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的“姥爷妈妈”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茜茜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从她一出生,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她就跟着姥姥姥爷。姥姥退休后,参加了老年舞蹈队,于是带茜茜的任务,就落在姥爷一个人身上。
  姥爷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院长,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照看茜茜上,也是精心加细心。襁褓里的茜茜一哭,他就抱起她,给她唱自己即兴作词作曲的歌谣。小茜茜睁着小眼睛,认真地听着听着,咧着小嘴笑了。时间久了,这个姥爷,一看孩子的表情,就知道怎么护理她,简直就是个妈妈。其实,这心细的姥爷,比妈妈带孩子可上心多了。人们都说,王院长,你年轻时没抱过你孩子,对这外孙女,可使劲补偿吧。谁说不是呢?
  听着姥爷亲切的声音,沐浴着姥爷的浓情厚爱,茜茜长到三岁了。天长日久,小茜茜跟姥爷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上幼儿园第一天,孩子们都是妈妈送,唯独茜茜是姥爷送来的。别的孩子看家长离开,都哭着喊妈妈,唯独这个茜茜喊着我要找姥爷,我要找姥爷。
  一天晚饭后,一家人吃完饭,妈妈说,茜茜,你爱我吗?茜茜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爱姥爷。除了爱姥爷,姥姥爸爸妈妈你不爱吗?茜茜不耐烦地把脸别过去!接下来,茜茜转向姥爷,姥爷你爱谁?姥爷为了让她知道,要懂得爱家里的每个亲人,就说,我啊,爱姥姥,还有爸爸妈妈,但是最爱茜茜。姥爷笑眯眯地看着小茜茜,满以为她会非常开心地扑过来,没想到,她扭头跑了,跑到沙发上,双手捂着脸,伤心地哭了起来,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姥爷想想,也是,人家孩子只爱一个人,我却爱这么多,她小人也有小心眼,感觉不公平,得到的爱不对等,怎能不伤心呢?
  又一个晚饭后,姥爷带她在小区的游乐场玩游戏。爸爸妈妈散步回来,经过游乐场,茜茜看见了,大声喊着,我不要爸爸妈妈,我只跟姥爷玩,你们走!你们走!生怕爸爸妈妈把她带走似的。不明就里的人们,纷纷驻足而视,还有一个憋不住,问姥爷,这不是孩子的亲爸妈吗?姥爷尴尬地说着是,弄得爸爸妈妈很没面子。
  不知哪天,茜茜私自把称呼变更了,管姥爷叫妈妈,姥姥叫爸爸,妈妈叫奶奶,爸爸叫爷爷,还嘱咐姥爷叫她宝宝。一时半会儿,大家都不习惯,有一次她在客厅高声喊妈妈,妈妈应声答道,哎!她撇撇嘴,急了,谁喊你呢!谁让你答应!我喊我的姥爷妈妈呢!
  茜茜的称呼,按照自己心理上的远近来排序,姥爷在她心里最亲密,顶天立地,温暖安全,不自觉中,把妈妈跟姥爷的位置进行了互换。其实,妈妈的位置,永远不可替代,小茜茜需要多跟妈妈相处,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无论家长是否学过音乐、懂音乐,一提起自家孩子与音乐接触时的表现,很多家长都会略带欣喜地发表看法。“一听音乐就开始跟着扭身子”,是孩子在一两岁时常有的音乐反应。“拿着话筒,唱着经常播放的歌,哪怕唱错词,也不影响人家的自得其乐和有模有样”,这是三四岁的孩子常在家里上演的戏码。“小手在琴上动得可快、可灵活了,学一段时间就能弹曲子了”,这是五六岁孩子在步入音乐学习之后获得的夸赞。那么,音乐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期刊
如果要问我的女儿俏妞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我想除了玩各种拼图那就是唱歌了吧。朋友们都说这是因为孩子遗传了我和老公的音乐天赋,所以3岁多的她能唱几十首儿歌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他们不了解的是,俏妞天生就是个偏内向的孩子,婴儿期的她并没有对音乐表现出多大的热情。  对于我这个音乐教育毕业的妈来说,带着孩子一起“玩”音乐那是必须有的呀,生活中怎么可以没有音乐呢?令我欣喜的是,俏妞在我和老公无孔不入的音乐熏陶下
期刊
案例  5岁涛涛有一对大大的招风耳,长得较胖,运动能力差。幼儿园里的不少小朋友嘲笑他。家长告诉他“要得到小朋友的喜欢,就要分享,要把你喜欢的东西给别人;要会来事儿,说让别人爱听的话!”  但这并没让涛涛因此快乐。他非常心疼地分享自己的零食,应付差事般地去赞美别人,小朋友们却不跟他玩,认为他的分享和赞美是“装出来”的……渐渐地,涛涛成了一个敏感、爱哭、动不动就告状的孩子。如果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一眼,
期刊
彤宝怕鬼和风  彤宝: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睡。  彤妈:你都快长得这么高了,应该自己睡。  彤宝:可是……可是……我怕。  彤妈:怕什么?  彤宝:我怕鬼!  彤妈:……  彤宝向我表达她怕鬼的时候,我从她的眼神里看不到恐惧,因为在她的心里并没有明确“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每当天气不好刮起大风的时候,她是真的恐惧,因为她看到风吹断了树枝,听到风刮过时的呼呼声响,以及窗外遮阳板被风吹得啪啪作响。
期刊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劲儿也没少费,可为什么不见成效呢?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孩子的生长规律缺乏了解。  1岁的孩子闹,家长认为他在和自己作对,或者认为他是在要挟自己。其实,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绪,不会表达而已。你可以逐渐去教他表达。  2岁的孩子闹,常是因为他既渴望独立做事,同时因为能力有限又做不好,导致有焦虑情绪。2岁是个小叛逆期和各种敏感期并存的年龄。他现在的闹,在2~3还会多次
期刊
“妈妈,唱那个《good night song(摇篮曲)》好不好?”有段时间,我家的俩宝贝睡觉时经常要我给他们唱摇篮曲。开始时是他们听我唱,后来听熟了,开始跟着我唱,那低沉温柔的安眠曲调,还真能安抚两位小朋友,不知不觉地就能把他们自己唱着了,安然进入梦乡。  其实我没有专门送他们学唱歌,他们的音乐启蒙是在幼儿园里跟着老师学的,像26个英文字母歌,还有一些经典的英文儿歌,像《Mary has a l
期刊
我爱你,从脚趾头到手掌心;我爱你,从地球到月亮,再从月亮回到地球……  —— 杨政  资深媒体人杨政放弃从事了25年的新闻媒体工作,回家专心做“奶爸”,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与女儿的亲子阅读中,杨政被绘本描绘的美妙世界深深吸引。5年时间,他们读了1200本绘本,父女关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杨政在微博上推荐的世界经典绘本“三个百本书单”,被转发6万余次,阅读总量达千万次,很多家庭走上了亲子阅读之路。杨政创
期刊
案例  子墨上幼儿园几个月后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可最近却经常听他回来给妈妈告状说,有小朋友打他。妈妈告诉子墨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别人再打你,你就说好孩子是不打人的。”但接下来两天,子墨回来还是说被打了。这时爸爸终于按捺不住了,说:“子墨,再有人打你,你就还手,要像个男子汉!”结果第二天,接孩子的时候,妈妈就听同一个班的小朋友说,今天子墨在幼儿园里把小朋友打出鼻血来了。  分析  子墨在幼儿园
期刊
“我的孩子特别怕生怎么办?”是我们每天接到的高频问题之一。其实,给孩子贴上“怕生”“害羞”的标签,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带孩子走出“社交的孤岛”。只要找到恰当的方法,孩子的表现会超乎你的想象。  带孩子认识更多人,先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我的小侄女四岁半了,今年我开始有意识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带她认识不同的人。  比如国庆节吧,我带她去参加了一个婚礼,还连续带她和朋友聚会,聚会中也有一些小孩子,他们玩得不
期刊
有一次,我忙完后看见涵涵把玩具和书放得到处都是,我就要她自己整理好。可是她看着满屋的狼藉,用哀求的眼神和带着哭腔的声音说:“妈妈,我需要你的帮忙,我收拾不好!”  确实,这么乱的状况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根本无从下手。想到这里,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她:“那妈妈帮你一起收拾。”孩子听到我这样说很开心,当下就行动起来了。我说:“我们不急,先看看要怎么收拾,然后妈妈跟你比赛好不好?”听到我这么说,孩子的玩心大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