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谐教育的观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和谐教育的视角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构建一流校园文化人手,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进等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着眼于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着力于政治性、道德性文化建设,加强团队意志的和谐共振,打造奉献团队,营造良好的校园发展氛围。
  
  1 和谐教育向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在基层学校实施和谐教育,首要的是从构建校园文化人手,全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二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三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四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切实得到改善和提高,使优者更优,困难与弱势群体得到尊重和支持。
  基于和谐校园的特点,和谐教育向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和谐教育的视角看校园文化建设,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民主的校园,表现为对师生的人格尊重与平等,对各种意见的宽容和兼听,即民主、公平、关爱、进取、有序、开放;二是公平的校园,表现为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公正对待,一视同仁,努力保护弱势群体,在以法治校的同时使校园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三是关爱的校园,校园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爱,心灵沟通取代了僵硬的计划指令,师生融洽相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四是进取的校园,师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校园内生动活泼,洋溢着生命活力;五是有序的校园,表现为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有张有弛,丰富多彩。六是开放的校园,表现为在学校教育中关注社会生活的变革,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机械的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与多维互动。身处和谐校园中的学生应随时体验到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校园中的教师应时时处处感受着为人师表的精神满足。
  
  2 和谐教育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旗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谐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基层学校因地制宜,注重学校的特色,立足于学校自身的条件,以某一方面的和谐特征为突破口,带动校园整体优化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需要创设一定的操作平台。从现实来说,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着重抓住以下三大环节:
  
  211 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的课程,对学生成长大到理想道德、个性品德,小到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从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人手,精于思考,精心设计,以景育人,把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品德实际,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学校的文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和目标,即“人文化”和“人性化”,人文化主要是指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水平,人性化则主要是指以人为本,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给他们充分的人本关怀。
  
  212 创造丰富的、高质量的、高品位的校园生活,创造高品位的校园生活要求学校将校内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各种资源置于一种符合规律的爽心悦目的平衡状态,让学校生活远离粗放、简单、机械、刚性,让其成为科学的、精致的、审美的、爽心悦目的、温暖的、生动的、能给人无限想象、享受和怀念的生活。
  
  213 建立良性、合作、互动的竞争机制。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包含校内良性竞争氛围的建设,既要鼓励学生竞争,也要提倡学生合作。当今社会强调竞争,学校的学生之间或教师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时代发展前景广阔,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
  
  3 和谐教育背景下校四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能有效提升学校的品位,促进学校的和谐持续发展。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创造丰富的、高质量的、高品位的校园生活,建立良性、合作、互动的竞争机制是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体现人本思想,实施中要努力发挥以下四方面作用:
  
  311 锻炼理念,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统帅和核心作用。校长要善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凝结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凝练为学校精神,并内化为师生的行为与习惯。优秀的校长必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形成有特色的人文和谐的文化,并使其内化为师生的集体意识,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让师生不盲而喻,不振自鸣。校长要积极倡导让师生亲近书籍,使阅读成为师生最自然的生活状态,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此外,校长还要学会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要不断挖掘学校潜含的文化资源,不断设计新的文化形象。
  
  312 潜移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职业角色以及比学生更具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在学校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学校的文化特色、风格、传统更要依靠教师这个群体来传承、发扬和创造。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将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融于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是实现共同智慧成长的关键“接点”。
  
  313 主动融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校园文化建构的活力所在,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才能得以进发。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比如在进行校园规划、道路命名、雕塑构思、校训、校歌、校徽、校标征集时,可以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特别强调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倡让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
  
  314 润物无声,发挥校园的浸润作用。蔡元培曾说:“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教育的终极指向只能是一个,即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做人先于做事,成人先于成材,这是学校对社会的负责,是教育对明天的承诺。因此,让校园成为文化性校园十分重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真正建设成“精神家园、文化殿堂、成长驿站”,使校园展示出纯真的宁静与生命的灵动。建设人文校园,以人本奠基,用文化浸润,让每一位学子怀揣一个梦,创造一个梦;让每一位教师拥抱一个愿景,成就一个愿景,只有这样,中小学校园才能始终充盈成长气息,才能永远闪耀创造光芒,才能真正成为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葱郁绿洲。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注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力量和管理情景才能促进全体师生自主、全面、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古典经济学认为,通过市场的作用就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社会福利的提高.但市场发展的现实表明个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活动中产生了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云南省加快发展电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但是,目前云南省电力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关键词] 电力; 发展; 资源;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 F41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1-0039-02    云南电力资源十分丰富,水力资源可发蕴藏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
信息技术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教好信息课,学生怎样学好信息技术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如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仍然采用老方法、旧模式,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教、
威海是一个海滨城市,与台湾有着很深的渊源,特别是台湾赠送大陆的长鬃山羊及梅花鹿于2011年4月16日入住山东威海后,更是在两岸搭起了一座桥梁。近日,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专门
[摘要] 本文主要论证了我国推出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通过介绍美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实践和较为成功的监管经验,以期对我国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债务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1-0045-02    地方政府债券,又称地方债、市政债券,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债务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还
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并且时刻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对于教师而言
本文通过对公路收费模式理论基础分析,指出现有的公路收费理论和实践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充实和改进的思路,在理论层面上理清对收费公路的认识,并分析其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