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阅读课文的导入问题设计、理解性问题设计和过渡性问题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从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阅读课 有效课堂问题 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师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和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新、旧知识得以联结和巩固的途径。课堂提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课堂提问的质量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息息相关。一节成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问题设计要从课堂结构、学生的认知情况上做整体的安排,并把各种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挥提问的调节控制作用。
1.如何进行有效课堂问题的设计
1.1课文导人时有效问题的设计
问题导人是高中英语阅读课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之一。它多以新旧知识联系为原则,通过提问一些与新课有关的、学生也已了解的知识,激发起他们想要了解该问题"下情"的好奇心,进而十分自然地实施事先设计的教学设想。教师在设计导入问题时要善于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要新颖,难度适中,适度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
1.2课文理解和结束时有效问题的设计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性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在设计阅读理解性问题时,要关注文章的体裁、结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人点,预设提问时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方向,既要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又需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文理解性提问有四种类型:展示型、参阅型、评估型、思索型。在课文理解和结束时对问题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四种类型的问题比例,穿插提问。
1.2.1展示型提问 展示型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提问。这类问题在教师的课堂里被广泛使用,一般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事实性的表层理解,并根据短时记忆或者查看课文找到答案。如碰到人物生平介绍或说明文时,可以借助图表、填空性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类问题浅而易懂,它有助于学生大面积地参与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这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一项技能--细节理解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到加拿大和中国的区别,教师可以设计这两个国家在面积,人口,气候,工农业,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比较的图表,并进行缺词填空。
1.2.2参阅型提问 参阅型提问是指"根据课文相关信息提问,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要结合个人的知识和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该类问题的设计可以针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猜测生词、难句等。设计的题型可以是猜测词义题、主旨大意或针对文章中的某段或某个难点而进行的推理判断题。这类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尽可能多的思索机会,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在过程中得以真正提高,学生有机会实践和输出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1.2.3评估型提问 该类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提问角度的把握,怎样的角度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在教授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时,教师在设计推理判断题时可以设置一个情景,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帮助Betty判断一下她的网友跟她说的是否是真的。她的网友说,他昨晚看了一个纪录片,讲述的是生命的进程。然后列出他讲的内容,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真的,尽管也是相对直接的判断正误题,但由于有此情景,经过巧妙化装,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1.2.4思索型问题 该类问题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就课文的某个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问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时机。此类问题的解决通常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设计思索性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觉得步子迈得太大,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分小步,层层推进,激发他们的思维。
2、确保所设问题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为了确保有效性提问的良好效果,教师心里必须要有以下意识。
2.1课堂动态意识 尽管很多英语教师事先精心准备了许多课堂问题,但是真实的课堂是动态的,学生不可能总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在前进,在问题的预设中,要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新的教学潜在资源,要机智面对,有效引导。为了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有必要根据师生需求将预设目标进行及时调整与适当拓展。
2.2预测全局意识 英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提问方式和提问对象,是提问个人,还是全体,是提问成绩好的,还是提问成绩差的,提问到的学生在教室里的分布情况等等。同时要预测学生可能给予的答案、学生的应答时间,以及做好应对的对策,如果学生没法回答问题,教师该作怎样的反映。在学生回答后,要给予怎样的评价语等等。
2.3 多元化意识 阅读课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大致可以分为三层:为学习语言而阅读;为提高阅读技能而阅读以及为培养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而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目标,问题的设计也要多元化。具体而言,针对为学习语言而阅读的目标,教师应设计一些问题,从字、词、句、段、篇各个层面对语言进行理解、推敲,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美之处和谋篇布局的严谨。阅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以及思维方式的过程,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兼顾这些目标。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握提问的科学性、灵活性、适时性和鼓励性原则,只有有效地课堂提问,才可以点燃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获取知识的激情,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英语阅读课堂中教与学积极的双边活动,才能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以愉快的心情、在融洽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人文修养,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阅读策略和技巧,感受文化,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阅读课 有效课堂问题 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师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和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新、旧知识得以联结和巩固的途径。课堂提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课堂提问的质量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息息相关。一节成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问题设计要从课堂结构、学生的认知情况上做整体的安排,并把各种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挥提问的调节控制作用。
1.如何进行有效课堂问题的设计
1.1课文导人时有效问题的设计
问题导人是高中英语阅读课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之一。它多以新旧知识联系为原则,通过提问一些与新课有关的、学生也已了解的知识,激发起他们想要了解该问题"下情"的好奇心,进而十分自然地实施事先设计的教学设想。教师在设计导入问题时要善于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要新颖,难度适中,适度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
1.2课文理解和结束时有效问题的设计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性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在设计阅读理解性问题时,要关注文章的体裁、结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人点,预设提问时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方向,既要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又需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文理解性提问有四种类型:展示型、参阅型、评估型、思索型。在课文理解和结束时对问题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四种类型的问题比例,穿插提问。
1.2.1展示型提问 展示型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提问。这类问题在教师的课堂里被广泛使用,一般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事实性的表层理解,并根据短时记忆或者查看课文找到答案。如碰到人物生平介绍或说明文时,可以借助图表、填空性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类问题浅而易懂,它有助于学生大面积地参与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这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一项技能--细节理解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到加拿大和中国的区别,教师可以设计这两个国家在面积,人口,气候,工农业,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比较的图表,并进行缺词填空。
1.2.2参阅型提问 参阅型提问是指"根据课文相关信息提问,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要结合个人的知识和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该类问题的设计可以针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猜测生词、难句等。设计的题型可以是猜测词义题、主旨大意或针对文章中的某段或某个难点而进行的推理判断题。这类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尽可能多的思索机会,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在过程中得以真正提高,学生有机会实践和输出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1.2.3评估型提问 该类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提问角度的把握,怎样的角度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在教授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时,教师在设计推理判断题时可以设置一个情景,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帮助Betty判断一下她的网友跟她说的是否是真的。她的网友说,他昨晚看了一个纪录片,讲述的是生命的进程。然后列出他讲的内容,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真的,尽管也是相对直接的判断正误题,但由于有此情景,经过巧妙化装,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1.2.4思索型问题 该类问题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就课文的某个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问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时机。此类问题的解决通常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设计思索性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觉得步子迈得太大,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分小步,层层推进,激发他们的思维。
2、确保所设问题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为了确保有效性提问的良好效果,教师心里必须要有以下意识。
2.1课堂动态意识 尽管很多英语教师事先精心准备了许多课堂问题,但是真实的课堂是动态的,学生不可能总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在前进,在问题的预设中,要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新的教学潜在资源,要机智面对,有效引导。为了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有必要根据师生需求将预设目标进行及时调整与适当拓展。
2.2预测全局意识 英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提问方式和提问对象,是提问个人,还是全体,是提问成绩好的,还是提问成绩差的,提问到的学生在教室里的分布情况等等。同时要预测学生可能给予的答案、学生的应答时间,以及做好应对的对策,如果学生没法回答问题,教师该作怎样的反映。在学生回答后,要给予怎样的评价语等等。
2.3 多元化意识 阅读课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大致可以分为三层:为学习语言而阅读;为提高阅读技能而阅读以及为培养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而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目标,问题的设计也要多元化。具体而言,针对为学习语言而阅读的目标,教师应设计一些问题,从字、词、句、段、篇各个层面对语言进行理解、推敲,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美之处和谋篇布局的严谨。阅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以及思维方式的过程,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兼顾这些目标。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握提问的科学性、灵活性、适时性和鼓励性原则,只有有效地课堂提问,才可以点燃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获取知识的激情,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英语阅读课堂中教与学积极的双边活动,才能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以愉快的心情、在融洽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人文修养,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阅读策略和技巧,感受文化,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