万贯家产,但却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命脉。  民国世家中,除了站在权利顶端的“宋氏三姐妹”,还有文化界声名卓著的“合肥四姐妹”。叶圣陶曾说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后来,她们分别嫁给了小生名角顾传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汉学家傅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