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酌《史记》笔法,寄寓士人悲情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sh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追忆往昔生活及感怀人伦亲情之余,又寄寓了自身屡试不第、被拒仕途的凄楚,因而成为感人至深、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作。原文中有如下一段议论: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有些学者认为这段议论无关宏旨且与上下文间不相联属,有些文章选本甚至径直将这段内容删除殆尽。实际上,无论是从文章结构布局入手,还是从作者情感表达着眼,这段文字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首先从文章结构布局的角度来看这段文字。一说这部分属于全篇“论赞”部分,但这种提法并不确切。所谓“论赞”,本泛指史传中所附的各类评论。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在《史通》中曾专列《论赞》一篇讨论其源流,清代浦起龙在诠说刘氏之论时云:“论谓篇末论辞,赞谓论后韵语。”(《史通通释·论赞》)可见论、赞本是两种不同文体,且在文中的位置都应是在篇末。前者姑且不论,即就后者而言,在《项脊轩志》中,上引“项脊生曰”一段并不在全文最末,而是在“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与“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两段之间。乍看之下,归有光的行文布局似乎有悖于成规。但细加寻绎,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根据后文所述“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其后六年,吾妻死……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云云,不难发现全篇并非作者一挥而就,而是陆续补写、续写相关内容,在前后间隔了十几年之后才终告蒇事。包括“项脊生曰”一段在内的前半部分,虽然有个别细节应该是后来增补的(例如在提及祖母曾以先人象笏勉励自己时说:“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显然是在祖母去世以后才能有的口吻),但其主要内容都应该是在嘉靖三年(1524)归有光十九岁时所记(归有光于嘉靖七年与原配魏氏结婚,嘉靖十二年魏氏去世。参见张传元、余梅年《归震川年谱》),不妨视之为初稿。而后半部分则要到十余年之后才陆续补充完整(关于归有光补记完成于何时尚有争议,此处不拟详论),这才是最终的定稿。因此,“项脊生曰”一段在归氏十九岁完成的初稿中确实被放置在全文最末,视之为“论赞”也并无不可;但就最终定稿而言,就不能轻易地称之为“论赞”了。
  随之而来的疑问也就产生了,归有光在撰写初稿时确实恪守着“论赞”的文体规范要求,但多年之后增补旧稿,为什么没有将原先的“项脊生曰”一段移至篇末,依旧作为全篇的“论赞”,而只是在旧稿的末尾续添上那么一段,以致从文体形式上看有违于常理呢?
  考其缘由,恐怕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中一心追摹《史记》有很大的关系。尽管从论赞的起源来看,“司马迁始限以篇中,各书一论”(刘知幾《史通·论赞》),《史记》中不少以“太史公曰”形式呈现的论赞内容大多出现在各篇之末,但也有例外的情况。近人余嘉锡就曾指出:“太史公以篇为卷,每卷自为起讫,即是一篇文字。其间或分或合,或叙事,或议论,本无一定之例。遇其意有所感发,更端别起,则称‘太史公曰’,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本无所谓序与赞也。百三十篇之中,篇末有太史公曰者固多,然孟荀儒林列传在篇首,天官书、外戚世家、伯夷货殖列传在篇中,而篇末无有。循吏、酷吏、游侠、滑稽列传及自序,则一篇之中,前后两见。”(余嘉锡《太史公书亡篇考·总论十篇之亡缺第十三》)可见将“太史公曰”部分置于篇末虽然是常规,但并未成为《史记》全书的定规,司马迁有时也会根据实际需要而加以灵活变通。归有光自称“性独好《史记》”(《五岳山人前集序》),“仆少好其书,以为独有所悟”(《与陆太常书》),因而寝馈其中,多次评点过《史记》,对其中的叙事技巧及章法布局多有论及,并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加以借鉴,甚至自诩说自己的文章“中间反复致意,自以为得龙门家法,可与知者道也”(归有光《与王子敬》)。后人评说归氏创作,也多着眼于其善于参酌《史记》笔法。如黄宗羲《郑禹梅刻稿序》:“震川之所以见重于世者,以其得史迁之神也。其神之所寓,一往情深,而迂回曲折次之。”姚鼐《与陈硕士》:“归震川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此乃是于太史公深有会处。”不约而同都强调归有光散文与司马迁《史记》在精神、风格等方面的一脉相承。《项脊轩志》“项脊生曰”一段中提及的“蜀清守丹穴”三句所用的典故恰恰又都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因此在文章布局方面有意识地模仿沿袭《史记》中“太史公曰”的处理方式,而不是遵循常规,也就不难理解。
  我们再从作者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考察一下这段内容的作用。正如前文所述,《项脊轩志》的初稿应当撰写于嘉靖三年(1524)作者十九岁之际,而从其生平经历来看,正德十四年(1519)应童子试,受到主考官梁鸣鸾的赏识;嘉靖三年(1524)被补为学官弟子;嘉靖四年(1525)以第一名的成绩补为苏州府学生员,同年秋即赶赴南京应乡试(参见张传元、余梅年编著《归震川年谱》)。《项脊轩志》极有可能正写于其参加乡试之际。对于即将到来的乡试,此刻的归有光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无疑正抱着志在必得、舍我其谁的想法,期待着能够一举成功,重振早已中落的家道。这样一种踌躇满志的心态在“项脊生曰”这段议论中也流露出来。文中先叙述寡妇清和诸葛亮的相关事迹,随后又提及自己此刻的处境,身处简陋的项脊轩中,却在左右顾盼,“谓有奇景”。然而“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表面上看似略带自嘲兼自谦的口吻,但若联系到上文言及寡妇清与诸葛亮时说过的“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在他们未逢知音、默默无闻之时,世人并不能够充分了解他们,就不难发现在这背后蕴含着年少人所特有的自信和自许。
  然而嘉靖四年(1525)归有光首次参加乡试的结果并未事遂人愿。之后每三年一次乡试,他都全力以赴,却均以失败告终。直至嘉靖十九年(1540),也就是在《项脊轩志》全篇定稿之后,才终于考取南京乡试的第二名。而在此期间,他先后遭遇了嘉靖十二年(1533)原配魏夫人去世,嘉靖十四年(1535)女儿如兰病故,嘉靖十六年(1537)侍妾寒花病逝,嘉靖十八年(1539)女儿二二夭折等家庭变故。这一系列的不幸,对于归有光无疑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烙下了格外惨痛的记忆。伴随着连续多次的落榜经历,令他深切地体验到人生无常和光阴匆遽,更感受到旁观者所无法体会的屈辱和沮丧。而在时隔十余年之后,重新捧读年少时写下的《项脊轩志》,其巨大的心理落差所带来的失落和痛苦不难想见。但为了实现家人对他的期望,他并没有放弃参加科举考试,尽管时或有些牢骚怨言,但“垂老不肯自摧挫”(《上万侍郎书》)。在对旧作进行增订时,他还是竭力克制住自己的情感,落笔也极为简省,甚至没有将那些透露着年少轻狂的内容径直删去,显然是无比珍视那段值得追忆却已经永远消逝的时光,并试图藉此继续激励自己孑然前行。“项脊生曰”一段议论和之后增补的亡妻生前琐事彼此交织在一起,相互之间构成了一股巨大的张力,将作者那种既自尊自勉又自伤自怨的复杂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倘若不仔细追寻考索其中的缘由,而贸然将之删除殆尽,则作者原本微妙丰富的情感表达无疑受到了很大的损伤。
  综上所述,《项脊轩志》中“项脊生曰”一段内容充分呈现了作者在谋篇布局以及抒情达意时的特点。对于全篇而言,这一部分并不是无关宏旨的赘疣,恰恰能引导读者细心寻绎其构思独特之处,更窥见一位作者抑郁哀恸的心灵。对于古人的作品尤其需要具有一种“了解之同情”,这既是对作者辛勤劳动和良苦用心的尊重及体谅,又不至于损害到作品的匠心独运之处。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他回复完上海一家杂志约小说稿的微信,撑起圆圆黑伞,走向停在河堤边沿上的帕萨特,她在车窗下已听完电话,降下车窗朝他招手。下午四五点钟,牛毛一般的清凉春雨飞洒,将远处的澴河渲染得烟水茫茫。岸边护堤的白杨林在重新生叶子,灰白的枝丫间绽开的点点鹅黄,与它们沟壑纵横的树身,有奇异的登对,以台湾人爱引用古文修辞的习气,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河堤是一弯修眉的话,澴河就是她春水一般的眼睛?白杨林是她细密的眼
近年来,象山县以发展现代绿色畜牧业为目标,全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美丽畜牧业发展。自2014年开展养殖污染整治以来,全县累计拆除“低、小、散、乱、差”养殖场1314家,完成整改144家,创建“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场88家、美丽生态牧场4家,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主要做法如下:  一、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强力推进整治工作  1. 深入调研出政策  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情况前期摸底排查,制
对于华语圈的广大文学读者来说,威尔·塞尔夫这个名字有点陌生,读过他作品的人更是稀少。但在当代英国文坛,威尔·塞尔夫却是极具才华、极富争议的人物,在作家圈中享有很高声望。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成立的威尔·塞尔夫俱乐部,俱乐部成员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记者、学者和作家,他们每年至少聚会两次,用一种类似宗教体验的形式,朗诵、研讨威尔·塞尔夫的作品。塞尔夫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塞尔夫出生于伦敦的上流社会。
一 妹 妹  曾蔷和她的男朋友每周约会一次,去固定的地方吃饭,去固定的地方睡三个小时的觉,然后各回各家。他手上没戴婚戒,但他的包上有一只黑色的毛绒小兔——并不是曾蔷给他的,这是他身边有女人的最直接的证明。  在她看来,这是一场虐心的梦,她享受作为女主角的苦恼和困扰——当她认真剖析自己得出这个结论之后,作为女知识分子的对矫情的鄙夷占了上风,矫情却没有被理智碾灭,她找出那些历史上曾经搞婚外恋的著名女性
昨天沒喝完的咖啡,今天微波炉里转一转继续喝;昨天的咖啡喝完了,但杯子没洗,新咖啡直接倒进去;每天都吃一样的早餐;出门了发现眼镜很脏,用衣角擦擦,镜片上有划痕,边缘总是模糊;洗漱的时候忘了摘隐形眼镜,躺到床上才想起来,“日抛就是好”,摸索着摘下来放到枕头边;啊,今早忘了洗脸;化妆品都过期了;没有洗过化妆刷;公司厕所太远,憋尿,炎症;每天都吃一样的外卖;电脑桌面和手机相册都没有分文件夹;电脑坏了,生气
【摘 要】本文介绍了农村家犬的饲养状况和防疫现状,并就家犬防疫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对策,以期为家犬防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家犬;防疫;问题;解决方法  1 农村家犬的饲养现状  近年来,亭湖区犬的饲养量呈逐步上升趋势,部分村的犬饲养量甚至超过了猪的饲养量,如亭湖区新兴镇的长春村,30户农户的犬的饲养量达到了32只。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养狗可看家护院,二是近来狗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三是狗的饲养成
3. 配方  准确取土及检测过程仅仅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整个过程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由于蔬菜栽培种类丰富,不同的蔬菜品种所使用的肥料种类和用量也有差异,这就要求根据精准的检测结果提出合理的肥料施用建议。根据土壤测试得到的土壤养分状况、计划种植蔬菜预计要达到的产量即目标产量以及这种蔬菜的需肥规律,结合专家经验,计算出所需要的肥料种类、用量、施用时期、施用方法等。 一般是
编者按:2017年是词曲学大师、唐代音乐文艺研究的开创者、扬州大学教授任中敏(二北、半塘)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缅怀先生,总结其学术成就,2017年4月8日,在扬州举办了“文学艺术高端对话:纪念任中敏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坛”,本文是任中敏先生指导的首届博士生、现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王小盾教授的大会发言。  一、 开头  从1983年初到1985年末,我作为扬州师范学院的博士生,和任半塘先生朝夕相处
降维  北漂宅男刘某二十八岁,白日于某大型软件公司埋头写码,夜晚蜗居京城某著名码农小区一隔断间。刘某收入可观,无不良嗜好,独爱饭少女偶像,每日必看偶像直播,魂牵梦绕,意犹未尽,常在直播间送大额礼物,并与其他粉絲(俗称戆卵)嘴炮甚欢,日子方过得算不得索然寡味。因其长相猥琐,性格内向,工作强度又极大,刘某虽在戆卵圈中小有名气,却从未参加过现场活动,常被冠以“屏幕大佬”“精神超V”等雅号。  是日刘某加
但每个五月,不安的树堡群  依然颠荡于成熟的茂密  去年已逝,它们仿佛在说,  重新开始,重新,重新。  ——菲利普·拉金 《树木们》  五月下旬的青年作家写作班共有二十五个人参与,六个女性,剩下的全是男性,年龄在三十至五十岁之间。对于青年的理解,也许主办方存在偏差,或者只是宽容。部分人有猎艳的想法,部分人则没有。  上课时间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下午两点半到五点。除去用餐和休息,一天真正耗费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