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的非常规使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范文引入——寻找习作的原点
  1.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同学们即将小学毕业。我每回带毕业班,总能在毕业前夕收到学生送来的珍贵礼物。同学们猜,会是什么呢?
  2. 同学们猜得都很用心,但对我来说,最珍贵的礼物却是一封学生的来信,这封信的作者今年高中毕业,时隔六年,但我仍珍藏着。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敬爱的徐老师,三年前您来到了我们学校,成了我们的班主任。是您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激情,是您指引了我航行的方向。我是纪律委员,管纪律总是恼人的,会得罪很多同学。当我满怀委屈地冲到您面前说:“他们太欺负人了!”您却笑着说:“事情总会有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们想想看!”老师,谢谢您!
  3. 谁能猜猜,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呢?
  4. 同学们,真说到我心坎里了,每回读到这封信,我的眼前就会浮现那个撅着嘴、受了委屈的小女孩的样子,这属于我们共同的回忆。
  5. 古有“鸿雁传书”,书信是一种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方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把心中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写下来,把心中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写下来。(板书课题)
  【反思】本篇习作是要学写一封信,让学生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使用了学生给我的来信中的一个片段导入,学生在倾听与猜测中感悟到:书信是传情达意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与别人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即使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书信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个书信片段拉近了学生与习作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动机。
  第二次范文引入——打开习作素材库
  1. 说起动人的情景,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最美的老师,想认识吗?(配乐映示图片与文字,学生速读资料。当时,全国各地正在报道“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佳木斯十九中学语文老师。2012年5月8日,29岁的张丽莉在车祸瞬间推开学生,自己被轧,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的事迹被传到网络上,感动了无数网友,张丽莉也被称为“最美女教师”。
  她这样说道:作为教师,如果孩子们期盼一缕春风,那么我愿意献上整个春天;如果渴求一滴海水,我愿倾其一片海洋;如果要撷取一片红叶,我愿给予整片枫林……
  2. 同学们,她美在哪里?
  3. 张老师用她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美,在小学六年中,陪伴你的老师或许没有张丽莉老师那样舍己救人,但他们却都以自己的方式爱护着你,鼓舞着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选择在学习、生活中最让你感动、最有价值的几个情景在小组中交流。
  【反思】本篇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用一个个具体动人的情景,表现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在引导学生选材时,我引入当时热门人物“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同时,也起到了范例引导作用。学生在交流中,捕捉到的是日常师生交流的动人瞬间,在描述时,注意到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
  第三次范文引入——为创造性表达铺垫
  1. 很多同学都深情地描述了自己印象中的动人一幕,那么,怎样让这份真情倾泻于笔尖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篇例文,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2. 出示例文自学要求:(1)作者在事例的选择与安排上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2)作者抓住了哪些具体情景的描写?作者借助了什么方法,使语言这么生动?(3)读后标注出来信的格式。
  3. 学生读后交流。(板书要点)
  【反思】这次例文引入,我颠倒了次序,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拿出例文,而是在学生确立主题与选材之后,引导学生以鉴赏者的态度去学习例文。在研读内容上,我没有让学生局限在学习例文写了什么,而是学习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表达立意的,再反思自己的习作如何抓住要点。本次习作要求语言得体,详略得当,既要做到内容具体,又要突出重点。学生在这次例文的学习中很容易领悟范文怎么使用才有效。首先,在范文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如在习作评讲阶段,学生自己的习作就是很好的范文;其次,在引入的时机上,要恰如其分,要问自己学生需要吗?再次,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要围绕习作,不要上成了阅读课。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强,因此,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然而,如何创设情境?教师又将如何有效地运用创设好的情境?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下《请你帮个忙》“同课异构”的三节课为例,提出几点看法。  一、 直入情境:化被动为主动  《请你帮个忙》一课中有这样几个情境:春游登山,有个小山坡上不去,你可以请前面的同学拉一把;在登上公交车回家的时候,你发现乘车卡丢了,你可以跟同路的同学借钱买票;在草地上踢
期刊
一、 扫清阅读障碍  师:今天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阅读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题目叫——  生:《大自然的文字》。  师:第二篇是——  生:《观书有感》。  师:这是两篇非常简单的文章,简单到它的生字词也很少,而且一读就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两篇文章的生字词:耸立、预兆、一鉴开、共徘徊。学生齐读)  师:这些词语不需要老师来解释。谁来解释?  生:“耸立”的意思是高高的直立。  生:“预兆”
期刊
一、 回顾盘点,积累一批词句  师:读书有方,这是我们近期所学的单元主题。今天,我们上一节单元整理课,请回顾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生:除了这四篇课文,我们还学了练习7里的“语文与生活”,包括“煮书”和“鲁迅谈读书”。  生:还有练习7“诵读与积累”里的《古今贤文·读书篇》。  生:还有“学和做
期刊
今年3月21日,“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揭牌。这让我想到了怎么向名师学习的问题。学名师,学什么?我发现好多青年教师往往热衷于学名师的一招一式。学于老师,一些人就模仿他的做派,比如上课时摸摸孩子的脑袋,跟孩子握握手,拥抱一下孩子,等等。有的学得惟妙惟肖。这让我想到了明代的抗倭英雄戚继光的一句名言:师其意,不泥其迹。他讲的是带兵打仗,强调的是学习别人的军事思想,而不是拘泥于别人打仗时的一招一式。我们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语文课改和平时教学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指南。这里,再一次深入学习,着重领悟其中关于朗读教学的要义。  一、 从“课程性质”看:朗读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活动  (一) 学生朗读,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课程性质”部分,开宗明义,首先提出课文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从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来说,它是“综合性”的;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
期刊
为了弄清小学生写错字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我选用人教版一下第四单元试卷中的第一题,(听写词语中的“得意”一词)对学生写错字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分析。其中,学生对“得”字的写法,存在着较高的错误率。全班共30人,有15人写错了这个字,错误率达到了50%。“得”这个字在一上《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文中才要求会认,而到了一下《要下雨了》一文中是要求会写。当问到写错字的同学原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说不会写这个字,
期刊
一、 失衡的现状——任“静”悄然离去  [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  (映示)孙悟空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形象?  (建设)细细地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地方,边读边做批注,想想你读懂了孙悟空的什么特点?  师:孙悟空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课文。(生大声读)  师:(当大部分学生差不多刚读好,想做批注时)很多同学在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只有三四个人
期刊
现代著名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重视它。”朗读的能量到底有多“广”、有多“大”?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做一点具体的探讨。  一、 朗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课标》要求“学会倾听”。“倾听”就是“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现代汉语词典》)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他们目前的学习、以后的发展都很重要。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听力,是需要有目的、有计划
期刊
助学,说简单点,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如何助学?我觉得得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把握学科本质,认真学习《课标》,把握学科课程的基本观念、核心概念;其次,得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让我们对“怎样教”“教得如何”“教得是否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影音重现】  师: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生读)  师:表扬你,每一个字都读正确了,而且把自己对鲜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了。  师:(出示“最
期刊
【案例描述】  半年前的一次语文公开课,我信心满满地执教了《船长》一课。按照之前多次试上的步骤,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行进着。当我和同学们从朗读中体会到轮船遇险时一片混乱危急的场景后,他们频频质疑,“为什么男人走在女人前面就要开枪打死他?按理说男人身强体健,在危急关头跑得更快才对啊?”“哈尔威船长真的会开枪打死只顾自己慌乱逃命的男人嘛?”“打死人不是犯法的行为吗?”……我一时怔住了,这些问题并非没道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